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行軍路上(1 / 1)

國軍行軍是什麼模樣呢?   可能大部分人會覺得,是威風凜凜的行軍樣子。   實際上,國軍行軍就和電影《1942》潰敗的行軍差不多。   區別在於真實的國軍部隊,槍支彈藥更少,馬車也更少,頭盔更加沒有。   隊列兩側是新兵部隊,中間是軍官的家眷,運輸車輛,糧食,彈藥等等。   像馬有才這樣帶槍的長官和親信,則是拿著槍,來回走動維護秩序。   有條件的就騎馬,沒有條件的就騎毛驢或者走路。   每個連隊各管各自的一段路。   誰要是落下了,督戰隊的馬隊就會過來抽打士兵。   新兵和壯丁,是不配槍的。   準確的說,是壓根沒有槍。   步槍的價格太高了,壓根沒辦法裝備滿員。   全師各類槍,一共大約2000支。   至於行軍速度?   平均速度4公裡每小時,每15公裡左右停下來休息。   然後埋鍋做飯。   一天行軍平均在30-35公裡的樣子。   這大概是國軍的行軍極限速度了。   再快,後勤和輜重部隊就跟不上了。   新編第15師的情況更加糟糕,騾子、毛驢,黃牛,馬匹,車輛什麼的嚴重不足。   每一個新兵必須要背負大約70斤重的糧食跟隨部隊。   不背不行啊。   你去外地作戰,搞不好糧食都沒辦法補給。   此外,還要額外強征一批當地的民夫。   大概需要協同運輸物資大約40公裡距離,或者由地方鄉紳破財免災。   一行人才走出寧國沒多遠,天空就開始下起了小雨。   散文裡寫著:春雨貴如油。   似乎春雨充滿著詩情畫意。   這下雨,對於部隊行軍,可是非常惡心人的。   整個地麵就會變得異常潮濕,全是泥巴水。   突然間,前方一匹快馬逆向而來,泥水飛濺所有人一臉。   傳令兵在大喊:   “長官有令!部隊停下休整,找地方避雨。”   “長官有令!部隊停下修整,找地方避雨。”   新15師號稱有1.2萬人,實際人數在八千人左右,加上家眷和周邊征兆的村民。   部隊的營地,足足延長了三公裡甚至4公裡遠。   馬有才帶著幾個人,找了個略高的地勢觀察四周。   馬有才:“麻蛋!這破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連個躲雨的地方都沒有。”   “就這吧,搭帳篷。”   一旁的新兵當即回答:“好嘞!”   國軍內部,等級森嚴。   馬有才作為帶槍的長官,可以第一時間擁有遮風擋雨的大帳篷。   而作為家眷的白雪和飄雪,也是可以享受這個大帳篷。   3個人,一個帳篷,這絕對是奢侈的。   其它的兄弟,則是一個班(10人),一個小帳篷。   基本上可以做到蹲靠著,人擠人的那種。   馬有才的連隊,算是比較好的。   有些部隊壓根沒有準備行軍帳篷,隻能讓民夫冒雨去砍樹木,臨時製作避雨的場所。   至於陳師長,自己則是帶著姨太太們和警衛,躲到了某個山洞裡烤火。   最底層的士兵和民夫是怎麼樣的情況,他無所謂。   隻要把新編師拉到前線即可。   至於一個師,具體有多少士兵,沒有人在乎。   反正這些人,注定是炮灰。   沒有槍的炮灰。   突然間,遠處傳來了哀嚎聲。   馬有才聽著動靜出去看了看,有些於心不忍。   原來是一處臨時用木頭架子和野草藤組合的木棚塌了,砸死了幾個民夫和兩個毛毛躁躁的新兵蛋子。   “唉!”   馬有才高聲喊道:“來人。”   站崗的衛兵:“到!”   馬有才:“拿4個帳篷,在那邊的口子搭上。”   “再給他們...嗯,30斤雜糧。”   “再他媽的吵吵,老子槍斃了他們。”   站崗的衛兵:“是!”   民夫沒啥追求,人被壓死了就壓死了,壓根不會找軍隊要說法。   這又不是拍電影,老百姓還敢和軍隊要說法?   你不想活了,其他人還想活著呢。   這就是國軍的軍威。   其實,日本人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樣子。   有些自以為有身份的商人,還企圖和他們掰扯掰扯,結果小命就沒了。   國軍是隻欺負窮人和泥腿子。   日本人是管你泥腿子,還是鄉紳,還是富豪,或者社會名流,統統死啦死啦地。   講究的是一個隨心所欲。   春雨綿綿,兩側的山林裡開始騰起白色的霧氣。   大部分士兵隻能蜷縮在一起,相互取暖。   少部分有條件的,才能生活。   比如馬有才的大帳篷,就升起了一個小火堆。   馬有才呼喊一個衛兵:“老劉,進來烤烤火。”   老劉立馬點頭哈腰:“謝長官,謝謝兩位夫人。”   不一會兒,另外一名衛兵也回來了。   他也幸運的進帳篷烤火取暖。   白雪弄了點茶葉,加了些許紅糖,隨後遞給兩個人。   “謝謝夫人。”   “謝謝夫人。”   一口熱茶下肚後,狗娃子感慨道:“真舒坦!”   老劉和狗娃子是馬有才拉起新軍的最早骨乾成員,可以算是親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既然是親信,有些小恩小惠的,總得給人家吧。   眼看火有的小了,老劉自告奮勇:“長官,我去拿柴火。”   馬有才:“嗯,順帶看看其他人,有沒有生火的。”   “要是沒有,就來這引火。”   老劉:“誒!好嘞。”   還別說,大部分營地都沒辦法生火做飯。   天空下雨,火石在潮濕的空氣中壓根打不著火。   至於火柴,這個時候叫做洋火。   帶洋字的東西,可不便宜。   他們都是山溝溝裡抓來的壯丁,家裡都窮得很。   自然沒有那種高科技玩意。   於是就有了引火這個說法。   就是從有火的地方,挑一根燃燒的木材,帶回到自己的營地裡。   馬有才的帳篷非常大,差不多有5*5米的距離。   中間還有一個小簾子可以遮擋住一半。   海德世一進來,就對著某個新兵說道:“當心點,毛毛躁躁的,把長官的帳篷燒著了怎麼辦?”   某個新兵:“是是是!”   馬有才一看,是海德世來了。   “老海,來來來,坐這邊烤烤火。”   海德世:“長官,還是你這舒服。”   馬有才給他舀了一點肉湯,隨後問道:“是李長官那邊有什麼指示嗎?”   海德世:“他能有什麼指示,現在他一個勁的巴結師長呢。”   “我打聽了一下,咱們可能走不了了。”   馬有才好奇:“哦!怎麼說?”   海德世:“山東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