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改製府人選!(1 / 1)

最新網址: “公正……” 張良咀嚼著這兩字,麵露異樣道:“這也包括我嗎?” “自然包括。”嵇恒道:“歷史是很擁擠的,大部份人都沒有資格出現在上麵,出現在上麵的人,也大多隻有寥寥數筆,語焉不詳。” “世人真正知曉的。” “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完整過往跟經歷,僅僅是一些隻言片語,而這也將是天下對此人最普遍的認識。” “在大秦不少官員心中,你的確是罄竹難書,罪孽深重,但在歷史上或許隻會留下簡短幾字。” “棄暗投明。” 聞言。 張良卻是笑了。 明暗,那是那麼輕易能定下的?不過若是真為秦獻計獻策,隻怕同樣會留下罵名不少。 他正了正心神,道:“你想怎麼做?” “不急。”嵇恒淡淡道:“明日帶你去宮中,順便去見一見,那些你曾厭惡極深的官員。” “不過在這之前。” “你我可先比較一番,看看我們的想法是否一致。” 嵇恒笑著看向張良。 張良眉頭一皺,頗為好奇的看向嵇恒,不解道:“你這是何意?” “改製府人員還沒決定。”嵇恒道:“你對關東的那些官員較為清楚,而我更熟悉關中,因而互相擇選官員進入其中。” “順便看看,在你我心中,是不是心意一致,對於改製的看法,及官吏的擇選標準相同。” 說完。 嵇恒看向嬴斯年,道:“斯年,去書房取幾張紙來,再去取兩幅筆墨來。” 嬴斯年點點頭。 也是連忙朝書房走去。 胡亥跟公子高幾人對視一眼,也是來了興趣。 這可不好選。 關中關東都可謂人才濟濟,就算改製涉及很廣,但最終也隻會選定少部分人進入其中,因而選擇何人進入其中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而且這個度也很值得推敲。 若是選擇的官員,其中一方太過強勢,勢必會逐漸占據主導,繼而讓場麵一邊倒,這對於改製十分不利。 因而必須要製衡好。 關東眼下的確風頭正盛,但整體而言,還是比不上關中的,因而想要達成平衡,沒有那麼容易。 張良默然。 在嵇恒說出的時候,他就已明白嵇恒的心思,就是想看看自己跟嵇恒是否想法一致,以及在自己看來,改製的人選標準,及選入的官員又當孰先孰後。 這都需耗費很大心力。 他看了看嵇恒,嘴角露出一抹笑,淡淡道:“既然嵇兄有如此雅興,那就試試。” “我也想看看,我跟嵇兄相比究竟差了多少。” 很快。 嬴斯年就拿著筆墨紙來了,墨汁早已磨好。 嵇恒並未立馬動筆。 而是頗為悠閑的喝著酒,靜等著張良理好想法,他的開口有些突然,張良也的確需要一些時間準備。 至少要理好自己的改製思路。 胡亥幾人,也慢慢靠近來,一臉好奇的盯著兩人,同樣也很好奇,最終兩人會選擇那些人,又是以何為標準。 半刻鐘過去。 兩人始終沒有動作。 不過無論是嬴斯年,還是胡亥、公子高等人,都很沉得住氣,甚至還給自己搬了床席子來。 又等了一會。 天已徹底黑了下來。 張良終於點了點頭,他伸手,拿起案上的筆,沉思了一下,率先寫下了一個名字。 這時。 嵇恒跟著落筆。 等兩人都寫好第一個名字,嬴斯年伸手接了過來,然後將兩張紙上的名字念了出來。 一個是蒙毅。 一個卻有些出乎預料。 是陳平! 見狀,胡亥跟公子高幾人對視幾眼,眼中露出一抹驚疑,蒙毅他們其實能猜到,畢竟蒙氏這麼顯赫,無人參與其中,如何都說不過去。 但陳平? 他何德何能第一個落名? 論軍功,比不上韓信劉季,論內政也比不過蕭何、曹參,若非依托著關中,隻怕三晉之地,早就出事了。 這首要人選,怎麼看都輪不到陳平,幾人狐疑的看著韓張良,似想到了什麼,眼中露出一抹輕蔑不屑。 張良隻怕是有私心。 當初關東叛亂後,張良主要的活動區域就在三晉之地,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是壓製著陳平的。 故首選陳平。 未嘗不是在暗中抬高自己。 想到了這個因素,幾人不免對張良生出了幾分鄙視跟不屑。 不過,出乎他們意料,對於張良的選擇,嵇恒卻點了點頭,似乎對此很贊同,這讓胡亥等人一臉費解。 胡亥口直道:“嵇恒,他選陳平分明是有私心,陳平在關東這些功臣裡,怎麼都排不到最先的。” 嵇恒瞥了眼胡亥,笑了笑,反問道:“那你可知選擇的標準?以及我為何會選蒙毅?” 胡亥一愣。 他直截了當道:“自是因為蒙氏的緣故,蒙氏如今在朝堂很顯赫,改製這般大事,豈能不讓蒙氏參與?” “正因為此。” “關東也該出個對等的。” “且不說是行伍出身的韓信,至少也該是劉季吧?!” 胡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嵇恒笑著搖搖頭,道:“錯了,蒙氏在朝堂的顯赫與否,跟這次的官員擇選毫無關係。” “因為首要官員的選擇,標準並不在於身份地位背景之類的,而在大秦的根本上。” “大秦的根本是法!” “蒙毅過去為廷尉,執掌大秦律令法條,對法十分了解,而陳平同樣算是法吏出身。” “故他們的身份是對等的。” “蒙毅經過一番起落,對於大秦的律令有了更多的理解,而陳平是從微末爬上來的,對律令同樣了解很深,因而兩人其實都是法的代表。” “隻不過一人是法關中。” “一人是法關東。” 聽著嵇恒的解釋,胡亥等人恍然大悟,也是有些汗顏,看向張良的眼神有些心虛。 方才他們分明小人之心了。 張良麵色如常。 對於胡亥等人的誤解,根本不在意,繼續提筆,寫下了第二個名字。 嵇恒亦然。 嬴斯年再度將兩個名字念了出來。 一個蕭何。 另一個是張蒼。 對於這兩人的出現,他們倒是並無意見,張蒼管經濟,蕭何管內政,很大程度是差不多的。 整體而已,張蒼其實略高。 不過外界一直有個傳言,蕭何就是張蒼發現並舉薦上去的,因而兩者不太可能生出太大沖突。 一為法。 二為財。 那第三個人選會是什麼? 張良跟嵇恒都沒有停下,繼續落筆,寫下了第三個名字,隻是在寫之前,張良其實有意的等了一下,似有些拿不定主意。 等嵇恒寫完,張良才將這個名字徹底寫下。 嵇恒寫的繚可。 而張良寫的是李左車。 這同樣讓胡亥等人一臉驚異,這兩個名字都有些出乎意料。 繚可真能算是關中? 他的確出身關中,但發跡跟崛起基本都是在關東,隻不過如今在朝中任職罷了。 至於李左車更是離譜。 這人是降將。 是韓信攻打趙地時,收復過來的,若這是以武將為標準,怎麼都輪不到一個降將啊。大秦別的都缺,就是不缺武將。 嵇恒似猜到了胡亥等人的質疑,主動開口解釋道:“第三為兵,繚可是關中從底層爬起的將。” “李左車是出身貴族,而後浮浮沉沉,最終走到如今,兩人某種程度都是從身份低微,一步步爬上來的,隻不過一個身份低微在出身,另一個則是降將。” “他們對軍中大部分狀況,都是很有了解的,對於大秦軍功爵製,也是了解較為深刻,並以此收益的。” “故兩人大體趨同。” “這是依循軍功爵定下的。” “我知道你們或許更認可韓信,但韓信在關中並無對等人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總不能把蒙恬加進來吧。” “這明顯不可能的。” “而且韓信太天才了,改製麵向的更多是尋常人,他的建議注定跟常人不同,故隻能從下取。” 胡亥點點頭。 對這個理由也很信服。 韓信這人的確太厲害了,明明出身不太行,打仗卻異常生猛,大秦也算是出將領了,但朝野恐無人真敢誇口,敢穩勝韓信。 他的確不太合適。 而後,嵇恒再度落筆,張良卻沒有再寫了,非是不能,而是已明顯比不過了。 嵇恒接下來寫的是李二郎。 李冰之子。 他能寫的隻有一個公輸讓,但公輸讓雖是公輸盤的後人,但跟李二郎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而且越到那些較為細分的人選,關東方麵能拿得出手的就越少,非是這些人才能不夠,而是沒有機會展示,更沒有機會證明自己。 一定比不過的。 故,在遲疑了一陣後,他也是很利落的停筆了。 但在嵇恒將自己的名冊寫完後,張良還是將遺漏的幾個人選給補齊了,不過那些人名,隻怕大秦上下就沒幾人認識。 不過。 張良也頗為自豪。 自己跟嵇恒的想法,某種程度是很相近的,都是以大秦最為重要的根基出發,再延伸至枝條。 張良跟嵇恒所書的名冊,最終都被嬴斯年收下了。 他等會回去時,也會將其送到扶蘇的案上,讓扶蘇來抉擇。 不過嬴斯年還是很確信的。 這份名冊最終一定會通過,因為理由都十分的充分。(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