第105章 勝兵(1 / 1)

西明離火 觀雨聽竹 3961 字 2024-03-16

麵對曹勛,真格要做堂堂之陣的準備的話,南離始終在問自己兩樁事:開打之前怎麼辦?待得開打了怎麼打?   此刻在南離心中翻翻覆覆的就是那麼幾句話: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力爭主動,力避被動,爭取外線的、主動的地位。   這是祖師爺的語錄,講的是開打之前得走位布勢。   然後把心中所想講出,大夥似懂非懂,還得張翦、吳元龍這樣流寇出身並且到處轉戰,與楊嗣昌、傅宗龍、洪承疇等屢次運動作戰的似乎理解了一些,但南離也知那隻是流於表麵,根本不解精神,也就是流寇主義,隻好暫時先放下這難度較高的,然後又為大夥解釋來去的是另兩句話:   在什麼地形打什麼仗,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遇到什麼樣的敵人打什麼仗。   這是據說武曲星君下凡為帥的老爺爺留下的遺訓,與祖師爺語錄一起被寫進了軍事辯證法教程的。   布局走位那是祖師爺的本事,光靠書本是學不來的,必得有敏銳的戰場直覺,適時的、果斷的、正確的決策。   這是南離自己要臨場解決的,別看如今議論紛紛,真到了啃勁兒的時刻誰也幫不了他。   但是武曲星君遺訓則是可操可作的應用手段,到了操作應用這個層麵,就亂套了,各自的經驗,各自的見解,各執一詞,好似都挺明白,其實沒多少靠譜的。   這個事涉及的就是專業專項的細分操作,比如束伍編成、比如器械排布、比如火器保養與攜彈量、比如行軍序列、比如動作協同……   這幫家夥殺豬殺屁股的、小雞不撒尿的,在南離看來就是沒有一條正道,其實他自己也不專業,於是隻好引導著大夥一樣樣的分析:   先說地形,夾門關內外,兩山一水一條路。真若曹勛提兵再來,隻怕真是要正麵搏戰。   在此作戰的另一意義在於不可能再令他進入正恢復生產的邛州境,這一回把剛安些心的老百姓折騰的就夠了,因之必然將之堵在夾門關內外的山區。   再說敵我,可謂各擅勝場。曹勛及聽其調發的各路西南世家武勛,其人員、器械、行軍打仗的套路介於明末官軍、土匪、洞蠻土司之間,也既各取了所長,又既各耽於其短。   南離開鎮建牙不到三個月,成軍滿打滿算半年,能各擅勝場,具備整體強軍的雛形,已經很不錯了。   到這裡,大夥兒要一起琢磨的就是怎麼樣能盡快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束伍編成這一塊南離自從認真研讀紀效後,很有心得,在寶和寨就定下了一個以哨隊為基準的束伍之法。   如今部隊一直是臨戰狀態,很快大戰又將迫在眉睫,束伍編成沒有必要進行更動,南離與大家商議之下,須得盡快完善的是既有衣甲器械的如何更替,以最大化的發揮物資效用。   還有就是完善營這一階層的組織體係,完善全軍的糧秣配給方式,把有限的糧秣用到極限,還要減輕百姓的負擔。   這裡麵爭議最大的就是盔甲的發放整備。   戰場繳獲歸公,這沒的說。   若論起功勞等級,戰場上先登、陷陣、斬將、搴旗都是大功,次一等的繳獲馬匹、盔甲則是與俘敵、殺敵並列的,繳獲刀槍、器械、營帳都不在其列,可見南離所部對於盔甲、馬匹的渴望。   一身好盔甲戰陣之中不能稱得無敵,也能平添陷陣的膽氣與信心。   此番邛州城下大破曹勛,繳獲明盔鐵甲近三百套,南軍的短綿甲、藤甲、藤笠近千,被全軍上下一套不曾私藏地歸公分派,無人敢於私藏半件,隻因至今南離自己都沒有一身正經的鎧甲,每陣時一身清白戰袍幾近裸奔。   雖然造就了他白馬白袍、子龍再世的威名,但南離與身邊的近人都知這不是長久之計。   反觀被俘獲的曹勛等諸將,幾乎人身一套精美的雕盔大鎧,曹勛四麵坐佛珍珠鯊魚皮襯底八瓣荷葉鐵笠盔、一身獸吞魚鱗甲,周雙橋寶頂鳳翅盔加一身人文鎖子甲,這是這些西南武勛世代家傳的寶貝,頂盔摜甲肩扛踢庭獸往馬上一坐,完全不同於尋常明軍官將製式的明盔、罩甲帶臂手。   不止戰場上威風,這也是世代傳武之身份的象征。   楊展在成都被西營俘獲後也是因為一身好盔甲,得以奪刀水遁而逃得性命,南離初見他時,對其如今的戰袍外穿半臂、內襯鎖子甲的一身打扮甚是眼熱,但他可不能如對蟾兒一般表現出來,這是兩回事。   好盔甲,自己終會有的。   放歸黎雅諸將時,個人物品一律歸還,並非製式的個人盔甲南離特意命令歸還,在他看來,你作為一員武將自己裝備再好,領著一群叫花子也打不得勝仗,我趙南離可不在乎你們這些一件兩件的私人物件。   但是這時的盔鎧全麵分派是要提升全軍戰鬥力的,必須慎重。   經過大家夥商議,又經南離的解釋說服,最終大家都一致同意南離的提議。   所有鐵甲除了分派各營管哨以上將佐的,全歸張應興所部大義營分派。   這是一個最終令所有人都料到的結果——在大家看來,由衛所兵為基礎組建的大義營無論兵力、戰力都該是最弱的一營,這並不符合南離一直提倡的選鋒精髓。   經過南離的解釋,大家認可了:大義營兩次守城,都很成功,可算全軍最穩健的一營,後補的兵員以成都難民居多,張應興把最強的兵員選在一司,鐵甲專配這一司,作為全營的陣鋒與底線。   崇義、鐵勝二營,尤其鐵勝營,多身強力壯、擅長穿林走山的總崗山本地人,披一身短棉甲,增強防護的同時壓根不會影響其於山林中運動。   而且這一番的繳獲短綿甲居大多數,再算上一些原有的庫底子,每營差不多能分派兩司,各自七成披甲。   把三營的刀槍、弓弩用優汰劣,農具盡量淘汰給百姓,三五日整備下來再一番操練時節,全軍麵貌煥然一新!   隨後的幾日裡派往雅州的探子連日把消息傳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原來兩家的臨戰準備也是大不相同,南離這邊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完善精整來迎接下一階段的戰事,盡量不征派不擾民。   曹勛那邊則是雞飛狗跳,兩州兩司的地麵到處都在征兵拉伕,山間茶馬古道上被征伐的兵伕絡繹不絕。   其損耗極大的隊伍也如同氣吹的一般的再次膨脹浮腫起來,外在形態不僅更勝往昔,連造起的聲勢也更加駭人。   什麼活捉趙娃子,邛州吃酒席;有提趙南離頭顱來獻者,官升三級,賞五千金;活抵者加總兵銜,賞萬金。   南離聽了消息哈哈大笑,沒想到自己活的值一萬兩呢,不對啊,他們怎麼不賞糧食?看來黎雅天全、四川行司果然是不缺糧。   南離記住過一句話,指揮打仗就是看對陣雙方誰把弱點隱藏得更好,還有誰犯下的錯誤出的昏招更少而已。   不過研判各路消息後南離的信心反倒更足了。   因為南離已經摸清了曹勛的弱點,這個弱點外行看來反而很是唬人——就在於他那些不計其數、不花錢糧、隨手可得的衛所兵伕,這些人越多,其實變數反而越大。   邛雅一線,山路一條,壓根就沒幾塊平坦地麵,人多了根本擺不開,真的堂堂之陣正正之兵更投入不上去。   再說了,堂堂之陣?   嗬嗬,當我趙南離真是娃子呢,還要正麵搏戰,祖師爺早就拿宋襄公舉了反例,怎麼打你,不是你說了算,是我說了算!   就沖你曹勛趁我出兵成都就來邛州打糧我怎麼弄你都不為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