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近兩個月,張笑歌二人頗感疲累. 汪明貞提議道:“咱們去花溪鎮玩幾天吧.種種園子,養養花,逛逛集市,做做飯。” 笑歌也想著放鬆幾天,清清大腦,把這段時間的事情重新梳理一遍,再商定下一步計劃。 他們沒有和胖子及他的養父母聯係,而是直接到當地的一處鄉村,租了一戶農家院。他們向大爺大媽請教了種園子和養花的方法技巧,從網上學習了一些簡單點的食譜。就這樣,白天沒事拾掇拾掇園子裡的蔬菜,院落裡的十多盆鮮花,忙活完了,二人騎車到鎮上逛逛集市,有時也會去河邊釣釣魚。到了晚上9點,便準時上床睡覺。還約定,閑暇時間不準碰電子設備。就這樣,閑適地生活了一周。 安靜被兩通電話打破了。 鑒於他們都是發表過臨諾級論文的量子領域的科學家,LK公司主辦的第一屆量子學術研討會分別對他們進行了邀請。 LK公司的總部在紐約,汪明貞在讀博士期間和導師一起到訪過。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在量子應用領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董事長兼CEO李願就是一位知名的量子領域科學家。 笑歌撥通了林棟梁的電話,”老林,收到LK公司的邀請?” 電話那頭笑道:”臭小子,我可是你老師!” 笑歌接著問道:”您去嗎?” 林棟梁頓了頓,說道:”去!這家公司幾年前就邀請我加入過,當時我正埋頭理論研究上,就回絕了。” 笑歌接話道:”您是打算去探探路,如果滿意的話,就來個再續前緣?” 林棟梁笑道:”就你小子機靈!” 笑歌最後說道:”機票我給你訂,咱們一起去!” 掛斷電話後,汪明貞問道:”你老師也去?” 笑歌點點頭,補充道:”他還有可能加入LK.” 汪明貞好奇道:”你說過,他是一個清心寡欲的人。怎麼會..” 笑歌搖搖頭,”他最近在理論研究上遇到瓶頸了,需要借助高階實踐達成突破。” 汪明貞忙接道:”我知道,這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 一周後,三人一同來到了紐約。汪明貞先是邀請林棟梁到汪家莊園做客,汪老爺子也感謝了他對耀祖的教導之情。 第二天上午,他們準時來到LK公司總部,由接待人員引領到會議大廳。此刻,來自世界各地的量子領域的科學家們已經匯聚一堂。汪明貞的導師並沒有到場,因為他正在參與一項國家項目。 三人按名牌找到自己的座位,林棟梁自然被安排在了第一排,張笑歌和汪明貞被安排在了第三排。 大會正式開始了,首先由LK公司董事長兼CEO李願上臺致歡迎辭.這位五十多歲的華裔男人身穿休閑服、腰板筆直地站在臺上慷慨陳詞。 在禮節開場白之後,他指著大屏幕說道:”我先拋磚引玉吧。目前,LK公司在量子應用領域擁有三條產品線,一是量子計算”,二是量子識別,三是量子重構。請看大屏幕… 接著,他便開始逐一地介紹了產品詳情。 量子計算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這部分產品介紹聽起來很輕鬆。 當他將量子識別時,先讓工作人員給每位與會人員發了一本小冊子。裡麵記載了十款古器的詳細說明,特別在每一款古器描述後,都附有一段備注(描述了尚不為人知的秘密)。除了笑歌和汪明貞以外,很多人都不明其意。李願接續講解到量子識別的應用創新,大家的疑惑也隨之消散。原來LK公司用量子識別技術實現了對古器關聯的量子信息的挖掘。這確實讓大家驚嘆不已,隻不過他並沒有過多地介紹技術架構,這導致大部分人仍持有懷疑態度。笑歌仔細翻看著這本小冊,在心理琢磨著:”難不成他也有四脈寶物?” 李願繼續介紹到量子重構,大家對它最為熟悉的應用場景就是時空傳送,可那仍是遙不可及。他指向大屏幕中呈現的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泥片,講解道:”千萬不要小看它。它可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量子重構的物體。”這句話可把與會者驚得麵麵相覷。看到大家懷疑的表情,他緩緩地講述了整個實驗的過程。為了製造這塊泥片,公司專門為其建造了專屬實驗室。為了降低泥土初始狀態的噪度,派人到原始森林挖取來一罐泥土。 為了加重打造新形態時的環境噪度,在捏造泥片的過程中,不僅播放著莫紮特的音樂,還加強了空氣濕度和大氣壓等環境因素。泥片完成後,再用對撞機將它擊解。再對承裝容器中的物質進行量子壓縮,壓縮時百分百還原捏造造時的環境因素。就這樣嘗試不下一千遍,才成功將這塊泥片還原。當然,關鍵技術的演示都沒省略掉了。 聽完李願的介紹,林棟梁顯得有些激動,因為他研究的方向就是量子態的自然影響因素,這恰恰就是剛才講到的量子重構實驗涉及的環境噪度。他暗自贊嘆道:”LK公司的研發能力真得很強!對於自己的理論研究肯定有幫助。”他正琢磨時,就見李願朝他走來,坐在他的身旁。李願朝他低聲說道:”您是我最期待的嘉賓。這次邀請您來,還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請您加入我們。”林棟梁剛想應承,又忍了下去,禮貌地回道:”好!我再考慮考慮!” 接下來,又有一位重量級嘉賓上臺發表了學術演講。 午宴後,李願安排大家參觀他的私人博物館。 他帶著大家來到LK大廈地下二層,每人發放一枚講解機。然後,便讓大家自行參觀了。他親自陪著林棟梁。 這些學術大咖難得聚在一起,隻是簡單地瀏覽一番便自行返回會議廳繼續探討著學術問題。 倒是笑歌和汪明貞很好此道,最後隻剩他們還在繼續觀賞著。 汪明貞嘟囔道:”我猜他一定有暴力傾向,收藏了這麼多劍器!” 笑歌神秘地笑道:”這正好驗證了我的猜測!” 汪明貞扭過頭好奇地看向他。 笑歌低下頭小聲說道:”我猜他就是四脈之一李家的後人。” 隨即,他按了一下自己的腕表。見此情形,汪明貞立馬心領神會。二人便裝模作樣地仔細觀摩身邊的一支青銅器。如此同時,’量魂儀’驅動著混合液向LK大廈更深處探去。 二十分鐘左右,就聽地下發出一聲巨響。博物館先是發出警報,隨即便啟動防護措施。館內很快就會變成真空。笑歌及時調整了指令,混合液瞬間形成一個巨大的空氣罩,將二人罩在中間。由於事發突然,館內的空氣已經被沖走一部分,導致空氣罩中的氧氣也支撐不了多久。 此時,安保人員已經發現他們,但由於安防係統出現故障,不能有效施救。 空氣罩中的氧氣已經所剩無幾,二人都有些昏昏沉沉。笑歌暗暗叫苦到道:”當初真不應該發表那篇臨諾級畢業論文。” 係統終於被修復,二人在昏迷前又呼吸到了新鮮空氣。 事後,李願對這次突發事件表達了歉意,並對外公布事故的原因起於試驗操作不當。事實上,是由於’量魂儀’控製的混合液與’控溫石’製造的火焰相碰,間接地將鎮脈三寶’探玉針’、’潤墨草’、’控溫石’聯絡起來,導致了’控溫石’的紊亂,進而引發了火災性爆炸。真實的原因直到一年後才被笑歌揭曉。為了安全起見,事發的當天,李願就將秘密實驗室遷往了他處。這也是笑歌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找出真相的原因所在。 研討會也隻能草草結束,為了表示歉意,LK公司為每一位與會的科學家捐贈1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 林棟梁選擇接受了LK公司的邀請,他要先回去交接一下工作。 臨別前,笑歌將一枚玉符送給自己的老師,輕聲說道:”帶在身上,有它,我就能保護你!” 張小歌已經推測出,李願一定是擁有”辯劍鈴”的李家後人。突如其來的爆炸更加重了他對LK公司的興趣。無奈,地下實驗室已經轉移,這條線索暫時無法繼續追蹤。他索性決定陪汪明貞去巴黎盧浮宮欣賞一下《蒙娜麗莎》。 達·芬奇是汪明貞最感興趣的藝術家,他被看作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創作的《萊斯特手稿》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因為書中涉及的領域涵蓋了繪畫、音樂、數學、解剖、氣象學、地質學、光學、力學等眾多領域。 汪明貞認為他最神奇和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一是他能夠將所想的精準地構畫出來;二是他能精準地解構各種事物,這也是他能橫跨多個領域的根本所在。”她一直想要破解這個謎題,直到”器魂儀”的出發,讓她看了曙光,所以她才想去盧浮宮。 小歌了解到她的真實想法後,表示全力支持。並計劃在探測《蒙娜麗莎》後,就去意大利測測其他名作。 《蒙娜麗莎》聞名於世最大原因就是她那神秘的微笑,但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卻是它背後隱藏的故事,據傳該作品經過了四次創作,人們一直覺得,達·芬奇一定是故意為之,為了隱藏某種暗示。二人這次去探測的目標,也源於此。 他們來到畫作前,先是欣賞了一番,緊接著,小歌便啟動了”器魂儀”。為了讓數據采集的更細致全麵一些,他們花了一晚上為這幅畫設計了一套探測指令。 數據采集完畢,二人又逛了一小會,便急不可待地奔回酒店。 將數據按照層、筆痕進行還原。首先查看了按照油畫層進行還原的構圖,這幅畫確實包含四層,每一層的內容與官方報道的完全一致,也並沒有發現什麼隱喻。接著又查看了同一層的按照不同筆痕進行還原的構圖,他們有了新的發現,在最外層,蒙娜麗莎的嘴型發生了多次的改變。 汪明貞猜測道:”應該是唇語!” 小歌豎起了大拇指,接著他們便按照意大利語發音對這些嘴型進行字母還原。然後,將這些字母輸入電腦,進行排列組合,最後確定了一個單詞--意大利語”天才”。 小歌幽默道:”他在說咱們是天才!” 汪明貞頓時感覺距離破解謎題又前進了一大步,她分析道:”這種方法一定是他最重要的暗語方式!他在稱贊發現者,也就表示還要留給發現者更大的秘密!” 小歌點頭贊同到。 隨後,他們便購買了飛往米蘭機票,這一站的終點站便是《最後的晚餐》 為了保護它,每天限製了遊客數量,要想參觀需提前三個月預定。二人來到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花了高價從兩個遊客手上買到了預訂票。走進大教堂,步行了十分鐘,便看到這幅畫在大廳北墻上的曠世名作。由於年代久遠,畫麵變得模糊。但這並不影響數據的采集。 回到酒店,看著數據分析結果。通過構畫材料的年代分析,歷經數百年的《最後的晚餐》已經被修補了無數次。他們也並沒有發現達·芬奇留下的暗語。汪明貞略顯失望地起身走向窗邊。 這時,小歌興奮地將她喊了過來,”快看!在猶大的胸口的位置,發現一截木釘。在大數據比對時,發現它與在金字塔發現那個十字架上的木料來源同體。胸口處的補料屬於21世紀。” 汪明貞琢磨一會,問道:”你想挖挖這條線索?” 小歌點點頭,”有緣,就不能錯過!我分析,這塊局部修復一定是私人所為。有機會這麼操作的人一定擁有獨處的權利,這個的身份一定不簡單。現在的聖瑪利亞修道院已經由政府接管,所以主要人物的往來一定有記錄我明天去找人了解一下。” 最終小歌花了一大筆錢,從相關部門負責人了解到,在10年前,帕英伯爵來聖瑪利亞修道院修養了一天。他的家族因為常年捐贈巨額資金給政府用來維護該修道院,獲得了一年一次來此修養的權利。據說,帕英伯爵是聖殿騎士的後代。 線索終於找到了,便不急於一時。小歌決定先把汪明貞的心願達成了。 小歌問道:”下一站打算去探那副作品?” 汪明貞分析道:”我覺得,咱們應該縮小範圍。主要去關注他在《蒙娜麗莎》之後的創作。” 小歌深思了一會,建議道:”人們習慣是在人生最後的時刻,開始進行自我總結。不如咱們先探他最後的作品。” 汪明貞贊同道:”對啊!他的自畫像素描就是最後的作品,現就藏於都靈皇家圖書館。” 二人從米蘭租車來到都靈皇家圖書館,幸運的是,這期間,正在對外展出達·芬奇的作品。 如往常一樣,采集完數據後,便來到一家當地的大酒店。 由於是素描作品,這次數據分析隻是依據筆痕進行構圖還原。按照之前的經驗,先是對嘴部筆痕進行得構圖還原,最後分析出了一組字母,經過重新組合,得出一句話--意大利語”頭發密碼”。 不用說,這一定是指他的頭發中隱藏很多暗語。二人將頭發處的筆痕進行了構圖還原,一共還原了27幅圖。一時間,也沒有找到破解的線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又將這27幅圖反復查看了幾遍。 汪明貞嘟囔了一句,”怎麼才能和字母聯係到一起?” 這一句如醍醐灌頂,小歌興奮道:”明白了!其中的26幅圖分別對應26個字母,就像摩斯密碼一樣,他用頭發的長短,根數來對應字母。” 二人又仔細研究一下它們的構圖規律,最後明確了與字母的對應關係。 接著,將對應關係輸入電腦,對最終那幅圖的頭發進行拆解分析,在重組的文字內容的版本中,他們最終選定了一版。內容大致如下: 達·芬奇向發現者透漏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他表示自己天生擁有一雙神眼,不僅可以將想想中的畫麵清晰地投射到任何物體之上,還能將各種事物進行解構,包括運動狀態下的事物。這就是他本人們視為天才的根本原因。這個秘密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這是上帝的賞賜。隻有上帝親吻過的人才配擁有知情權。 看到最後,汪明貞的平靜地感嘆了一句:”又是一個開了外掛的天才。” 小歌若有所思道:”看來是真的存在超能力者。真是越來越復雜了。” 汪明貞坦然道:”我倒覺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真正歷史。” 小歌握住她的手,欣慰道:”幸而由你陪伴!” “秘密不是用來分享的,它隻屬於應該知道的人。”,他們一直遵循這條原則。達·芬奇的終極秘密將繼續藏在他的頭發中。 汪明貞拉著小歌手,深情地說道:”謝謝你!下一站,我陪你去法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