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靖天(1 / 1)

疏仡前紀 子書箋月 2148 字 2024-03-16

巨大的雕塑矗立於靖湖之畔,戰馬蕭蕭,颯遝如龍;騎士手中之矛沖天貫日,暗金色的鎧甲在光芒之下格外刺眼。   “夙昔波濤之命,平生江海之心”,鐫刻於底座上的詩行似乎詮釋了騎士的過往,又似在描述靖湖的滄桑。每到晴朗的夜晚,清若空流的湖水倒映著滿天的星辰,直讓人無法辨認現實與夢境的界限。   它誕生於絢爛的天火,昭示著暮色的哀歌,百年前劃破長空的石船仿佛是插在帝國心臟的利刃,終結了國祚永存的謊言。紅赤鎏金的隕星傾盆而下,震耳欲聾的撞擊撼動三洲;氣吞山河的霞光與雲霧飛瀉而出,恰似入池之水,在大地上濺起一片片七彩斑斕的漣漪。石船表麵上散發著淡藍色粒子樣的微光,如同清冷月光下的林霧,轉眼間便於空氣中不知去向。未等驚慌失措的人們反應過來,一場驚天動地的爆炸便在半空中產生。剎那間,光芒如擎天巨柱般籠蓋四野,聲音恰穿雲裂石者經久不絕,藍眼淚似的紋路平沖寰宇,為帝國獻上絕美的盛宴。   那年秋天格外的蕭殺,提前到來的寒霜讓達官貴人們穿上了錦緞絲綢,卻無法阻止義軍的腳步。天火帶來的不僅僅是山崩地裂,還有無比先進的天工造物,奪之者若有神助。獲得它們的義軍戰無不勝,以摧枯拉朽之勢直取帝都,這裡雖為帝國的中心區域,可仍不過為三洲一成之地,在經歷過一段詭異而又緊張的和平時光後,身處帝都的義軍領袖宣布要解救世人,流亡在外的帝王則號召天下征討大逆。   忍看硝煙之地重燃戰火,痛惜負傷之兵再舉刀槍。   那段混亂而又復雜的歷史令人難以卒讀,在十數年的戰亂中,義軍逐漸壯大成熟,為了保護這方不受帝王壓迫的土地,義軍決定建立一個沒有皇權的世界。於是,在百家見證之中,於萬千星辰之下,一個曾僅存於理想中的國度終於從玉簡步入現實。   靖天靈國向世人展示了一方非命、尚同、兼愛的領域,使得天靈帝國不得不麵對花開遍地般乘勢而起的抗爭。隨著天工造物的不斷流傳以及交織著各方勢力的洶湧暗流,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激發了元界生靈的憤怒,一場理所應當的宮廷政變將天靈帝國一分為四,新生的四大帝國不得不進行自上而下的改製,以應對靖天靈國無孔不入的思想滲透。此後,更加包容的環境以及迅速發展的天工造物徹底改變了元界生靈的命運。   ……   靖天靈國八十三年上巳,上元城。   從焚於一炬的故國首府,到天工造化的絕世新都,上元城鐫刻著許多不朽的傳說,它既曾誕生於納山銜海的風水佳境,亦屢屢於荒煙瓦礫中重獲新生。米白色石料為主的它雜糅著繼往開來的建築藝術,符號化的抽象古典元素點綴著大大小小的街巷,為略顯單薄的石料添加了些許人文的溫暖。正逢元界最隆重的節日,鬥拱榫卯間流動的暗淡光紋點綴於赤橙千裡的萬家燈火之間,恍若深夜的碎星藏匿於晚霞,為繁榮的城市又添加了一絲夢幻的色彩。   米色磨砂質感的城墻上有種種歷史的影子,或是孩童製作的塗鴉,或是風吹雨打的印記,或是不知何年何月留下的戰爭傷痕。城墻內外高高矮矮的樹木參差披拂,藏匿於其中的地燈映照著近而蒼瑕、遠而蔥倩的色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從高處看去,仿佛割開了陰陽,將黑夜中的城市劃分為柚黃與蒼藍的世界,遠處的玉宇重樓在黑夜中並不模糊,反而因其中的燈光與脈動的紋路格外清晰,並且變得如同螢火蟲群居住的靜謐深林,為城市鋪上了天空的倒影。   隕落的石船改變了靈族的生活,因而被人們稱為方舟,意味著深沉黑暗後的一點光明。為了明白它因何而起,為何而生,各國紛紛建立起宣夜臺,以期掌握方舟的秘密。即使是花朝將近的日子,宣夜臺裡的人們仍是夙夜惟寅,直哉惟清;這個時代的宣夜臺不僅僅代表著對天工造物的敬畏,亦表示靈族與天空共鳴的信仰。   從遙遠的太古起,由天空誕生的清元便成為了靈族強者的力量源泉,他們被稱為聖者,受四方生靈的朝拜。正因如此,清元的獲取與利用是每個時代的主題,在近千年的探索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定論徹底終結了渾天、宣夜、蓋天三論的角逐,而後誕生的清元掌握之術使得每個元界生靈都擁有了成聖的機會。在茫茫探索中各曾引領一方的恢宏巨著並沒有為人們所遺忘,眾多天工造物仍被冠以它們的名字。最為著名的就是宣夜臺中的渾天儀了,它是仿照方舟殘骸上的一些部件而成,使用與方舟相同的材料,環環相扣的石輪上鐫刻著復雜的紋路,當清元提供的靈力經過時,會產生淡淡藍色的微光。   正值戌時一刻,蕭蕭落紅為遠處的燈光染上了黃昏的色彩,清澈的小河上盡是花瓣作成的行舟,隨著光陰與流水漂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