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更法!!!(2 / 2)

“商君反駁甘龍雲:‘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製惡。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變。’”

“君無疑矣!”

“商君又駁杜摯雲:‘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也!帝王不相復,何禮製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皇帝堯舜製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製禮。禮法以時而定,製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故商君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湯武之王也,不修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必多是也。”

“君無疑矣!”

“.”

嬴政將這篇更法都念讀了一遍。

目光十分清明。

他當初力主天下革新,其實便基於此文,而大秦立國之初,其實並未就事論事的進行整頓吏治、休養生息,同樣也源於此,因為嬴政跟商鞅的觀點一致,他們堅定的認為不對天下舊有的政治傳統進行清理,隻做一些表麵的事務處理,根本就無濟於事。

不涉及天下根本政道,不涉及王道傳統,或者保留了舊傳統的表麵變革,不可能全麵深刻,也不可能穩定持續的強大,一旦風浪湧起,舊根基舊理念便會死灰復燃,所以嬴政從大秦一開國,便始終堅定的推行大破大立,意欲盤整天下,重鑄新天下。

隻是十年的革新,並無太多建樹。

天下過去舊的政治傳統依舊深入人心,而原本支持革新的朝臣,也漸漸跟傳統融合,形成了新的迂政傳統,這股勢力眼下已主宰了朝堂,大秦這十年的變法,也迅速的消於無形,整個大秦無形間又回到了天下的老路上。

國家陷入震顫癱瘓,各種謠言人禍接踵而來。

在整個天下趨於濃烈的迂政之風下,其實嬴政自己也動搖了。

隻是又有些不甘。

因而便做出了最後的掙紮。

即焚書。

他意圖通過這種行政手段,強行扭轉天下的迂政之風,隻是這種迫不得已的手段,稍見功效,便引來了天下更大的動蕩,而朝臣的反對聲愈大,也讓之前變法所積累下來的改變,被沖擊的支零破碎。

也是從這時開始。

大秦朝堂越發朝向迂政傳統。

原本堅定革新的李斯等變法勢力,見狀也漸漸變得沉默收斂,大秦後續幾年徹底陷入到迂政傳統的搖擺不定,繼而給天下釀就了更大的混亂跟動蕩,而他也開始轉向通過宣揚莊嚴肅穆的聖王德行來平息嚴酷的天下沖突。

對於變法也變得冷漠。

而他後續開始堅定變法,其實是源於嵇恒。

在嵇恒身上,嬴政仿佛看到了‘商鞅’的影子,雖跟商鞅的積極進取不同,嵇恒明顯顯得有些慵懶,但兩個人在有一個方向是一樣,便是對於變法意誌的堅定,他過去看了很多遍《商君書》,對商君的一些理念早已了如指掌,在商君看來,一個國家的變法派能夠成功,取決於其變法內容是否全麵深刻,又取決於對該國政治傳統背叛的深刻程度。

商鞅在秦國推行的變法。

從始至終商鞅都無比的清醒,知曉變法的最終目的,也知曉如何是最深刻徹底的。

而在這一點上,嬴政自身也好、李斯也罷,都達不到商鞅的清醒跟徹底,往往遇到一些需自己探索的事,便會下意識的歸復王道傳統,對於自身國家的體製、文明形態,也難以窺探到全貌,隻能走一步看一步,這種情況下,自會導致很多官員倒想迂政。

這無可厚非,也難以避免。

因為大秦本身對前路就很模糊,革新以來對天下治理也越發吃力。

最終難以避免的出現了動搖搖擺。

而當日在獄中,嵇恒說到其心誌是‘變國家,變治式,變生計,變民眾’時,嬴政瞬間對大秦的前路有了一些方向,隻是對於具體如何‘變’,依舊很是模糊,而且他隱隱的察覺到,嵇恒之變,並非是他想要的變。

所以他需要嵇恒引領,但又要時刻提防嵇恒。

也正如他當初跟嵇恒交談時所說,他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他不可能重用嵇恒,也絕不會容許嵇恒出仕,這樣一個足以憑個人能力推動天下革新的人物,根本就不是扶蘇能掌控的。

尤其還是商鞅在前,當年商鞅跟秦孝公是何等君臣融洽,但在秦孝公死後,商鞅就表露出了跟變法不同的己見,便是想限製君權,而這才是當年商鞅真正被殺的原因,眼下嵇恒本就跟大秦的政治主張有差,若是讓嵇恒出仕,以嵇恒之才,幾年、十幾年時間,就能輕易掌控朝堂。

到時天下可就難說了。

他不敢賭。

也不相信扶蘇的能力。

所以他更寧願監禁嵇恒一輩子。

嬴政收回心神。

他再度看起鹹陽送來的文書,眼中露出一抹冷漠。

若是過去,他對杜赫等人‘不憂百裡之患,而重千裡之外’的態度,並不會太在意,然既然大秦繼續堅定的走革新之路,那就意味著無論是天下過去秉承的舊傳統,還是這十幾年大秦朝堂形成的迂政傳統,都已成為了大秦革新路上的絆腳石。

既如此。

又豈能讓其繼續擋路?!

他從身下取出一份空白竹簡,拿起羊毫筆在竹簡上寫下了兩個字。

“更法!!!”

隨後。

他將竹簡放在火上炙烤,便直接朝車外高聲道:“來人,將這份竹簡送到鹹陽,將其交到扶蘇手中。”

很快。

便有宦官恭敬的進到車內,將這份竹簡高舉過頭頂,接了過去,而後輕腳輕聲的走了出去。

對於扶蘇能不能看懂自己的用意,嬴政絲毫不擔心,就算扶蘇看不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嵇恒也一定能看懂,雖然他並不清楚,嵇恒是否真的看過《商君書》,但出於對嵇恒的政治嗅覺的認可,他相信嵇恒能明白自己的用意。

而這就足夠了。

等將扶蘇的事解決完,嬴政再次伏案處理起奏疏。

當看到胡亥在衡山郡自作主張,不禁眉頭一皺,但在思量一二後,也就直接掠過了。

胡亥的心思,他心知肚明。

而且有胡亥在前,也不算什麼壞事,至少能讓朝堂格局明晰不少,倒是能省去日後不少時間。

車外馬車咯吱咯吱的行進著。

日出時分。

始皇的巡狩行營已到了廬江·彭蠡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