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日軍的運輸船(1 / 1)

眼前的這一批新兵,無疑是幸運的。   他們遇到了一個好長官,起碼能給他們人手一把步槍。   如果是其它部隊,新兵可能連槍都輪不上,武器隻有鋤頭和簸箕,外加一部分石頭。   炮灰的主要任務就是挖戰壕,搬運物資。   等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鋤頭對上對方的槍。   然後就這樣做了最差勁的炮灰。   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了少量日軍的子彈。   僅此而已。   馬有才在作出重新的調整後,部隊備戰的速度很快。   一部分人專職做軍事訓練,一部分做土工作業。   沒有鋼筋和水泥,其實木頭也可以替代,作為支持塹壕的構架。   要不然怎麼叫做土木工事呢?   馬有才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優先教會他們挖散兵坑。   “長兩米,寬半米,這裡在挖個排水溝。”   “然後這邊打個岔,再挖。”   “要是日本人的手雷丟進來,直接撲到分叉的那個坑。”   “注意趴著,用手臂撐著自己。”   新兵蛋子問道:“長官,要是兩個地方都有手雷呢?”   馬有才回答:“那就在兩米長的基礎上,在挖1尺長,2尺深。”   “比如這個,就是小日本的手雷。”   “它丟進來了,你直接用腳一蹬。”   “就像這樣。”   說著,馬有才做了個示範。   手雷丟下來,他直接用腳一踢,手雷順勢滾到深坑裡。   “手雷的爆炸是靠著這手雷的鐵皮破片擊穿你們的。”   “這玩意比子彈還厲害。”   “你們身後的這個小坑越深,爆炸的沖擊波就隻能直著往斜後上方沖。”   “然後著撐著趴好了,這樣就沒有多大問題了。”   新兵們恍然大悟,原來挖個坑,還有這麼多道道。   這邊有條不紊的整備著。。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雨除了給人體降溫,還會導致感冒頻發。   在冒雨乾活以後,人凍得直哆嗦。   毛蛋就提議道:“長官,要不咱們生個火吧,大家都凍得不行了。”   雖然生火是不對的,這樣容易暴露他們這一小撮人的目標,但馬有才還是同意了。   很多常見的軍事常識,是必須要學會隨機應變的。   眼前就二三十號人。   要是病倒了一大半的人,那部隊的士氣直接歸零。   就不用打仗了。   新兵們在的到馬有才的允許後,又開始忙碌起來。   其中一個人費勁的拿著火石敲打。   但是沒有任何作用。   空氣太潮濕了,火石也不夠乾燥。   馬有才掏出一個朗森打火機,遞給他。   “用這個。”   那人遲疑了一下,然後摸索了一會兒。   “長官,額不會用。”   馬有才隻能自己點火。   這是早期的那是摩擦打火機,非常好用。。   朗森打火機,一打就著火。   謝饅頭坦克:...   幾個新兵見狀,急忙拿來一堆乾草,隨後架上小樹杈。   然後慢慢的變成半濕透的木頭。   一個小火堆就弄好了。   新兵們趕緊輪流上前烤火。   四五個新兵則是找來棕葉,編製了幾件蓑衣,充當雨衣來使用。   馬有才則是拿著望遠鏡,憂心忡忡的看著運河和附近的平原。   一個新兵問道:“長官,這下雨天的,日本人應該不會來了吧。”   馬有才反問:“土匪打家劫舍的時候,還好挑好日子嗎?”   對方頓時沒有話說了。   舊時代的土匪,就是專門找惡劣天氣襲擊大戶人家的莊園。   人總是有一種懈怠心理。   認為越不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越容易出現問題。   果然,日本人還是來了。   “轟隆!”   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打破了這半日的平靜。   日軍還是來了,不過不是馬有才眼前的陣地,而是友軍的防線。   毛蛋一眼就辨別出來了爆炸的方位。   “長官,是無錫城方向。”   馬有才:“我知道,慌什麼?咱們團部有幾百號人,還怕日本人不成。”   某個新兵說道:“說的也是。幾百號人要都擋不住日本人,咱們這二三十號人也是白搭。”   馬有才舉著望遠鏡突然說道:“注意日本人的巡邏艇來了,在運河上。”   “快快快,進入陣地。”   “都拿上槍。”   “來人,去報告團座。”   “橋頭那邊去幾個人,把木頭樹杈都給我推下去。”   “動作快點。”   士兵急忙進入預定的陣地和戰壕坑準備戰鬥。   日軍的摩托艇(其實是小型運輸船)確實不咋滴。   過度追求裝載量,導致摩托艇的速度大幅度的降低。   明明是設計的速度最大8節,實際使用速度為5節,甚至是4節速度。   大約是普通人正常騎自行車的速度,9公裡每小時。   這個速度其實是非常快了。   正常情況下,現代部隊的行軍速度隻有5公裡每小時。   二戰的部隊,大約在平均4公裡每小時。   如果是急行軍,那就另算了。   得看你拋棄了什麼。   就單純士兵加個人武器彈藥。   2小時內急行軍,跑個20公裡沒有問題。   但那是輕裝上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有後勤和補給。   國軍是輕武器裝備,但輕武器的隊伍,不等同於輕裝上陣。   國軍還有一大堆壇壇罐罐的吃飯家夥需要攜帶。   比如炊具,糧食,土工作業用的鋤頭,鐵鍬,運輸用的獨輪車,牲口,行軍帳篷等等。   沒有這一些東西,到了前線連吃飯睡覺的工具都沒有。   受製於影視劇的影響。   很多人容易把這些個問題搞混了。   畢竟影視劇不會告訴你,打仗的時候,做飯應該在什麼位置做飯。   戰壕是誰來挖(電視劇都是挖機挖好的),有沒有合適的工具。   反正就一把道具槍,大家坐等主角開掛就好了。   馬有才雖然開掛,但是也需要安排方方麵麵的。   他把毛蛋留下,帶著4個新兵看守營地剩下的糧食。   留守人員可以和支援部隊去對接,從哪裡進入戰場。   否則冒冒失失的進入戰場,搞不好就被自己人的機槍突突了。   馬有才隨後帶著其他人進入指定的位置作戰。   他布置的陣地,采用的是散兵坑作戰。   因為土木工程的時間有限,陣地上沒有連接成交通線。   要挖開一條戰壕,連綿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加上各個補給隊,防跑洞等等,需要很長的時間。   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而且這裡也不是國防線的碉堡,隻能優先挖散兵坑,個保個的安全。   都是散兵坑,意味著士兵也隻能各自為戰。   行,還是不行,就看士兵自己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