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蘇家雲仙,落入凡塵(1 / 1)

對於楊凡來說,除了經營振宇集團,和孫大象一起運作潛龍投資外,更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尋得一份真摯的感情。   比如已經談了一年多的仙凡之戀,到了2009年的年底時,似乎也要開花結果了。   楊凡和蘇雲仙的戀情從開始的遮遮掩掩,到現在的光明正大,一路也是經歷了不少風雨。其中很多事情都不足為外人道也。總之,現如今的二人,已經達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而兩人的關係,也就隻差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了。   實際上二人幾乎每個月都會約會。雖然分隔千裡之外,但都阻止不了二人飛來飛去的決心。   2010年1月1日,他們領證了。   而兩人的盛大婚禮則準備留到10月10號再舉行。   一切隻為了20101010這樣的好日子。   2010年的歐債危機的全麵爆發並沒有影響楊凡和蘇雲仙的如膠似漆的感情。已經成為夫妻的二人,也是在這一年,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那就是將振宇集團總部搬遷至東州。這也是振宇集團國際化的開端。   2010年6月6號,位於東州臨海路28號的一棟58層大廈被振宇集團以98億九州幣的價格成功拿下。   也是當日,振宇集團的巨大廣告牌和LOGO也是順利安裝在了大廈頂部。   或許也是從此時起,這條臨海路慢慢也開始興旺了起來。吸引了無數的跨國公司來此聚集。   27號的九為科技,29號的麥麗達,都是比振宇集團更加如雷貫耳的巨頭,而且它們的科技屬性明顯比振宇集團更加純粹。   振宇集團現在的形象依舊是一家房地產暴發戶形象。   但楊凡想要的是改變世人對於振宇集團的看法。   當總部搬遷至東州後,振宇集團也召開了一次堪稱歷史教科書級別的企業戰略轉型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關於振宇集團接下來的發展方向的確立。   按照楊凡的計劃,振宇集團接下來要全麵退出地產業務,開始專注動力電池,智能電動車產業鏈,以及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這幾個方向。   但是這個提議卻遭到了許多股東和高管的反對。   對於已經投入好幾年的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產業鏈,大家都還是一致認同的,但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方向,對於振宇集團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振宇集團能不能在這個領域做出一定的成績,還是一個問號。   然而,楊凡卻一意孤行,依靠50%的持股優勢和多數散戶的支持,終於還是在股東大會上通過了《關於振宇集團戰略轉型的若乾規劃方案》。   於是接下來幾年,振宇集團便進入了一個相對動蕩的階段。   2012年5月,振宇集團的最後一個地產項目也都是徹底被轉讓出去了。而振宇集團回籠了大約2000億的資金。在扣除各項短期或中長期負債後,預計公司賬麵上還有差不多900多億現金可用。   這也給了楊凡轉型的底氣。   而此時的振宇集團,已經初步形成了三大產業鏈集群。   第一個,電動車產業鏈。振宇集團布局了上遊的鋰資源開發,中遊的動力電池研發製造,下遊的電動車研發製造和銷售。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整條的產業鏈。目前振宇集團汽車業務有員工12000多人,年收入達到了300多億,基本上已經快達到了可以自力更生的地步了。而最新產品振宇汽車2代已經實現了月銷量7000多的強大表現。在和傳統車企的競爭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   第二個,人工智能產業鏈。在人工智能方向,振宇集團集中鉆研的是自主學習深度學習方麵,研發的重點是人工智能芯片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兩個方麵。2年以來,人工智能產業鏈聚集了2000多人,大力投入研發,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目前這方麵仍處於初步階段,距離商業化暫時沒有希望。不過楊凡堅決不放棄,依舊是不遺餘力的支持。   第三個,機器人產業鏈。這個領域振宇集團已經實現了關鍵鏈條的打通。上遊的機器人零部件製造方麵,振宇集團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一些需要進口的零件,振宇集團都在投入研發進行突破,也有了一些進步。而中下遊的設計和製造以及銷售也是有了一些氣色。目前一些較為簡單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實現了量產,比如自動裝卸機器人,自動包裝機器人等。而一些簡單的家用智能機器人也是已經商業化,比如智能掃地機,洗碗機等都已經實現了穩定的生產和銷售。   但是距離理想的人型機器人,還有明顯的距離。為此楊凡不遺餘力的加大了對這方麵的資金支持。5000多人的團隊2年以來日夜奮戰,攻堅克難,雖然進展不甚理想,但楊凡不會放棄。   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未來可以成為現實的重大創新。也會是振宇集團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   這幾年分紅合計上百億的資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楊凡都選擇了觀望等待,並沒有急著出手。他需要等合適的時機去抄底振宇集團。   終於在2012到2014的震蕩熊市中,由於資本市場低迷和振宇集團本身重視研發忽視商業化,導致公司已經連續兩年扣非凈利潤為負了。   也因此,市場並沒有給予振宇集團足夠的估值水平。   到了2014年年初的時候,振宇集團股價竟然從2009年60多的高點回調到了20多一帶。   這讓許多投資者都感到有些失望不已。   尤其是一些做中長線投資的股民,他們更是感受到了白忙活一兩年的結局。   是那種很悲涼的感覺。   不過楊凡則是信心滿滿,他以均價29的成本,又買入了2億股振宇集團股份。   所以,當2014年2月到來的時候,楊凡通過自己和潛龍投資竟然一共拿到了7億股的振宇集團股份。   70%的持股比例,令楊凡成為了振宇集團絕對的控股股東,地位不可撼動。   而此時的楊凡,在振宇集團之外,則收獲更加不可思議。   1.7億股的企鵝控股,目前已經變成了2億股。這是因為在2011年的回調行情中,當企鵝控股跌到140一帶時,楊凡又增持了3000萬股,花費40多億,重要拿到了2億股的企鵝控股股份。   由此他也成為了企鵝控股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1%。   到了2014年2月,這2億股已經升值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價格。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