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來的如此突然,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 隨後,日軍的九七式水平轟炸機開始登場。 從天而降的航空炸彈,一發就可以輕鬆摧毀四五棟磚瓦建築物。 一發燃燒彈從天而降,引發了巨大的火災,一大堆的建築物開始燃燒起來。 最要命的是,西城門口附近傳來了大量的發動機轟鳴聲。 一輛重達3.5噸的94式輕型坦克直接沖破城門口,兩挺機槍不斷地掃射周圍的百姓和士兵。 一個軍官大罵:“日本人居然打進了城裡,外圍的守軍都是瞎子嗎?” “重機槍連還等什麼呢?” “給我狠狠地打。” 94式輕型坦克,就是日軍的小豆丁坦克。 正麵裝甲高達12毫米,重機槍壓根打不穿它。 很多人可能對於12毫米鋼板沒有多少概念,最多認為不是就男人食指的寬度嗎? 舉個大家常見的例子就知道了。 很多施工的工地在路邊挖坑,但是把道路挖斷了。 這時候施工隊往往會放上一塊大型的鋼板。 這個鋼板的厚度大約就是12毫米,可以承受大部分重型車輛碾壓。 我們熟知的九米六快遞轉運車,就是正常開車壓上去,沒有什麼變形。 而且,戰鬥中,因為不同的射擊角度問題,無法讓子彈飛行的軌跡和坦克鋼板形成完美的90度夾角。 這就會導致馬克沁重機槍子彈打上去,就是“當當當”。 要麼是跳彈,要麼就是碎蛋變形了。 日軍坦克身後的日軍步兵,則是牢牢地掌握各個有利地形,挨個擊殺企圖沖上來的國軍士兵。 集束手榴彈爆破? 你起碼得學著某些電影一樣,有機會靠過去才行啊。 日本人又不是傻子,能讓人白白的炸毀坦克嗎? 大街上的熱鬧的行人,此時已經統統跑光了。 地痞流氓則是趁著亂世,到處搶劫。 發財機會就這麼一會兒。 這也是為啥流氓地痞會率先成為偽軍。 因為他們是日軍奪下城池的一大功臣,給防守部隊製造混亂。 還有日軍的滲透的斥候,端著槍打自己人的。 幾個百姓衣服的斥候,突然對著一群國軍士兵開槍。 一個班的新兵,就被日軍斥候打死了。 還有一個僥幸逃命的國軍士兵,瘋狂的湧入逃難的人群中,連步槍都不要了。 這些日軍斥候快速的把死人拖入小巷子裡。 馬有才站在高處,小心翼翼的靠近。 找準機會,4個手榴彈一起拉線。 “丟!” 日軍斥候一臉懵逼,隨後大驚失色。 “手榴彈,隱蔽!” “轟轟轟轟...” 四連爆過後,馬有才都不需要機槍突突他們了。 這些狗子基本上已經死透了。 他快速的打掃戰場。 一旁路過的行人隻是看了他一眼,就匆匆忙忙的逃命去了。 亂世殺人,誰還管秩序啊? 馬有才在搜身完畢後,把武器存放到背包裡,隨後退回原本的唱片店。 店鋪老板已經走了。 馬有才內心一橫,做起了打劫的勾當。 他從來不是什麼好人,本身就是一條貪婪的毒蛇。 社會責任和正義,與他無關。 一小隊日軍快速從街道上跑過,對於行人壓根沒有多少關注。 他們主要是消滅國軍的有生力量。 流氓殺人和他們沒關係。 也有少量日軍進入商店打劫的。 比如眼前就有2個不長眼的日軍,沖進來搶東西。 而躲在拐角處的馬有才果斷拿出南部十四式手槍開槍射擊。 兩個日軍猝不及防的倒下,壇壇罐罐摔了一地。 外頭的日軍壓根不管店鋪裡頭。 還以為是某個日軍軍官在殺人呢。 殺人,換皮,然後潛伏出去,換個地方繼續乾。 流暢的操作,馬有才早就輕車熟路了。 日軍是從西麵攻入無錫城的。 也就是說,無錫城是因為西麵的防線無人管理,才導致城池淪陷。 正麵向著上海方向的防線,防線依舊堅如泰山。 這不是防線漏洞,而是三防壓根沒有人駐守的後果。 一防,是吳福防線,也就是從蘇州吳江區到昆山福山一帶。 二防,是錫澄線,核心是無錫,江陰。 兩地的平均距離隻有約四十公裡縱深,中間段是號稱鋼鐵江南的常熟城。 三防,按道理來講,應該也是修建類似的40公裡縱深。 也就是鎮江、常州、宜興一帶才對。 但實際上國軍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壓根不是這樣修建的。 第三條防線就是後來南京保衛戰的核心陣地。 也就是說,二防和三防中間的空隙足足有一百多公裡的空擋區域。 中間有好幾個獨立的城市,並沒有納入國防體係當中。 這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點。 很多學者隻會告訴所有人。 國軍國防線屁用沒有。 就隻有遲緩了日軍兩三天的時間,就淪陷了。 就像他們會抹殺東北軍增援上海的過程一樣。 四行倉庫沒了,就是上海沒了嗎? 難道淞滬會戰就隻是閘北的戰鬥嗎? 寶山、羅店、大廠、四行倉庫都在租界的北麵。 舊上海縣可是在租界的南麵,上海火車站也是在南麵的。 說白了,國軍要增援前線。 要麼繞過英法租界,要麼沿著江邊走,被日本海軍炮轟。 北麵的國軍主力潰散了,南麵還有部隊呢? 難不成都是在打醬油劃水嗎? 還有蘇州淪陷的時間。 不是說日本人沖到了城裡,這就算淪陷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隻要這個城市還有正規軍在抵抗,這個地方就沒有淪陷。 蘇州外圍的國防線還在起作用。 要不然日軍也不會想方設法的開辟杭州灣戰場,從南麵向西進攻南京。 因為北麵打不過去,所以日軍主力繞過了太湖南岸。 又因為二防和三防中間的防禦空隙,加上信息傳遞不及時。 結果在兩道國防線作戰的士兵驚奇的發現,自己的後路又一次被斷了。 可以說,整個大型戰役,輸的是稀裡糊塗的那種。 而很多學者就是刻意營造一種感覺,好像閘北打的火熱,南邊就完全是無用功一樣。 為啥南邊的主力部隊擋不住日軍的進攻,難道上峰真的一點都不知情嗎? 一個勁的無腦補充有生力量,在閘北做表演。 這都是有代價的。 2道國防線崩潰後,最後的南京防線就成了笑話。 永備工事又如何。 沒有生力軍,都是一堆殘兵敗將,怎麼守得住。 傻子都看的出來,戰敗是必然的。 至於南京城該不該守,這就是最愚蠢的問題。 國防線,尤其是南京城那一段,還是耗資最高的一段,總花費高達5000萬銀元。 就算是再豆腐渣的工程,也必須要守住。 那些拿著教員的說辭,斷章取義的家夥大概不會明白,什麼是戰略要地。 這不是因為南京城是國民政府的首都,而是長三角地區的最後支撐點。 它沒了,意味著華東整個局麵就崩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