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凡對馬有才很好奇:“小鬼,你還不趕緊去吃飯?” 馬有才回答:“報告排長,我怕被打。” 呂超凡冷哼一聲:“怕被打?” “你怕被打,你來當兵?” 馬有才回答:“我是被裹挾進來的。” “這要是被打傷了,部隊裡能有藥治好嗎?” 呂超凡隨後一愣,不知道如何回復。 他似乎從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 這會國軍部隊壓根沒有軍醫這個職業,隻有調整師(德盔師)有這個編製。 “小鬼,你上過學?” 馬有才回應:“認識幾個字,沒上過學。” 呂超凡招招手:“跟我來。” 隨後,排長把一本小冊子遞給他。 “照著上麵,讀一讀。” 馬有才翻開頁麵一看,有些頭疼。 這玩意是立板,還是從右往左的方式。 “本革命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設中華民國。” “既用兵力掃除障礙,由軍政時期入訓政時期。” “允宜建立五權之規模,訓練人民行使政權之能力。” “以期促進憲政,奉政權於國民。” 這就是國黨核心理論《訓政》。 說白了,就是在1911年到1927年,視為北洋政府的軍閥時期。 而在1927年往後,就是國民政府時期。 在1929年後,國府開始吹噓訓政時期,打造中華版本的“華盛頓”。 實行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這樣的思維。 《訓政》,就是軍官的政治課必考的選項。 以至於《團長》電視劇裡,虞嘯卿在庭審都要吐槽幾句。 招一批學員,裝模作樣的背一背這玩意,就可以當官了。 當軍官,特別簡單。 呂超凡滿意的點點頭:“很好,你以後就是我的勤務兵了。” “以後,我上哪裡,你就上哪裡。” 在國軍序列裡頭,隻有團長以上才有資格配備警衛人員。 但是,國軍裡頭,派係林立。 有大軍頭,自然也有小軍頭。 長官們有警衛兵,我們小頭頭就用勤務兵。 其實都是端茶倒水,侍候人的夥計。 就這,很多人都是搶的要做的。 因為勤務兵不等於大頭兵,能吃飽,甚至有概率吃好,軍餉全額。 呂超凡拉攏馬有才,倒不是作為親信使用。 而是部隊裡識字的人是鳳毛麟角。 他需要這一個人才。 排長是基層軍官,軍官和大頭兵不一樣。 士兵的上限基本上就是上等兵。 隻有讀書識字的軍官,才可能更進一步。 呂超凡要想升副連長,甚至連長,隻能好好學習。 但這年頭,讀書人都是稀罕物,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能來他這種部隊嗎? 所以,他選擇招攬馬有才這個二把刀,幫助自己學習。 馬有才也樂得清閑。 他不用和一群窮哈哈一起,端著一根木棍在那邊瞎練習。 而是單獨拿到了一支漢陽造步槍作為練習。 說是漢陽造,但其實不是漢陽造,而是漢式79步槍。 漢陽造和老套筒,都是有典型的金屬外置彈倉設計,扳機位置特別明顯。 這大概就是和中正式步槍或者同時期的歐洲步槍最明顯的區別。 至於看是不是正版的漢陽造或者鞏縣造,看準星就知道了。 標準的漢陽造準星是“A”字形狀,而且是從槍口向著槍把位置,呈現階梯形狀完美圖案。 因為,這些復雜的工藝,隻有大兵工廠才能製造出來。 根據抗戰勝利後的統計,標準的漢陽造步槍,官方記錄生產大約是108萬支步槍。 而當時中正式步槍截止在抗戰結束,也不過生產了28萬支左右的產量。 國軍號稱有800萬大軍。 八路軍少說也有100萬軍隊。 這麼多部隊,就算隻有三分之一的部隊有槍支,這些槍也不夠數。 至於外國進口的,幾千支,幾萬支,蘇聯和美國的武器,都是天文數字的購買價格,非常有限。 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本土化打造。 於是,一個被後來稱為漢式79步槍的家族誕生了。 最典型的就是晉造79步槍,遼十三步槍,川造79步槍,粵造79步槍,滿清的元式步槍。 別管這些槍支的圖紙是哪來的,哪個兵工廠製造的,反正打的都是7.92毫米的圓彈頭。 馬有才手裡的這一支步槍,就是大名鼎鼎的遼十三步槍。 這也是東北軍的主力槍支。 怎麼區分,就是槍機位置,有明顯的兩個泄壓口。 這個和三八大蓋的樣式很相似。 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遼十三是三八式步槍的變種版本。 其實,這把槍的槍機結構是和奧地利的一戰步槍非常相似。 至於和漢陽造的優劣勢對比。 隻能說五五開,都是拉栓步槍,一個樣子的。 真的要是能碾壓,張大帥早就打過長江以南了。 拉栓步槍和拉栓步槍的代差是非常小的。 呂超凡手把手的教馬有才打槍。 “舉槍要平穩。” “眼睛瞄準標尺,套著準星,在對著靶子扣扳機。” “有才,來。” “你試試看。” 馬有才連忙接過槍支:“誒!” “真重啊!” 遼十三東北自產的核桃楸木,而不是普通79步槍那種常規的杉木外殼。 這就導致它的槍支重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是要高於同時期的79步槍的重量。 好處就是,這木頭質量非常好,耐磨。 馬有才手裡的這把遼十三步槍,配備東北軍南征北戰多年,依舊不拉垮,質量真的不錯。 至於怎麼到98師來的,誰也說不準。 馬有才半跪著,舉槍瞄準遠處的標靶。 說是人形大標靶,但在馬有才的眼中,就是碗口大小的靶子。 100米,真的很遠。 他用彈橋給步槍裡裝填5發子彈,隨後取出彈橋,收藏號,再拉動槍栓。 瞄準,扣扳機。 “砰!” 遼十三的聲音清脆,非常誘人。 呂超凡大贊:“好,打中了。繼續。” 馬有才繼續射擊。 說實話,這把遼十三是一把好槍,百米內基本上指哪打哪。 就是這後坐力坑爹,比八一杠的反沖擊力強多了。 馬有才接連5發子彈上靶。 這個成績在21世紀,也就新兵入伍試射的水準。 但是在抗戰時期,也就是非常難得了。 連長大聲叫好:“這是誰的兵?” 呂超凡立馬敬禮:“連長好。我的兵。” 連長笑著說道:“有賞!” 馬有才趕緊關閉槍栓保險,隨後起身敬禮。 “連長好。” 連長走了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 獎勵了2塊大洋,以示鼓勵。 但是在其他大頭兵眼中,就不一樣了。 老鬼不服的說道:“這小兔爺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