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打劫火車(1 / 1)

遊擊隊員反駁:“如果有武器的話,或許可以增加幾成勝算。”   “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沒有任何武器,什麼也乾不成的。”   陳大山不知道如何調節這個矛盾。   他隻好對馬有才說道:“其實這周邊還有不少國軍的兄弟在抵抗,也有不少武器,有一部分人會來幫忙。”   “但是,您知道的,國共雙方有隔閡,他們總是對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馬有才明白了。   這事,犯忌諱。   誰碰誰死。   他不怕死,所以他要趟渾水。   犯忌諱的不僅僅是馬有才一個,還有另外一支國軍也要前來合作打截日軍的火車。   準確來講,這些人隸屬於軍事調查科的成員。   可以理解為,這些人就是軍統的前身。   很多人把軍統理解為主要負責軍事諜報和情報工作,而中統則負責政治和黨務方麵的情報工作。   這兩大組織是國軍的錦衣衛和東廠組織。   其實這純粹是影視劇誇大了他們的職能和權力。   軍統和中統,僅僅是國軍5大情報體係中2兩支部隊,而且都是1938年才出現的機構。   其中因為軍統在抗日戰爭中的敵後作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才廣泛的被人們所知曉。   說他們是最大的特務機構,其實是抬舉他們了。   軍統的前身,其實是3個機構合並而成的。   最核心是軍事調查科,也就是國軍裡的負責軍事情報偵查工作。   對比之下,中統才是正兒八經的的特工人員。   他們的前身,是黨務調查處。   其實單獨的看名字,就可以得出來,後者的專業化程度更高。   軍統之所有強大,是因為占據了“軍事”兩字的好處。   特工不是無所不能的。   大部分特工人員,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平時主要就是打打小報告,審訊一下犯人。   但軍事調查科就不一樣了,他們本身隸屬於軍事武裝人員,具備一定的戰鬥技能。   他們可以動用軍隊的武器,這個就厲害了。   同樣是調查員,一個帶手槍的,一個沒有帶手槍的。   兩者給外界的威懾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此外,因為是軍事調查,涉及到對外偵查。   軍事調查科的成員也會優先接觸到國際上最先進的設備。   比如無限電臺,就是最先引入軍事調查科的。   再比如袖珍手槍,消音器。   還有某些精英人才會多國語言,模仿外國人的行為姿態等等。   可以說,軍事偵查人員本身就具備偽裝的要求,外加武器精良。   久而久之,軍統就成了所有特務想象的結合體。   其實神話故事裡也有這樣的一個人物,二郎神。   二郎神最早是巴蜀神仙。   原型為秦蜀郡守李冰次子,李二郎。   隨後隋朝嘉州太守收復梅山土匪,治水有功,在唐朝的時候也被奉為神仙,人稱趙二郎。   還有就是唐末流傳於黃河流域的楊二郎救母的故事。   於是,這3者形象融合,在北宋年間就被人們集體供奉稱為二郎神。   既然是神,這麼牛皮,總得有個強有力的靠山吧。   於是玉皇大帝的外甥的身份就出現了。   說白了,二郎神就是多個地方神仙的組合體。   軍事調查科的人員來了一共7個人。   他們原本是潛伏在無錫一代的特工人員。   帶隊的隊長是一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   他叫趙國斌,表麵上是一家進出口公司的業務經理,實際上是特工。   他有一個日本老婆,還有兩個漂亮的女兒和一個兒子。   但現在,日本人順藤摸瓜,把他的老婆女兒都抓了,兒子都被殺死了。   這下趙國斌坐不住了。   還管什麼狗屁紀律,潛伏毛線,救老婆和孩子要緊。   國軍靠不住,那就引入新四軍一起合作。   趙國斌說道:“我這次來一共帶了兩支花機關(MP18沖鋒槍),7支短槍,5個手榴彈,還有這些炸藥。”   “你們那邊怎麼樣,有多少武器了?”   陳大山回答:“您放心吧,我們有了一個好主顧,武器足夠了。”   不一會兒,外麵潛伏的人員前來報告。   “馬少尉來了。”   一行人立馬起身,隻見馬有才背著滿滿的兩袋槍支。   “唉呀媽呀,累死我了。”   “一共8支步槍,一挺日本人的九六式機槍。”   “全在這了。”   別看武器不多,這分量是十足的。   總重量超過了40公斤。   就這,還沒有計算子彈的重量呢。   隨後馬有才解開身上的彈藥袋,放在桌子上。   “別發愣啊,趕緊挑選自己的武器。”   陳大山好奇:“你這是掏了日本人的倉庫嗎?”   馬有才淡定的回答:“低調,低調。”   “這幾位是?”   陳大山解釋道:“這是我們的朋友。”   馬有才看了看這幾個人:“衣冠楚楚的,不像是打仗的人。”   “生意人?”   陳大山小聲的說道:“軍事調查科的。”   馬有才嚇了一跳。   這特麼不就是兇神惡煞的軍統嗎?   武器看著挺多的,但還是不夠分。   新四軍遊擊隊來了三十幾號人,一部分人隻能當成輔助人員使用。   馬有才看了看,貢獻出了自己的南十四手槍,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同時給遊擊隊員講解使用方法。   “對了,還有這個木質槍托。”   “這樣扣上,就可以當成步槍一樣抵肩射擊了。”   “這邊是可以伸縮調節的。”   陳大山眼前一亮:“這不就和自來德的效果一樣嗎?”   自來德也就是駁殼槍,德國原產的都配備木盒。   而放置手槍的木盒就是槍托。   雖然駁殼槍價格貴,但架不住它可以半自動連續射擊。   以前國軍交戰都是200米以內開打,甚至100米以內開打。   所以駁殼槍的作戰優勢是非常大的。   日本人一看這東西好用,就套用到自己的南部十四式手槍這裡。   所謂的王八盒子,其實並不是一套皮製手槍套長得像烏龜。   如果是單純的皮製手槍套。   其實勃朗寧手槍,格魯手槍的皮革套都長得像烏龜。   根本原因是另外一個來源,就是它也有木質槍托版本。   因為日式的南部十四式槍托,是可以伸縮調節的。   這主要是方便矮小的日軍士兵可以自由調整,人機功效做的還可以。   這個現象,就是烏龜縮頭的形象。   久而久之,南部十四就成了王八盒子。   而不是因為手槍的皮革包,就叫王八盒子。   說起了,駁殼槍的人機功效就差了點,因為尺寸都是固定的。   在一行人各自熟悉武器後,時間慢慢的來到了傍晚十分。   趙國斌有些著急:“怎麼還不來?你的情報人員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