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1 / 1)

兩天後。   嵇恒再次走向那間小屋。   胡亥早已等候多時,隻是麵色有些尷尬。   屋中有兩大案。   其中一案上擺著兩壺酒。   嵇恒淡淡的掃了一眼,席地坐下,搖了搖酒壺。   分量很足。   “我還不至於在這方麵弄虛作假。”胡亥尷尬的笑了笑,瞟了眼一處墻壁,隨即轉移了話題,道:“今日,準備講什麼?”   嵇恒沉思片刻,緩緩道:“講一下改革吧。”   “這是天下形勢中最後一部分。”   “也是最切實的部分。”   “春秋戰國開始,天下徹底進入戰亂,在群雄爭霸途中,大量諸侯國覆滅,最終形成七國鼎力。”   “七國能脫穎而出,都有其自身原因。”   “關鍵就在於求變!”   嵇恒麵色如常。   在看到兩壺酒時,他就知道,這季公子是已查明,隔墻是真有耳了。   隻是他並沒有點破。   也無心點破。   他講的都是形而上的東西。   能理解的人,自然能理解,若理解不了,就算全聽完,也依舊是懵懵懂懂。   因為他講的是周秦大變局之綱要!   誠然。   他可以講一些形而下的東西。   比如講怎樣提高生產力,或者改良耕作方式,以及讓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等提前問世,但最終並不會改變什麼。   在天下集權的形勢下,趨穩保守會是未來主流,隻要風氣不變,就算讓再多東西問世,最終都會泯然天下。   亦如後世。   火藥被用於製造煙花。   指南針被用在風水上。   造紙術、印刷術的問世,並不會促進社會進步,隻會讓底層受到的壓製更狠,也會加速上層對知識的壟斷,讓天下的愚民、疲民政策,執行的更加徹底。   百家的興盛,源自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隨著天下一統,思想一統已成共識,現在民間尚還有藏書,底層人還能求學,等到這些東西問世,朝廷這個暴力武器,將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底層也會越發失去話語權。   以至成為真正的愚民。   這非天下之幸。   也是嵇恒不願見到的。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世人知曉,這場變局並未結束。   而想真正結束,需要諸事皆變。   眼下隻是剛剛開始。   “求變?”胡亥低語一聲,興趣不是很高。   隔墻。   扶蘇卻心頭微動。   “變?”   “這就是你之前說的變法?”   “變國家,變治道,變生計,變民眾。”   “變天下文明之蘊涵!”   “隻是你想變的未免太多了,大秦這番改變,已讓天下沸反盈天,而你想變的更多。”   “不過我也想聽聽,你對變是如何看的!”   嵇恒收回目光,微瞇著眼,一手持酒壺,一手拍著大案,開口道:“周易裡麵講過:‘易,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   “世上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你我同樣在隨時變化。”   “人如此。”   “國家同樣如此。”   “周分天下,諸侯豈止百數,但不過五百年,天下諸侯就隻剩數十,等到戰國時,更是隻餘下十幾,究其根本,便是這些諸侯國少了變化。”   “窮而不思變,自會為天下拋棄。”   “秦未變之時,積貧積弱,幾被天下瓜分。”   “等到孝公跟商君變法,深徹盤整秦國二十餘年,讓秦國如同再造,由一個備受欺侮的窮弱之邦,一舉崛起成為了虎狼大國。”   聞言。   胡亥端然正坐。   目光十分的莊重嚴肅。   嵇恒淡淡的掃了一眼,並沒有放在心上,繼續道:“秦在孝公商君的變法之下,徹底崛起,一舉奠定虎狼之基,而春秋之時,曾顯赫一時的鄭、吳、越等國,卻漸漸泯然天下。”   “何以?”   “就在困於守舊,不思變通,最終為時代摒棄。”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天下必須要變。”   “若是一成不變,天下就會出事。”   “因而春秋戰國以來,各國都在積極變法。”   “各國主動求變的根由,就在於朝廷想控製這邊變數。”   “唯如此。”   “才能讓朝廷權勢不旁落。”   “我並不會講太多,主講的還是七國。”   “七國在歷史上都有變。”   “或許七國變法的目的都隻有一個。”   “便是圖強。”   “圖強之下,則因俗而治,因地而治。”   “通過解決各國內部最棘手的問題,繼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實力。”   “其中魏國有李悝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齊國有鄒忌改革,韓國有申不害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燕國有樂毅變法。”   “戰國七國都有變法變革。”   “從各國的變法中,也不難看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各國的側重不同,輕重也不同,因而改革結果也不盡相同,正因為此,才出現了法令異製,各地風俗大為不同的情況。”   “也正因各國不同的變法方向,所以導致了天下諸事皆異。”   “大秦受命於天,一統華夏,但因各地風俗迥異,想實現真正的大一統很難。”   “而今大秦靠施壓推行,自然是不得民心,也是備受阻攔。”   “固想減少助力,最大限度減少內耗,降低大一統的難度,唯有因地製宜,從各國的變法中,尋找到突破的契機,唯如此,才能將‘文化體製’順利的推行下去。”   “而這就是我今日所講。”   “變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隻有知道關東‘異’在何處,才能真正實現對癥下藥。”   “不然就如現在秦廷一樣,一股腦推行下去,民眾反抗情緒激烈,畢竟關東貴族尚在,各地風俗本就迥異不同,想讓他們移風易俗,又豈能輕易成功?”   聞言。   胡亥點了點頭。   他而今也感覺朝廷太急了。   隔墻。   扶蘇若有所思,低語道:“通過借鑒六國的變法,尋求到各地的問題,進而抓住這個漏洞,將大秦推行的文化體製,進行一定程度的側重區分,借著這些突破口滲透,最終讓各地接受秦製秦政。”   “以點帶麵,以點破麵。”   “這個辦法的確最穩妥,也最容易為關東各地接受。”   “嵇恒當真是大才之人!”   扶蘇滿心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