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恒將壺中酒倒一些在案上,用手指蘸著,簡略的比劃了幾下,道:“趙國自立國以來,一直都是大而不強。” “究其主因,是趙國身處於一個四戰之地,北有燕國、婁煩,西有秦國,東有齊國,南有韓國、魏國,腹部還有中山國,再外圍則是諸胡。”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其實就是‘兼戎取代,以攘諸胡’。” “即以胡製胡!” “具體的改革內容,其實就字麵意思,改穿胡服跟騎射。” “利用自身優勢且吸取胡人優勢。” “世上大多隻看到了這兩樣,卻是沒看到最關鍵的,趙國從這次變革後,開始招募擅長騎射的胡人跟胡族騎兵。” “招胡人?”胡亥一愣。 嵇恒點了點頭,道:“就是招胡人。” “我知道,過去數百年,中原一直對胡人有歧視,這種觀念早已根深蒂固。” “這也是秦楚被中原稱為秦夷和楚蠻子的原因。” “秦是滅了夷狄。” “楚則是跟百越諸族分治。” “而趙國的這次變革,跟秦楚不一樣。” “正常而言,開展胡服沒必要全國推廣,畢竟不是所有民眾都有資格去騎馬,但趙武靈王沒這樣做,他不僅大肆吸納胡人,還直接下令將胡服推廣到了全國。” “因而趙國深受胡人文化影響。” “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實力大增,對北胡展開了幾次大反擊。” “大破長期盤踞河套以南的林胡、婁煩,並在河套之地修築長城,並設置了雲中、雁門、代郡三郡。” “在趙國幾次反擊之後,諸胡勢力大衰,幾乎全部並入了匈奴。” “而今的所謂胡患,實則是一種泛稱。” “戰國中期伊始,趙國開始集中主力對抗秦國,對胡人奉行了防禦戰略,而從戰國中期到秦一統天下,趙國一直充當著中原跟草原諸胡交流以及融合的地方。” “兩者民眾通婚、商旅往來不斷。” “然秦一統之後,直接封鎖了兩方的來往。” “這固然不算錯。” “但對於各方通婚、一直有商旅往來的趙人而言,卻是有些難以接受。” “趙,四達之國也,其民皆習於兵,不可與戰。” “這是燕將樂間對趙的評價。” “上百年的胡服推廣,趙人跟本地胡人早已融為一體,而秦這些年,還一直在有意排擠、甚至是鎮壓這些胡人,自會引得趙地民眾不滿。” “秦趙的沖突實是秦對胡人的處置矛盾。” 嵇恒拂了拂袖,將案上酒漬擦拭掉。 胡亥皺了皺眉,正色道:“我不覺得朝廷有錯。” “北方胡人一直圖謀華夏北部的農耕富庶之地,若是朝廷不這樣做,誰知道這些胡人會不會通風報信?” “眼下北疆有蒙恬上將軍鎮守,排擠一些胡人算得了什麼?” 胡亥滿不在意。 嵇恒微微額首,笑著道:“有些事情本就無關對錯,隻是立場不同罷了。” “秦修長城,禦敵於外,無可厚非。” “隻是對於跟胡人親近的‘趙人’,他們自也可認為秦政暴戾。” “至於如何處置秦地跟胡人之間的沖突,這是朝廷需要去解決的,鎮壓也好,安撫也罷,這是秦廷去考慮的,我隻是講有關趙國改革的情況!” 胡亥冷哼一聲。 他對嵇恒冷淡的態度有些不滿。 隔墻。 扶蘇在心中思索了一陣,最終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感覺沒有什麼好的解決之法。 大秦容不下胡人。 現在的匈奴非是當初的匈奴。 而今的匈奴吞並了諸胡,一統了草原,更是數次南下劫掠。 大秦未出兵之前,匈奴已奪取了早先被趙國控製的陰山草原,而後更是把掠奪目光望向了河南地及東部的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上穀郡及更東邊的漁陽郡。 若是這些郡縣失守,鹹陽都會受到威脅。 這是你死我活的戰爭。 大秦豈敢大意? 莫說隻是隔絕趙地跟胡人通婚商旅,若是真到了危亡關頭,將趙地胡人悉數殺之,都是大有可能的。 事關種族延續,豈能婦人之仁? 扶蘇低語道: “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孔夫子說過: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此章言中國禮義之盛,而夷狄無也。舉夷狄,則戎蠻可知。諸夏,中國也。亡,無也。” “大秦沒有錯!” “錯也隻可能是趙人錯了。” 嵇恒麵色如常。 他對胡人自是沒什麼好感。 不過一碼事歸一碼事,趙地跟胡人雜居多年,早已習慣胡服跟胡人習慣,大秦想重新扭轉過來,沒有數十年的時間,根本做不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何況趙國一百多年下來,不少胡人入伍從軍、經商,早就形成了相關的利益集團。 這些人豈會甘心將到嘴利益吐出來? 嵇恒道: “接下來是韓國。” “韓國變法為申不害變法。” “主要內容是‘內修政教,外應諸侯’,以‘術治權謀’來治國。” “就是集權於一身,一切由君主獨斷。” “加上大行‘術’治。” “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 “這個變法對君主要求很高,君主清明則國家強盛,君主昏庸則國家衰敗。” “申不害變法最大的亮點,以及跟秦的沖突,就在於申不害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因而變法之後,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韓國手工業為天下之最!” “大量民眾在工坊、冶煉坊等作坊求生。” “大秦一統天下之後,進行編戶齊民,韓地很多民眾被編入到普通民戶。” “而沒有百工的戶籍,民眾是沒有資格去工坊、冶煉做‘工’的,加之大秦推崇的是規範化、標準化,這跟韓地歷來憑自己喜好鍛造器物截然不同,所以很多韓人這些年被罰為了工隸臣、工鬼薪。” “所以......” “秦韓之間的沖突,主要在手工業上。” “這是兩種習慣的沖突。” “一個散漫隨性,一個嚴謹標準。” 嵇恒話語一頓,搖了搖手中酒壺,裡麵的酒已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