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南下沆州,山崎先去船塢轉了一圈,又去牙行打聽。 這邊也一樣,沒有田,隻有商人的別莊。 山崎翻著清單琢磨,最後買了船塢和倉庫附近的一些作坊和店鋪,共幾萬兩銀子。 讓牙行幫忙擴建船塢和倉庫,並改善住所,給工匠們居住。 買了十座城裡的院子,共十多萬兩銀子。 讓牙行改造成客棧,委托牙行經營。 又買了三百個大大小小的商鋪,二十多萬兩銀子。 委托牙行經營,低價出租給本地百姓。 其餘沒有再動,這讓牙行感覺奇怪,這加起來不過百萬兩。 “大人這是何意?這手筆對大人您來說,也太小了吧?” 山崎喝了口茶,“本地背靠太湖,通常不會缺糧,置田地隻是為了立家業。” “在下已經在太湖置了一座莊園,內有千畝良田,足夠吃糧喂豬了。” “沆州這邊是海運,周邊的人都會過來。” “如今商業凋零,隻是官府不斷加征,大家無以為繼。” “其實就客流來說,其實並不少,船塢的船供不應求,就說明很多人在來往。” “小商販小吃食,雖然賺的少,但隻要官府不過分苛刻,就好支撐,能夠長長久久。” 牙行點頭,“大人有心了。” 這時,官差到了,送帖子。 山崎的加稅,收糧食,但按糧食價格折價,而連利息都算,一共五百多萬兩銀子。 這力度直接是涸澤而漁,也難怪商人們都賣別院賣店鋪呢。 “喏,這才是大頭,我們這位官老爺不知道貪了多少銀子,要是不被斬首,真沒有天理了。” 山崎一邊抱怨,一邊痛快的給了銀票。 官差沒多說,拿銀票走人。 山崎也告辭了,上船出海回南方。 在黎芳的地盤露了個麵,也就去麻溢了。 這地方雖然是黎芳的,但如今是部族在管,他們插不上手,也不好說話,乾脆不管,省得出現各種不必要的麻煩,最麻煩莫過於親戚。 …… 麻溢。 顏詩語早已經到了寨子,山崎與劉老張老喝茶,順便聽說了如今的狀況。 周邊的梥人村寨更多了,附近那集市已經成了小港口。 來這裡向他們買船的也多了,還都是大海船。 由於聯姻,寨子的人口也增加了一些。 這次帶回來的樂師歌姬,還有許多女仆,正好又能解決一些人的婚姻大事,至於是哪些人,就看各自的本事和緣分了。 山崎聽得好笑,也直言接下來會去太湖或天目山常住,以免朝廷加稅的時候找不到人,然後要利息。 兩個老人家聽得忍不住嘆息,還是年輕的時候好。 那時候沒有新法,雖然苛捐雜稅仍然多,邊境也不太平,但大家的日子過的都還行。 春天耕種,釣魚。 然後服差役,同時去山野打獵,采藥,采果子,采野菜。 從春末到深秋,不僅能夠增加飯桌上的菜色,釀的果酒和一些草藥與皮子,至少也能賣出七八兩銀子。 運氣好的話,碰到麝香之類的,能有幾十兩子。 冬天雖然要服勞役,但時間也不長,因為每年都有大雪。 那個時候,從田裡撿穗子而釀的酒好了,就上炒豆子之類的東西,坐在熱騰騰的炕上玩牌,那真是享受。 哪像如今,什麼都要錢,打柴都得給錢,不給就坐牢。 進一次山交一次錢,誰給的起啊。 這是要把人往死裡逼,逼不死,也好不了。 大梥的官老爺雖然不是一向仁德,但如此明目張膽,這嘴臉真是太難看了。 山崎沒有搭話,大梥變法也是沒辦法,因為上麵沒錢花了,不過失德於百姓,一味吸百姓之血而肥,接下來有的苦受呢。 …… 除夕。 過了三年孝期的齊婉兒,與山崎完婚,補全了名分。 過了年,大家隨海船去沆州。 下了船就聽說,京城去年年底又被圍了。 惍人與汐浹人又來打劫了,不要別的,就要糧食,還是五百萬石。 山崎好笑,果然是不會給大梥喘息的機會。 都不是傻子,都知道大梥想翻身,也能夠翻身。 所以根本不給大梥機會,而隻一個糧食,就能壓得大梥沒辦法練兵。 …… 一行人到處轉了一圈,還沒去牙行呢,官差就來了。 又是一張加稅帖子,二萬石糧食,十五萬兩銀子。 山崎給了銀票,還有一張名帖,打發了官差,讓他們自去提糧食。 之後去牙行,發現掛出來了許多店鋪,還有許多田地。 山崎打聽,牙行直言是實在養不起田地了。 一畝田一般收十鬥至十二鬥,一般交一鬥,剩九鬥。 一鬥吃五天,九鬥是四十五天,一年要七十二鬥。 十畝地還能剩下九百鬥,能夠養活十口人。 一年兩收,能夠養活二十人。 不過那是以前,因為以前很多事情都不要錢,如今連打柴都要錢,還要留一部分糧食去換錢。 而現在一畝田交八鬥,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一年兩收是十六鬥,還剩四鬥。 十畝地還剩下四十鬥,就算豐收,一年六十鬥,根本連一個佃農都養不活。 更不要說,還有加稅征糧。 多養一畝田,就多交一份錢糧。 所以就按以往的平價,十兩一畝賣了。 寧願隻拿十兩,也不願意荒了,被官府以一兩銀子一畝賣給不交稅的權貴。 …… 山崎琢磨著以一千萬兩,買了一百萬畝田地。 他是三品散官,按現在的新規則,可以免一半的田稅。 也就是一畝地隻要交四鬥,還能夠留下六鬥以上。 一年兩收兩石,交出八鬥,還能留十二鬥以上。 如此,六畝可以養活一個壯丁,二十畝可以養活一家四口,三十畝可以養活一家六口人。 再來二十畝備著,也就是多留二十四鬥糧食。 一百萬畝可以安置二萬戶,至少十萬百姓。 每年得替他們交一百萬兩免役錢,而每年得糧四十八萬鬥,近五萬石。 以如今一石幾十兩銀子的糧價,足夠了。 …… 交接還很順利,因為農戶們都知道山崎的大名。 雖然名聲不好,但都知道是有本事的。 而這年頭,就怕東家沒本事。 官府全程監督,然後留了帖子,叮囑按時交糧交稅。 山崎滿口答應,讓大家把新收的冬糧,送去官府。 忙碌著,皇城傳來消息,聯軍退走了。 皇帝下令各地,抓緊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