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斷姓絕祀!(2 / 2)

自此。

秦人重新擁有了氏。

趙!

也終於有了一塊適宜的立錐之地。

不過趙城並不大,並不能養活所有秦人,因而除了造父一脈的大宗,其餘的小宗,都不得不離開趙城,另尋生存之地,所以大部分秦人此後還是過著半遊牧半定居的生活,居不定所。

周孝王時期,秦人迎來了第二次轉機。

隨著周王室衰弱,戎狄不斷出兵劫掠,周孝王決定重整武備,而跟遊牧雜居數百年的秦人,中有一人落到了周孝王眼中,秦非子,不過周孝王看重的是秦非子的養馬技術。

在為周孝王孝力幾十年後。

周孝王念其功績,賞賜了一塊不足百裡的土地給(趙)非子。

非子在周天子的允諾下,修建了名為秦亭的城邑。

“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

“故有土,賜姓嬴。”

“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

“朕其分土為附庸。”

胡亥念著周孝王的話,神色頗為感慨道:“當秦非子先祖率領秦人,在秦亭點燃燭火,祭祀祖先時,秦人從周成王開始,已在荒涼的西陲居無定所,孤苦飄零了快兩百餘年,而也正是從秦非子先祖開始,我大秦終於正式恢復了舜帝所賜嬴姓和祖先的祭祀。”

嵇恒神色唏噓。

秦人還真是夠頑強的。

硬生生扛了兩百多年,這個忍受的非凡耐力,屬實的太過驚人。

而當秦非子一脈獲封秦亭時。

這一脈。

按理不當再稱趙氏。

過去造父一脈為大宗,秦非子一脈為小宗。

而在秦非子獲得賞賜後。

秦非子一脈,繼承了嬴姓跟祭祀。

他這一脈,直接從趙氏小宗,變成了嬴姓大宗。

因而後續追溯祖先,趙氏隻能追溯到惡來的弟弟季勝,而嬴姓這一脈可直接追溯到惡來,秦人這一脈眼下是真正的大宗,也是真正繼承了嬴姓祭祀的一脈。

而這從劉秀跟劉備的自稱也可見一些端倪,劉秀可以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之後,而劉備必須先稱自己為中山靖王之後,其後才能稱自己為孝景帝玄孫,必須先從‘別子’算起。

皇帝所有子嗣中,除了繼位的兒子,都為別子。

因而劉備除非重建了漢室,不然都隻能先追溯最後一次分家時的祖先。

上古時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氏是用來辨別族群,而姓用來區別血緣。

氏往往是由封地、官職而來,故還包含著社會、政治的意義。

周禮更是嚴格規定同姓不婚。

正常而言,秦非子獲封秦亭,當以秦為氏,隻不過秦氏被其他族群搶先占去,因而秦非子一脈仍以趙為氏,嬴為姓。

等到始皇一統天下,下令不再區分姓氏。

姓氏之分才開始被淡化。

胡亥說到‘趙’非子獲封秦亭便沒有再說。

後續的事他還未讀到。

而且今日已經講的足夠多了。

他對自己的表現還是十分滿意的。

這大半月,他可並未閑著,被趙高一直逼著看書,而今見到嵇恒跟大兄都啞口無言,心中更是生出一股暢快之意。

良久。

扶蘇才輕嘆道:“今日聽聞幼弟講說,我才知曉我大秦立足之艱難,大秦先祖更是幾次沉浮,在黑暗中摸索了兩百餘年,這才堪堪重新在天下站穩腳跟。”

“創業之艱,實屬不易。”

“我等當以此為勉勵,不負先祖創業之苦。”

嵇恒淡淡道:“福兮禍兮,禍兮福兮,大秦族群的確長期陷入無盡黑夜中,卻也因此錘煉出了忍受苦難的非凡耐力。”

“秦人因周而衰。”

“也因周衰而興。”

“或許冥冥間自有一番道理。”

“我對大秦過往的歷史並不了解,但從胡亥口中,也大概知曉了一些,秦非子之前,嬴姓實則已被斷姓了兩百餘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因而秦非子之前的嬴姓史料,大多都是口口相傳,並不能真的當真。”

“因而秦史真正可查的,實則是從秦非子開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書中得到了的信息終究太過淺顯,若你們當真想了解秦史,不當隻是閉門造車,而當重走一下大秦的開國路,從秦亭出發,去實地聽一聽秦人對過往的看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你們或許可去走走。”

這點劇情有點.

基本就是史記,清華簡,這些東西雜糅的。

後續劇情:走開國路。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