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世上隻有1個扁鵲,也隻有1個魯班!(1 / 1)

最新網址: 鹹陽。 寒風淒淒。 一場大雪,讓始終熱鬧的鹹陽,難得的安靜下來。 街巷中來往的人群稀疏不少。 三三兩兩的孩提,手持著冰溜兒,在街頭巷尾打鬧著,完全沒有寒冷之意。 嵇恒的屋門緊閉。 他坐在屋裡,屋裡燃著爐火,身上披著一張毛毯,手中拿著一份竹簡,閑情逸致的看著書,不時撇了眼爐子,看看裡麵的炭火夠不夠。 他看的非是什麼朝廷政令。 而是《語書》。 這是公子高等人編纂的啟蒙書籍,而今已大量謄寫,分發到了天下各地,而各地的初級書院,也在這一年間,如雨後春筍般修建完成了。 一場牽涉到關中數萬人的教育啟蒙正在慢慢開始。 一切似都在慢慢步入正軌。 嵇恒看著上麵寓教於樂的各種寓言故事,尤其是那熟悉的‘小呀嘛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時,嘴角更是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這種童謠似由來已久。 但放在這些啟蒙書籍裡,卻也正好合適,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嵇恒嘴角微揚,一卷一卷的看著。 他不知看了多久。 天已黑。 身旁的茶水早已涼透,甚至指尖在觸及時,還能感到一股侵人的冰涼,嵇恒將竹簡放下,去到自己的後廚,從院中選了一顆‘菘’,簡單炒了一下,就這麼對付了晚餐。 而後。 他又回到了屋裡。 繼續享受著自己的安然夜晚。 暮色時分。 隻聽得咯吱一聲,緊閉的屋門被推開了。 一道高大身影出現在屋裡。 嵇恒掃了一眼。 就將目光重新放回了書裡。 見狀。 扶蘇輕笑一聲,並不在意,隨手將一份酒肉放下,拍了拍落在肩上的雪花,又在外麵抖了抖衣裳,這才輕步進到了屋裡。 他神色尊敬道:“嵇先生。” “有事?”嵇恒沒有抬頭,依舊掃著竹簡。 扶蘇從袖間取出一份竹簡,放在了案上,神色有些落寞,輕聲道:“夏無且太醫,今晨去了,而先生留在牢中石塊上的殘缺藥方,夏老太醫已補齊完全。” 說著。 扶蘇將竹簡推了過去。 聞言,嵇恒眉頭一挑,他撇了眼竹簡,並沒有打開,隻是點頭道:“夏老太醫年事已高,年歲若是算下來,恐已八十好幾了。” “七三,八四,自古難過。” “以夏老太醫的年齡,也算是喜喪了。” “這藥方我知道。” “也知道其具體用途。” “先生給的那副殘方,夏老太醫其實很早就補全了,隻是一直沒有上稟,唯等到死去,才讓門下弟子將這份藥方呈上。”扶蘇淡淡道。 嵇恒麵色平靜,緩緩道:“我能猜到。” “因為這不是醫人的方子。” “隻能輔助醫治。” “夏老太醫不呈上去的原因,你其實心中早就清楚了。” “我也很早便告訴過你。” 扶蘇沉默。 隔了一會,扶蘇坐到席上。 他給自己倒了一杯冷茶,很冷,隻是扶蘇依舊一口飲下了,即便喝下時,臉色早已皺成一團,但他還是一飲而盡了。 似這冷茶能給他帶來一些勇氣。 他開口道:“先生當真沒其他藥方了嗎?” “殘缺的也行。” 嵇恒搖頭。 他深深的看了扶蘇一眼,輕嘆道:“藥方並不難得,任何一個醫生,都能寫出數十上百份,但能成為天下名醫,能始終做到對癥下藥的,普天下都寥寥。” 他將手中看的《語書》推了過去。 扶蘇伸手接過。 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他笑著道:“二弟、三弟等弟弟編纂的《語書》,的確對天下教育啟蒙大有裨益,父皇也對此大為稱贊,二弟他們更因此獲得了不更的爵位。” 嵇恒沉聲道:“是啊,區區幾卷的書卷,卻是古人數十年,都未必能走完的路。” “如今都揮灑在了《語書》之中。” “若諸子先賢,能活在當世,見到這份《語書》,也不知會如何贊嘆,而儒家孔子,見到朝廷這些年建立的初級學室,同樣也會驚嘆連連。” “有教無類。” “如今秦廷正在逐步落實。” 扶蘇點頭。 過去這一年,很多人都隻看到了大政頻出,卻是沒看到,地方多出了很多初等學室,而等到開春,便陸續會有適齡少年入學,假以時日,大秦將會培養出數以千計萬計的識字人才。 這也將是大秦穩固天下之基石。 隻是 他這次前來,並非為這事。 也實是無心於此。 他將竹簡合上,重新放了回去。 不過,嵇恒並未將這份竹簡拿走,而是連同這份竹簡及扶蘇帶來的那份藥方竹簡,一並推了過去,他淡淡道:“這就是新的藥方。” 聞言。 扶蘇一下愣住了。 他怔怔的望著被推到身前的兩份竹簡。 眼中充滿了疑惑跟不解。 一份《語書》,一份《麻沸藥方》。 哪裡有什麼新藥方? 他伸出手,又將手縮了回去。 這兩份竹簡內容,他早已過目不知多少遍,雖做不到過目不忘、倒背如流,但也深知這兩份竹簡的大概內容,兩者完全不搭邊,如何能構成一份新藥方? 扶蘇雙眸在兩份竹簡上來回掃過。 心中思緒萬千。 隻是任憑他如何猜想,也始終想不到‘新藥方’在何處。 最終,扶蘇苦笑一聲,作揖道:“扶蘇愚笨,看不出‘新藥方’在何處,還請先生提醒。” 嵇恒神色淡然。 他輕笑一聲,開口道:“夏老太醫身死後,宮中可還有太醫?” “自然是有。”扶蘇直接道:“夏老太醫固然是太醫院中醫術最精湛的人,但宮中又豈會隻有一名太醫,自還有不少太醫。” 嵇恒道:“夏老太醫的弟子,可入了太醫院?” 扶蘇遲疑片刻,緩緩點頭道:“有幾名醫術精湛的弟子入了太醫院。” 嵇恒又道:“太醫院的太醫是如何挑選的?” 扶蘇沉聲道:“大秦有很嚴格的戶籍製度,醫者幾乎都是出自醫者家庭,當然也並不絕對,若有醫者願意將一生所學傳授他人,並引薦此人為醫,同樣可入戶籍百業中的‘醫’。” “所以大秦的太醫,多是醫者世家。” “或是醫家門徒。” 扶蘇點頭。 嵇恒輕笑道:“百家誕生以來,醫家便是小眾,基本在一個家門中蕩漾。” “唯有後繼無人,或者是為一些權貴壓迫,不得不將一身所學傳授他人,如此,還會私下藏匿自家獨門藥方,而醫家中少有的大家,基本都是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有一定天賦,最終才推陳出新,成為醫家大家的。” “然這般出彩的人注定寥寥。” “世上隻有一個扁鵲,也隻有一個魯班。” “後續的‘扁鵲’跟‘魯班’,不僅不能達到前人的高度,甚至隻能望而興嘆,醫家也好,工匠世家也好,在這個等級森嚴的製度下,已缺乏了創新的意識。” “他們這些‘後人’,隻能拾前人牙慧。” “就這還是學藝不精。” “一代不如一代。” “我若是沒有記錯,你先祖昭襄王曾自學醫術。” 扶蘇點頭道:“確有此事。” 隨即。 扶蘇麵色一滯。 他已隱隱明白嵇恒在說什麼了。 昭襄先王身邊沒太醫嗎? 自然是有的。 但為何昭襄先王寧願自學醫術也不願用?真是因為自己在醫術上很有天賦?但這恐也未必,畢竟昭襄先王乃一國之君,日理萬機之下,哪有那麼多時間跟精力學醫術。 然. 昭襄先王卻是活了七十多歲。 固然以先祖的身份地位,能夠見到很多的醫家書籍,但從對醫術一無所知,到最後為自己醫治,並最終得以長壽,這恐非是自學就能解釋的了。 畢竟 先祖看到的醫家書籍,這些太醫同樣能看。 那為何獨先祖得以長壽? 扶蘇懵了。 他一下反應過來。 世上隻有一個扁鵲,也隻有一個魯班。 即便將扁鵲的所有書籍都給其後人學習,恐也無人能達到扁鵲的高度。 一代代傳下去。 隻會一代不如一代。 除非這些百業世家中出現一個天才。 不然泯然眾人才是常態。 但這種幾率太低了,而根本原因,便在於這是世襲。 庸人才是最多的。 昭襄先祖或許在醫術上是有些天賦,但能這麼輕易的超過那些太醫,恐正是因那些太醫都太過庸碌了,隻要稍有天賦便能超過,這也解釋了,為何昭襄先祖對太醫跟方士嗤之以鼻。 非是不敬。 而是這些人的能力不配! 相較讓庸醫醫治,昭襄先祖寧願自己去醫。 見狀。 嵇恒微微額首。 從扶蘇的麵色上,他基本是意識到了。 他淡淡道:“在過去世襲為主的歲月裡,百業是在一個家族中打轉,但並非所有家族都代有人才,也非是所有家族都能始終進步,庸碌才是世襲家族的常態。” “陳腐守舊,抱著過去的書卷,也才是常態。”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古人沒有提供方法,很多家族便直接傻眼,也提供不了任何辦法,朝廷的太醫或許會從民間挑選部分,但隨著時間過去,最終太醫的位置,也會漸漸為這些世襲的太醫壟斷,一些更有醫術的醫生則始終流落民間。” “醫術也始終得不到發展。” “小病成大疾。” 扶蘇心念一動。 他看向一旁的兩卷竹簡。 也是徹底明白了。 《語書》是普及知識、廣開門路的,而《麻沸藥方》是最新的藥方。 若是讓醫家打破舊有的世襲,讓這些醫術能流落到地方,或許能讓一些有醫藥天賦的人,踏上到醫生的行列,繼而促進整個醫家的進步,從而創造出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藥方。 而在醫家繁榮的情況下,很多過往的疑難雜癥,未必就找不到醫治之法。 而這就是嵇恒說的‘新藥方’。 扶蘇試探的問道:“先生想讓醫家也進入學室?” 嵇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淡淡道:“醫術相關的確該大力發展,這是惠及天下所有人的,但若是如《語書》這般,在初級學室,那其實沒有這個必要。” “醫術這行是治病看人的。” “對人要求很高。” “識字隻是基礎,因而更合理的辦法,當是在初級學室之上,如正規學室一樣,建立一些太醫院,挑選對醫術有興趣的學子進入,並讓天下名醫去授學,並讓這些初學醫者,如‘初為吏’一般,在天下試為醫,大浪淘沙之下,才會有真金顯現。” “如此醫家才能繁榮。” “也才能造就更多的‘扁鵲’。” 扶蘇頷首。 這的確是可行的。 而且除了醫家的人會反對,估計滿朝大臣沒人會反對。 畢竟正如嵇恒所說,這會惠及天下所有人。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醫術上去了。 活命的機會也更大了。 誰又會去嫌自己的命太長呢? 但他這行。 同樣不是為了這。 他開口道:“先生高見,隻是扶蘇之意,並不在此。” 嵇恒點頭,沉聲道:“我知道伱的來意,也知道你的想法,我非是醫者,給不了藥方,想要藥方,唯有醫者才能拿出。” “大秦的太醫該做了篩選。” “能者上,庸者下。” “至於如何篩選,同樣很簡單。” “是騾子是馬,拉出去溜溜就行,在城中修建一所醫院,讓這些太醫接診,並讓相關人員登記最後的醫治情況,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癥,若是有都醫治不好的。” “便以重金懸賞。” “讓地方的醫生也參與其中。” “這地方不僅局限於關中,而是整個天下。”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人為製造一個醫術交流平臺,從天下的醫者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集合這麼多醫者的力量,或許能給出你想要的‘藥方’。” “朝廷也可借助這個機會,將太醫院中屍餐素位的太醫踢出去,並選入一些醫術更高明的太醫。” “不過.” “醫者跟其他百業不同。” “這是很考究經驗跟見識的,所以就算尋得了‘藥方’,這所醫院也當繼續存在,以便給這些醫生更多積累經驗的機會,也讓他們能見識到更多病情,日後若遇到類似的,也才能更快尋到醫治之法。” “醫者是麵向天下的。” “非是一家!”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