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晉造17式駁殼槍(1 / 1)

這事情其實是東北軍精銳出動反擊上海的事情(在四行倉庫戰役以後),但是也沒有能夠挽回淞滬會戰的結局。   所謂的小有挫折,其實是連東北軍的一個軍長都被日本人打死了。   可想而知,最後幾次沒怎麼被記錄的戰鬥,是十分兇險的。   百度百科上寫著:四行倉庫保衛戰,它的結束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   但沒有人告訴你,都到11月月底了,還有零零散散的東北軍部隊還在上海苦苦支撐著。   3道國防線,吳福防線和錫澄線防線,早已經戰火紛飛。   隻有所謂的幾十萬大軍潰逃南京,然後12月被日軍包餃子,南京城淪陷。   中間消失的一個月時間,沒有人在乎。   這些事情都是大事情,眼前守備團隻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馬有才的手下潰逃了十幾個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而是找了一個會做菜的,在主乾道找做紅燒肉。   回頭牌子一掛,“守備三團征兵處。”   當然,以上行為是經過團長許可的。   馬有才主動獻上一部分繳獲的豬肉,換來了一批不錯的槍支彈藥。   漢陽造50支,子彈2000發,冬裝和棉鞋80套,此外還有其它配套的壇壇罐罐的。   同時還給他補充了一個連長。   馬有才是排長,還有一個不知道在哪的連長。   反正給的編製足足有130人。   有了這些東西,馬有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招兵買馬。   “來來來,紅燒肉新鮮出爐的,兄弟要嘗一口嗎?”   那些潰兵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手裡的肉。   就兩字,想吃。   但能不能吃的上,得看督戰隊說了算。   否則你挖來的人,也得吐回去。   比如馬有才自己,原本是98師的補充兵。   但去十一軍混飯吃就是不行。   來到這裡,被整編到地方守備團。   那就是吃當地的糧餉,屬於保安團序列。   因此才會多給升一級軍銜。   現在他想要挖這些潰兵,決定權其實在督戰隊手裡。   他們把花名冊一劃,這些人就從中央軍的序列調到了保安團的序列。   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不必再東奔西走了。   今後的日子,很大概率就是浙滬蘇皖邊境的山區打遊擊。   這安全係數,絕對是高於參加各種大型會戰。   當然,大頭兵才不管這些。   包括督戰隊在內,隻想著吃肉。   馬有才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批老兵油子,並且真誠的請他們吃了一頓晚飯。   新來的趙連長打趣道:“誒!馬排長,乾啥去啊?”   之前幾個和他相熟的老兵(打過一仗的人)端著飯盒回答:“排長找他城裡頭的相好的呢。”   眾人起哄:“哦!”   馬有才尷尬的說道:“低調、低調。”   “諸位兄弟吃好喝好,鄙人先行一步。”   “趙連長,這裡就交給你了。”   趙連長也知道,對方這是讓自己做好人,不爭奪領導權的意思。   於是他也拿出了一點錢,交給他。   “好好陪一陪弟妹,陣地有我守著,穩穩的。”   馬有才把錢退回去:“哪能讓您勞累啊,我這有,我這有。”   趙連長堅持要給,馬有才堅持拒絕收錢。   所謂的人情世故,就是三推三讓。   趙連長眼看馬有才推辭,就果斷掏槍。   當然,不是要打馬有才,而是送上自己手裡的駁殼槍。   趙連長說道:“老弟,既然如此,我就借花獻佛,把此槍贈送給你。”   “晉造一七式駁殼槍,點四五子彈,威力巨大。”   “就是子彈沒地方補充去。”   “你拿著裝裝樣子也好。”   馬有才遲疑了一下,最後表示收下這份禮物。   晉造駁殼槍,就像趙連長說的那樣,用的點四五口徑,11.43毫米。   其實是用美國湯姆遜沖鋒槍子彈。   而國軍體係中,隻有7.63×25毫米毛瑟手槍彈和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沖鋒槍子彈)。   其它的手槍彈都是異端。   實際上,連美國人內部也是貝魯姆手槍彈居多,也就是9毫米子彈。   後來還成為了北約各國的標準彈。   相反點四五子彈基本上是隨著電影紅火的,好像美國美國大兵都配備M1911是點四五口徑。   但實際上,勃朗寧M1911手槍,一直都是用9毫米子彈居多。   因為美軍要參加二戰了,所以為了方便子彈通用,又製造了一把11.43毫米的手槍。   這種子彈彈丸很大,火藥相對較多,後坐力明顯。   對於自動手槍而言,就是射擊跳動非常離譜。   第一槍打得準,第二槍就飛了。   傳說中駁殼槍打不準的流言,其實就是山西兵工廠製造的晉造一七式駁殼槍的原因。   正常的駁殼槍,是射擊精準度十分穩當的。   晉造一七式駁殼槍,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它是使用固定彈倉設計的。   也就是說。雖然它看著好像有一個彈匣模樣的東西,但實際上不存在所謂的彈匣,那個地方是焊死的。   你得像裝填拉栓式步槍一樣,從上麵拿著子彈,同時拉住槍栓,然後一發一發的裝填。   也可以用彈橋,5發5發的裝填。   注意,是必須要一隻手拉著槍機,然後裝填子彈。   這個過程不能讓它回彈。   否則二次拉開槍機,就會像二戰栓動步槍一樣,裡頭一發子彈自動蹦出來。   總之,這種手槍的火力持續密度,差的非常離譜。   打完10發子彈,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再一次裝子彈就是坑爹了。   除了近距離射擊威力巨大以外,沒有其它優點了。   央視曾經說過,晉造湯姆遜沖鋒槍的口徑是11.25毫米。   這個其實是翻譯的鍋,就是打11.43毫米的子彈。   就像我們理解的漢陽造步槍,口徑是7.92毫米步槍。   國軍使用的7.92毫米子彈彈頭,直徑都是8毫米以上。   其中毛瑟7.92圓彈頭和毛瑟7.92尖彈頭,兩個尺寸上不一樣。   毛瑟尖彈的彈頭直徑為8.20毫米。   毛瑟圓彈的直徑為8.08毫米。   這也是為啥,很多文獻說的漢陽造和中正式步槍無法通用的根本原因。   漢陽造曾經也有改尖彈的案例。   因為要推行中正式步槍彈(8.20毫米),所以這個事情就被取消了。   不然以當時的國軍文化水平,很容易把兩種子彈混用了。   這會出事的。   總之,閻老西故意弄個非常規的尺寸,就是可以牢牢的把控晉綏軍後勤。   因為他的武器裝備有別於中央軍的武器彈藥,所以才能牢牢地坐穩地方軍閥頭把椅子。   其它部隊壓根做不到這些。   哪怕是滇軍裝備了法國槍,但他們不會自己造啊!   這就無法形成部隊體係。   也正因為如此,趙連長手裡的這把駁殼槍就顯得無比雞肋了。   除了剩下空槍,木質手槍套,背帶,子彈袋什麼的都有。   就是11.43毫米的子彈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