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若我自己就是神,1定能救她吧?(1 / 1)

“仙神在上,凡俗之人李清玄三香敬奉,紙燭掃廟,心誠跪祈,隻願林沫安康。”   “神明腳下長跪不起,隻求換她此生平安……”   李清玄跪在那神像前不斷叩首,祈福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廟堂中回蕩。   香爐內的香不覺間燃燒過半,可任憑李清玄如何哀求,那神像卻是沒有任何動靜,宛若死物一般一動不動。   可李清玄如何不知,它曾顯露神聖?   李清玄心裡那存續的希望,正在一點一點的消散。   他不理解,分明看到了神明化身於塑像,可為何任憑自己如何哀求,卻不為所動?   難道,是自己的誠意還不足以感動神明?   李清玄抬起頭來,看著麵前的一片狼藉,愈發覺得就是如此。   他立刻站起身來,想要去把地上那破舊的神像搬開,可手才剛剛觸碰到,哢嚓一聲,那神像上突然開始出現裂痕。   僅僅隻是瞬間,神像就變成了碎片。   這是山神廟,但隨著那虛影化身土地像,原先的山神像也變成了碎片。   這種感覺……就像是奪舍一般。   李清玄輕輕搖了搖頭,把這些雜念暫時拋之於腦後。   他小心的將碎片撿起,一次一次的送出寺門之外。   這是曾經供奉的神,如今卻要被請出去,拋‘屍’荒野,讓李清玄莫名覺得有些荒唐。   而在他轉身朝著寺門外走去的時候,並不知道,那公桌上俯視地麵的神像,雙眼微微的抬起來幾分,注視著李清玄的背影,目光波瀾不驚,無情無性。   但在李清玄將碎片丟棄後返回時,神像的雙眼又再度恢復正常。   不多時,李清玄來回幾次將碎片全部清理了出去,隨後便脫去了外衣,沾著前幾日下雨堆積在外麵的雨水,小心的擦拭著供桌。   為了林沫,他不敢有半點怠慢,就連地上堆積已久的塵土,都被李清玄用樹枝費力的清掃出去。   經過幾個小時的清理,原本破敗的山神廟,終於有了幾分整潔的模樣。   李清玄看著煥然一新的山神廟,心中的疲憊和絕望終於有了一絲緩解。   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誠意能打動神明,盡管神明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反應,但至少這是李清玄唯一的希望了。   做完了這一切之後,李清玄隻感覺筋疲力盡,但他根本顧不得休息,便再度來到了神臺前。   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此為神前十供,李清玄雖未全都準備,卻做到了能力範圍內的最好。   他將供果小心的擺在了神像的左側,又將蓮燈點燃。   佛前這蓮燈意為智慧如炬,神前十供則為香火通明。   之後,又是三炷香點燃,李清玄再度跪在了神臺前。   “神明在上,凡俗之人李清玄得見神明,特清理廟堂之地,不求他物,隻願能福佑林沫,免她病苦……”   李清玄直挺挺的跪在神明前,雙手合十微閉雙目,虔誠祈禱。   煥然一新的廟堂裡,神像的眼睛再度動了動,不過那居高臨下的眼神裡,沒有任何的憐憫。   隻是透露幾分好奇和詫異,似乎對於眼前的供奉講究感到不解。   這民俗落後的平行世界裡,似乎連神都忘記了他們的文化。   “嗖……”   廟堂內突然刮起了一陣風,來的迅猛消失的也很迅速。   李清玄下意識的抬頭看去,卻見那蓮燈內的燈火搖曳,隱約間,陣陣氣流消失在塑像口鼻處。   它,仿佛活了一般。   “這是,在吸香火?”   隨著燭火驟然熄滅,雖然石像一動不動,但李清玄心中卻是一喜。   神,終於有了回應。   這讓李清玄的心中更多了幾分虔誠,他在心中默默祈求的聲音,自然瞞不過那神臺之上的神明。   而他心中所說的話,皆傳入了神明的耳中。   “前世大雨中,我曾見寺廟倒塌,為其添磚加瓦,不求絲毫香火錢;也曾路過野廟,見神像破敗、無人問津,為其重塑金身。   隻因我一生研修民俗,雖然不信神明,卻敬畏有加。一直在保護、宣傳有關神明與信仰的傳統文化,為神傳道。   在前世那無數光陰裡,我也曾無償為各地寺廟、道觀修復了上百尊神像;開設了十八善堂,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   我也曾多次前往山區,一邊考察當地民俗傳統,一邊參與援建項目。   我一生走在路上,為此修繕過數十座野廟,這些野廟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但它們卻是歷史文化的見證,是傳承信仰的道場,是神仙的居所。   我踐行著眾善奉行之理。每一次的相助,都是我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神明的敬畏,就連前世身死,也是因為要救下落水孩童。   兩世為人,我雖不曾信神,但也一直感恩能夠重獲一世,故此依舊積德行善。   如今,我以這重重功德,求神明憐憫,幫我一次。   不為自己,隻為林沫周全,哪怕隻是短寸的一生光陰……”   李清玄在心中默念的聲音,傳入了神明的耳中,這讓他竟終於微微睜開了眼睛。   果然,他看到了李清玄的身後,竟然有金色的功德輪顯現,這功德遠非常人能有,且其中還夾雜些許香火之力,顯然也曾為神明做事,看來他心中訴說並非虛假。   隨口一吸,功德與香火盡數飛入神像內。   可這神明卻在這之後,再度閉上了眼睛,閉眼那一刻,眼中的輕蔑毫不遮掩。   高高在上的神明並不會感同身受,這輕蔑的眼神就說明了一切。   這千丈功德輪倒是足夠了,可他不願意在這人身上浪費精力。   不過是草芥性命。   縱有千丈功德輪又如何?   這凡俗之事又與我何乾?   就這樣,李清玄的祈禱持續了很久,直到夜幕降臨,月掛柳梢頭,仍舊不肯離去。   漆黑的廟堂裡,隻有李清玄點上的三炷香還在燃燒,裊裊青煙在廟堂內回蕩,這是多少年來這神廟裡第一次有了香火。   高強度的打掃後,又連續幾個小時的跪立,使得李清玄沒有了任何的力氣。   但他依舊抱著那一線希望,希望自己的誠意能夠感到神明。   李清玄對民俗知識精通,因此哪怕神不開口,他也能夠看出神明的態度。   因為民俗有言:   香自古為信,若是神明應允,三炷香的香氣會裊裊直升。   反之,這香氣便會四下散去,難能聚合。   李清玄看似是在看神,實際上是在關注著香氣變化。   這一夜,徹骨的寒風從神廟的多個缺口處灌了進來,李清玄的身體不受控製的微微顫抖,但那合十的雙手卻依舊不曾鬆開。   夜深了,李清玄此刻也分不清楚,支撐自己的到底是那越來越飄渺的希望,還是不肯放棄的倔強。   高高在上的神明,或許並不在意人間疾苦,以至於那神像至始至終不曾有任何反應。   他已經不記得到底過了多久,腿上的酸痛最終也已經被麻木所替代。   天終究還是亮了,陽光再度撒入這片山林,照亮了廟宇,卻熄滅了李清玄最後的希望。   香氣始終散亂,不曾聚集,甚至就連那香燃燒後的狀態,都是香灰寸斷。   神明無言,可香已論證,李清玄的誠意並未有感動神明。   一夜未曾動過分毫的李清玄,此刻看著地上撒入的陽光,緩緩的抬起頭來。   他的眼睛裡,不再有那份虔誠和希望,反而帶著言之不盡的苦澀。   “我見神明降世,跪求神明顯靈,卻忘了神明高高在上,信徒億萬,怎會理會區區一凡人之苦。”   李清玄的心中有些無望,他再度朝著那神像叩拜下去,但這一次卻並沒有起身。   或許這神明本就是泥胎一尊,故而一夜跪拜仍感動不了那鐵石心腸。   跪在神像前對於李清玄來說,本就是一件不易之事。   前世對民俗文化造詣頗高的他,反而是最不信鬼神的那個。   此刻在他無望,苦澀,自嘲的復雜心情裡,前世研究民俗時的各種繁雜的畫麵,在腦海中不斷浮現。   是啊,若拜神有用,何來‘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這句話?   若神明深得人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哪來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諷刺?   說一千道一萬,天下廟堂供奉的不過是人心中的成見,是求而不得的肉身像。   看那神像萬千,哪個不是眾星捧月,群燕環繞?   看那俗子千萬,哪個不是口口稱善,笑裡藏刀?   神若聽憐,這世間怎會有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研究民俗一生,卻是我自己著像了。”   李清玄笑了,他的笑容裡滿是苦澀。   但他並非是在笑這高高在上的塑像,而是笑虔誠叩拜的自己。   “李清玄啊李清玄,你怎會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   他在心裡問著自己,那籠罩在心頭上的執迷卻在逐漸消散。   我把廟堂打掃的乾乾凈凈,讓高高在上的神像一塵不染。   供奉著最好的香火,供果,心心念念的想要神明所在的地方更舒適一些。   可回過頭來去看,這敬的哪裡是神,分明是心中的執念而已!   如此虔誠何人可比?   可到頭來,可曾求己,可曾求得一事?   念及此,李清玄的腦海中好似黃鐘大呂咚咚作響,炸的他頭皮發麻,頸背生寒。   前世關於民俗研究的諸多思想,好似漫天星空一瞬間炸裂,歸位一個奇點,等待下一場的宇宙爆炸與輪回。   這是思想上的解脫與頓悟!   霎時一瞬而已,一個念頭驟然出現在李清玄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消散。   “若我自己就是神,一定能救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