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獨一而重其就,神分移則鑄其彩。 我們在眾人群擁的孤獨中長大,不到,不懂,不透,就算你想刻意孤立自己,卻還是有人物擁你而來,逃不掉,避不開。 書有黃金屋,書裡顏如玉,書中宇宙海天,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鋒芒畢露,驚你汗牛充棟,誇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萬卷書,萬裡路,下筆如神。 這是一場矛盾的馬拉鬆,貴在堅持,有人因為遇到了挫折,忍不住無聊,迷上了誘惑,分了神,迷了心智,打了退堂鼓,破罐子破摔,不知學了有何用,還要怎麼學、學多久才能進步、不會忘記。 從書知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知曉一個又一個絢麗多彩的時代,人的經歷結合想象,躍然於紙上,再加上一點靈感,可以讓我們輕而易舉的知曉在過去時代都發生了什麼,世界發生了什麼。 世界相通,人之共鳴,己之不解,他人解之。仿佛能透過白紙黑字,親臨其境,這書,怕是靈性成精了。 小學課程很單調,那時學過一篇課文叫走遍天下書為侶,三門課程輪番來,少有體育、自習課,語文課突發奇想,修了一個書櫃,帶鎖,每到閱讀課,從中拿出書像分發試卷一樣發下來,經過人們的層層篩選,身不由己,無可奈何,拿不到自己想看、愛看的書籍,如果實在不合你意,和前桌商量換著看也行,畢竟沉心在閱讀上的人真不多。一節課也不是很長,看不完一本書,意猶未盡的交了上去,然後上鎖。 買不起書的人都走上了借書的道路,這時候就需要你機靈一點,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為了來學校不那麼無聊,或是規避家中父母,他們都會帶一些有名有位的書來學校。借同學的書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要看他借給誰,借幾個,借多久,不認識書的主人就隻能從第二者下手了, 一聽那地兒有書,她們要動身去那借書看,而且還是個陌生之地,她們似乎不願帶上我,我便吵吵嚷嚷、苦苦乞求她帶我去看看,我跟著她們走了一段離家很遠的路,雖說這段路在以後不過隻是一小段,我能在這段路上看到家裡的那塊田,那條路通向深處。 藏書室離姐朋友家很近,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在經營,不知是疏於經營,還是無心經營,一間空蕩蕩的房間的空地上隻有一堆書。 和圖書館比起來,小時候見過的都太低級了,直說就是小時候沒見過世麵。圖書館可以借書,可以現看,你的選擇不止步於一兩本,不止步於遺留下的最後。 太多了到讓我有一時的不知所措,從何讀起?這時就要人挑書而不是讓書來找你,你要明白現在需要什麼,要了解怎樣的過去,學到怎樣的未知。先找分類,再仔細選擇,知道書名更好了,找圖書管理人員問一問就知道它在哪了。 當然,還有書店,書店可不僅僅隻賣書,偶爾還會經營一些文具體育裝飾品。書店可不能長久逗留看書,它要掏錢買的,你隻能一目十行的粗略了解一下,而且有的書被包裝了起來,看不到內容。你還沒買,總不可能拆了包裝看,然後不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