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生財之道(1 / 1)

隨著一陣馬蹄聲,崔遠消失在夜色之中。   崔遠留下了十名護衛,都穿著鐵製胸甲,佩戴長刀、弓箭。   崔祺正需要一批有經驗的親衛,統領新招募的部曲。   父親臨走時說,販馬的事情多問劉備,崔祺不知何意。   送走崔遠,崔祺和劉備一起返回。   “玄德公,販馬的事情,父親讓我請教你。”   劉備一嘖嘴。   “中原缺馬匹,需要自塞北購買,經常途徑涿郡,販馬的生意,我也曾參與一二。”   漢朝重農抑商,劉備當過縣尉,也算有了官身。   對於以前合徒眾時期乾的事,本不想過多提及。   崔祺仔細想想,乾什麼事都離不開錢。   劉備在涿郡招募徒眾,又沒有劫掠的惡名,必然有一樣聚財手段。   中山大商蘇雙、張世平一直出資資助劉備。   這二人是商人,不會乾賠本的買賣。   之所以支持劉備,應該是劉備能庇護他們的生意。   劉備請崔祺進營帳坐下說話。   “其實,幽州本不在商道之上,否則幽州早就興旺起來了。”   幽州在漢朝是偏遠邊塞,經濟狀況一般。   劉備陳述道:   “原本漢家的絲綢、玉器出秦川,走涼州到西域,再銷往西域諸國,西域的鑌鐵、馬匹也都自西北輸入華夏。”   “可是涼州幾十年來一直叛亂,商道不通,進出華夏的物資,隻能走塞北草原,自幽州進入。”   “現在幽州的大街小巷,能看到西域商隊,聽到駝鈴之聲,這些商隊在我小的時候,都是不常見的。”   絲綢之路是漢代的一條重要貿易路線。   前漢時,每年自絲綢之路輸入漢地的黃金大約二十萬漢斤,為大漢積蓄了不少財力。   其實,東西方的貿易路線,除了絲綢之路,還有一條叫黑貂之路。   也就是劉備所說的途徑幽州的商路。   自古以來,兩條商路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中之時,王朝相對開放包容,如漢唐。   兩條商路掌握在異族手中時,王朝相對閉塞僵化,如宋明。   這兩條貿易路線不僅是商路,更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徑。   一個文明不加強和外界交流,注定難以繁榮。   此外,兩條貿易路線也是支撐朝廷財政的重要命脈。   如今,兩條商路都有戰事,朝廷立即陷入了財政危機。   三公官職開價一億錢,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崔祺一咬牙:“玄德公,聽聞良駿在雒陽價值二百萬錢,這些馬是不是從北邊來的。”   劉備點頭:“不錯。”   “幾十年來,涼州一直有羌人作亂,朝廷耗費軍資數百億,也沒能徹底穩住這條商路。”   “羌人控製西邊的商路,可以獲得便宜的馬匹,騎兵強大。”   “朝廷要和他們作戰,也需要補充馬匹,而補充馬匹,隻能依賴幽州的商路。”   崔祺麵露喜色:“玄德公,也就是說,販馬的生意真的掙錢。”   劉備嘆息道:“掙錢是掙錢,但這麼暴利的生意自然是有大人物經營的,據我所知,蘇雙、張世平也隻是辦事之人。”   古代和現代一樣,掙錢的買賣都有人盯著。   除了馬匹,還有一樣暴利物品是鑌鐵,不用說,買賣鑌鐵更危險。   “玄德公,咱們還是得把商道走起來,以後咱們養八百兵馬,耗費巨大,沒有一條源源不斷的財路,肯定不行。”   劉備想了想:“隻要宜之不操之過急,我的遊俠朋友多,弄一條隱秘的商路不難。”   “隻是這條商路成本巨大,非買賣良馬不能運轉,冀北的良馬太少,幽州現在一片戰亂,塞北的胡馬進不來。”   崔祺神色淡然道:“要不了多久,幽州就會安定,這一點請玄德公放心。”   烏桓叛亂,幽州這條貿易路線中斷,朝廷必然頭疼。   崔琦知道,過不久,朝廷就會委任劉虞為幽州牧,和烏桓和談。   到時商路自然恢復。   彼時商路恢復,販馬網絡也差不多建成。   隻需每次購買少量馬匹,再夾帶少許鑌鐵,順便將絲綢、玉器送入商道。   八百兵馬的開銷就有著落了。   還能趁機逐步換裝,將這些兵馬的馬匹和兵器,換成良駿和神兵。   一隻精銳的騎兵,足以馳騁天下。   隨便想想,都比過的好。   次日啟程,連續走了幾日,來到鄴城。   崔祺將許攸的信交給王芬,果然被王芬升任從事,王芬給崔祺一封信函,派去雒陽迎駕。   來到鄴城家中,崔家商社送上兩千金,說是家主的意思。   崔祺不覺鼻子一酸,父親說了讓自己弄錢,還是不放心,又來塞錢。   簡雍、劉節招募了劉備、公孫瓚舊部二百餘人,全部輕裝騎行,在鄴城追上了崔祺。   劉備沒有進鄴城,而是走鄉間小路,一路走一路招兵。   兩撥人馬在黎陽會合。   “玄德。”   “德然。”   沒想到和劉備再次見麵,崔祺還沒顧得上寒暄,就有一人沖出隊伍,撲向劉備。   兩個大男人就這麼當著眾人,抱在一起。   聽劉備喊這人“德然”,崔祺想到,這個也許就是劉備和公孫瓚的同窗,劉德然。   劉備和劉德然抱了一陣,目光又轉向了遠處的幾個同鄉。   看到一個花白胡須的老者,劉備放開劉德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快步走了過去。   “叔父。”   “玄德。”   劉備在那人麵前,躬身一拜。   崔祺問身旁的簡雍:“憲和先生,那人是誰,為何玄德公如此敬重。”   “這人是劉子敬,玄德公的叔父。”   “就是那個整天嗬斥玄德公,怕玄德公造反的人?”   劉備家在樓桑村大桑樹下,他小時整天喊著要稱帝,要以樓桑樹為華蓋。   劉子敬每次都大驚失色,生怕劉備連累一個村子的人沒了性命。   “這你也知道?”   “他這一大把年紀了,怎麼也跟過來了?”   簡雍嘆了一口氣:“老爺子聽說能加入禁軍,頓時來了勁頭,非要跟著來,誰也拉不住,他在樓桑村還有些名望,看他都來了,有好多猶豫不定的同鄉,都跟著來了。”   “好。”   雖然任人唯親,有一些弊端,但在創業初期,少不了同鄉幫襯。   相處多年的同鄉,能避開信任危機,讓事業快速鋪開。   歷史上,造反成功的如劉邦、朱元璋。   都是以家鄉人為班底,再逐步吸收其他名士。   漢末最成功的軍閥曹操,也是以家鄉人為班底,逐步擴充勢力。   這些同鄉更是可以作為宗室勢力,在關鍵的地方執掌兵權。   這次合兵,仔細一數,軍隊已經擴到了八百人。   在黎陽休整幾日,眾人渡過黃河,到達延津。   沿著官道一路前行,便到達了天下第一關,旋門關。   這關舊名,虎牢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