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想托孤的鹽販(1 / 1)

夏天,由於雨水為禍,南方又鬧騰起來了。   漕糧被覬覦,私鹽到處泛濫。   還有人鑄造銅錢,不是一兩處,是到處都有。   私鑄的銅錢在民間泛濫,百姓們心知肚明,用於交鹽稅。   朝廷不收都不行,因為百姓沒別的錢。   百姓回歸以物易物,城裡拿柴火當錢,一斤柴,一捆柴,一擔柴,換各種東西。   商人則用金銀,還有布匹絹帛,反正不用銅錢。   皇帝看著私鑄的錢,除了對大臣們發火,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官錢私錢混在一起流動,官府下旨說不準用,百姓也得分辨出來才行。   百姓說是真的,官府能怎麼辦?   不收錢,收東西?   百姓要有呢!   有的百姓有麻布,有的百姓有豆子,有的百姓有菜。   收起來簡單,怎麼儲藏?怎麼運輸?   如果統一,那麼統一成什麼?   麻布?豆子?菜?還是米?   最後隻能換成糧食,統一收糧食,代替銅錢交鹽稅。   ……   命令下達,正好是秋季。   很多地方的百姓不乾了,尤其是漕運線之外,官方力量不足的地方。   百姓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用銅錢。   因為很多百姓不是農戶,沒有糧食,隻有銅錢。   而官府一聲令下,糧食立馬漲價,用銅錢去買糧,虧大了,更別說如今很多地方不收銅錢,有錢也用不出去。   朝廷下令,鹽漲價還能忍受,糧食漲價就難忍受了。   這不是戰亂,不是沒有糧食缺糧而導致糧食漲價。   這是銅錢,而說到銅錢,大家心裡就抹不直了。   明明是官府的事,有本事不讓私錢流通啊,沒本事阻止,關他們這些小老百姓什麼事!   地方官府搞不定,隻能往上匯報。   層層上報到皇帝,皇帝愁得連睡覺都睡不好了。   因為還欠西南諸國軍餉,西南諸國看在佛門的麵子上,沒有死命的催,隻是說再不給就得撤軍,否則軍隊要嘩變了。   皇帝管得了大溏天下,管不了外邦。   隻能調派各地兵力回祁連山,保住隴右的命脈。   同時,命各地派兵收糧,由周邊節度使幫忙。   這立時激起了更多的民亂,雖然打不過節度使的兵,但用輕功逃跑還是能夠跑掉的。   各地流民聚集,活不下去,隻能去搶東西。   運糧的漕運是首要,除了重兵一路護送,否則必定有氏。   為保糧道,漕運各地不得不派重兵,而遠離漕運的兵力越發不足,被亂民來回叨擾。   很多人舉家搬去,附近漕運線上的大城市,而地方上沒了這些大戶,地方上越發不堪。   ……   新年之際,西都歌舞升平。   皇帝卻食不下咽,因為南方傳來消息,有地方反了,而且不止一個。   雖然沒有明著說反,但都不再給朝廷上交賦稅,而且重新製定了賦稅,以低賦稅拉攏百姓。   原因不用說,大家都猜到了,大家發現朝廷外強中乾,於是效仿洝胖子,自立為王。   而皇帝愁,貴妃更愁。   皇帝愁的是大溏江山社稷,貴妃愁的是皇帝武功不夠高,萬一被殺了,她又得守節三年。   ……   另一邊,流雲鎮。   由於官兵和強盜都不敢來禍害,鎮子裡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像個沒有城墻的小城。   雖然魚龍混雜,但基本上沒有犯重罪的。   當然,隻是在鎮裡沒有,鎮外嘛,就沒知道了。   山家人正喝酒賞月呢,一隊人馬趕了過來。   不過遠遠就停下了,通名報姓是謝遠。   山金讓他過來,卻是聞到了血腥味。   謝遠苦笑,拉開衣服,原來身上中了一箭。   山金看得皺眉,因為這是官府,尤其是軍中追殺重要目標才會用的一種藏鉤箭。   顧名思義,箭鏃裡麵藏著鉤子,箭簇入體後鉤子伸出。   如果中箭部位在四肢,哪怕在肩膀上,也還有救。   但中在身體,很難把箭鏃拔出來,基本上隻能等死。   “山兄,謝某是不成了,謝某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女兒,希望可以讓令郎娶她為親,謝某願意把全部家產奉送。”   “不用,我來幫你斬斷箭簇,再震碎鉤子,幫你取出來。”   “謝某相信山兄有這功力,但就算鉤子取出,謝某有幾成能活下來?”   “這……”   “山兄,謝某知道這是強人所難,但謝某實在是找不到托付之人了。”   “你乾了什麼?”   謝遠拱手,“也不瞞山兄,我是儒家之人,信奉的是以仁德治天下。”   “而大溏立國以來,說是以儒之仁德治天下,但一直是以兵家為本,以權謀治天下。”   “女帝就不說了,開元皇帝本是一代雄主,但也脫不開兵家的怪圈。”   “他對外用兵多年,開疆擴土,建立前所未有的盛世。”   “但隻是表麵上,實際上,大多數百姓根本不想打,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更不想與他國百姓殺個你死我活。”   “大多數百姓隻想擁有一塊田地,但卻沒辦法。”   “不僅僅是因為百姓數量多了,田地不夠分,也是皇親國戚,世家大族在兼並土地。”   “而這就是女帝,是開元皇帝為了能夠坐龍椅的代價,他們在用權謀之術,在拉攏這些勢力。”   “理由很簡單,這些高門大戶盤根錯節,聯合起來,能夠撼動皇權,而百姓則是一盤散沙,不足為懼。”   “開元皇帝任用皇親國戚,任由世家大族蠅營狗茍,才有洝胖子之禍。”   “之後乾元皇帝,還有現在的多寶皇帝,都沒有改變,這位更是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   “謝某與一幫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販鹽,也隻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仁義之事。”   “謝某知道,這有違國法,但皇帝就一定是對的嗎?”   “若有一天,我儒家執掌天下,定會以仁德治天下,必定能讓天下長治久安,讓百姓豐衣足食。”   “若皇帝不仁德,便依循古禮,禪讓於有德賢君!”   山金撓頭,“你的想法,跟我無關,你既然有誌同道合之人,便把女兒嫁到他們那邊去。”   謝遠無力的拱手,“山兄,世人都有私心,謝某也不例外,謝某不想讓女兒陷入亂局,隻想讓她安安穩穩過一輩子。”   “謝某走遍大江南北,也隻看過山兄一家,明明有實力,卻甘於平淡之人。”   “謝某以謝家世代積累為彩禮,隻求山兄能夠庇護小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