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荒野人(1 / 1)

啊,喜鵲 鑒園 4221 字 2024-03-15

不出意外,總部來的兩隊,人員沒有變動。各基地抽調的,重新分成八隊,兩個倒黴蛋踢出後,空餘兩人位置,靜和小德臨時加了進來,進了顧陽的小隊。隨後,第三組全體人員登上一艘中型飛行器。飛向了臨時前進基地,那裡應該是荒野人的一個重要據點,最近剛被第一、二小組給攻了下來,作為了這次作戰行動的第一個前進基地。   在飛行器上安靜下來時,顧陽想著今天發生的事,隱約感覺自己好像被什麼盯上了,至於是好是壞,目前,還不得而知。自己能做的大約也就是繼續在那特殊意識空間加強訓練和觀想,爭取盡快達到槍械使用九級和格鬥七級,觀想達到“摹”出金級千手觀音和《金剛經》。   木羅星的荒野及荒野人是木羅氏及三個合作夥伴公司到達木羅星後才出現的,甚至可以說,荒野人的概念也是從其它早期拓殖的星球上傳來的。因為,木羅星上本來是沒有人的。   當時,木羅氏和新塗、安源及大石四家公司共同貸款租賃了一架大型星際航船,帶著各自準備的礦業和生存設備,作為第一批冒險者來到這個通過遙感測繪確認有大量“輝晶”礦存在的星球。輝晶作為生物培養液生產的基礎材料之一,價值比較高,屬於有星際開采和貿易價值的商品。當時木羅星還叫南32號恒星第五行星。當時,四家在已經觀察到星球南北極及赤道的基礎上,將輝晶礦最密集地帶的中心定為星球的子午線,據此確定星球的經緯。四家公司分別在該輝晶礦密集地帶建立了自己最初的基地。兩年後,當星際開拓銀行派來的星際航船到達時,四家公司交付的輝晶礦成功的償還了之前貸款的第一筆按揭,並略有結餘,四家的基地也獲得了初級的生存環境驗收。四家公司因此獲得了南32號恒星第五行星的開采權和居住權,這份授權受主導南域星際的貿易聯盟的保護,任何人不得侵犯。   十年後,南32號恒星的一次大耀斑導致的磁暴及因此而出現的大風暴,給第五行星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新塗氏損失慘重,喪失了一大半的產能和一半的人員。隨後,新塗氏決定並入木羅氏,除少量家族成員拿著部分收購款回到南界星,大部分人和開采權配額均並入木羅氏。原本排在第三的木羅氏,因此躍居第一,和安源氏及大石氏三足鼎立。之後的幾十年,第五行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   期間,木羅氏因為作風保守,礦產基地開拓穩健而生存建設投入比例較其它兩家為高,漸漸的總實力又落到的第三。安源氏則相反,作風激進,基地和礦產規模迅速超過其它公司,成為第五行星的第一強者。新歷1750年,也就是抵達第五行星70年時,安源氏甚至向貿易聯盟提出申請,將第五行星命名為安源星。但是,安源氏不注重生存建設,不注重人員生活質量的做法,也為公司發展埋下了隱患。   新年1753年,安源氏高層爆發了內亂沖突,長期的粗獷生活導致安源氏的人員因高輻射帶來的畸變比木羅氏至少高五倍。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比例越來越高。安源氏高層試圖通過命名“安源星”的方式給企業注入新的榮譽感和凝聚力,但是畸變恐慌帶來的壓力最終還時導致了精神的崩潰。內部沖突因為一些小事而爆發,然後迅速席卷整個公司。安源氏總部毀於一旦,高層幾乎死絕。當局勢穩定下來後,木羅氏和大石氏派人來查看時,安源氏的中樞實事上已經不存在了。事件一度驚動了南界星貿易聯盟高層,派員過來才確認了此事。之後,就是安源氏的權利轉移的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遺留貿易配額的分配問題和人員的收留和安置,及因此導致的開發權保護力度。   貿易聯盟主導南域的星際開發,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嚴密的規則體係:在拓殖星球上,最重要的權利就是開采權和貿易配額。   開采權,簡單的說,就是產自第五行星的礦產,隻有具備開采權的公司才有權對外發賣,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其它勢力眼熱開發相對成熟的星球而插手采礦,保護了拓殖冒險者的利益。   貿易配額,簡單的說,就是買和賣一定配額內的產品,除非因技術突破而產生價格大幅下跌,價格恒定在該產品近三年或五年內的均價上。可以說是一個價格均衡機製。具體來說,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礦產銷售的配額,比如說木羅星,主要礦物年均產出定一個額度,由幾家主要公司瓜分,額度銷售或者說外界的采購價按均價來,額度外的按市場價格來;另一部分則是生活用品、設備和物資的采購也有一個配額,配額內的按市場優惠價獲得,相當於集中采購。這種製度主要是用來保護拓殖星球脆弱而單一的經濟結構不受市場沖擊。   具體到安源氏破滅後的情況,開采權、配額和人員的安置問題則是環環相扣的。簡單來說,貿易聯盟希望兩家將配額和人員全部吸收,然後維持現有的開采權保護,是最簡單的現狀維持,穩定開發秩序。但是,實際上,普遍存在的對畸變人(通常被稱為次人)的歧視令畸變人很難融入新的公司,而木羅氏和大石氏為了內部穩定,也隻可能謹慎接收他們。但是,從貿易聯盟角度來說,從法理上將,並沒有排除畸變人的人類權,為了拓殖和政治,也不可能簡單放棄畸變人的生存權。而安源氏的多數生產基地實際上都有很多的畸變人,不接收他們就不能獲得相應配額。從貿易聯盟角度看,想要保護這部分產能引進新的開發權持有者,又是木羅氏和大石氏所無法接受的。   最後的協商結果是:安源氏畸變人的人口比例大約為20%,獲得安源氏24%的生產基地,以及相應的配額和開采權。貿易聯盟在安源氏總部舊址建立一個采購站——聯盟城,以配額為限,作為木羅氏和大石氏之外的生產者在第五行星的自由交換市場。木羅氏和大石氏共同接收非畸變人及他們代表的配額和開發權,按接收比例分配。   然後,在人員接收上,木羅氏采取的自願原則,願意加入木羅氏非畸變人的自願報名,檢測確定無畸變後予以接收,然後再核定生產基地;大石氏則主動得多,按基地接收人員。而安源氏非畸變人那邊則也有相當多的人想要乘機自己單乾,獲得配額和開發權。   最後的結局是:大約15%的安源氏人員主動被木羅氏接收,大石氏則獲得了20%的安源氏人員,大約45%的安源氏非畸變人獲得了43%的安源氏配額和開采權。安源氏舊人共獲得67%的安源氏權利。安源氏本來的15個基地和200多個采集點,非畸變人獲得了7個基地和85個采集點,形成了三個新公司;畸變人獲得了3個基地和50個采集點,基本各自為政;木羅氏獲得了2個基地和28個采集點;大石氏獲得了3個基地40個采集點。原本安源氏占據第五行星40%左右的權利份額,這之後,安源氏舊人依舊占據著26%的份額,依托聯盟城采購站而生存,與木羅氏和大石氏相差無幾。當然,隻是字麵上。   實事上,木羅氏以及大石氏積累的建設底蘊,是安源氏都無法比擬的。聯盟城按照星際拓殖中的一般稅率維持運營,與木羅氏及大石氏共同租賃星際航船輸送礦產和采購生存生活物資,隻收走了少部分大型設備和飛行器,以及安源氏積累的礦石,用於抵償部分轉移到安源氏舊人那邊的權益代表的債權(他們,特別是畸變人恐怕是無法償還的),實際上放棄了不少債權。但依舊無法改變安源氏徹底消亡的結局,安源氏舊人的三家公司和畸變人越來越無法維持現狀。   又過了五十多年,南32號恒星爆發了超級耀斑,災難再次席卷第五行星。安源氏舊人大約死了70%,設備大量報廢;大石氏也有過半的設施和人員損失;連聯盟城也損失慘重;一貫保守穩健的木羅氏,也有大約25%損失。大石氏剛好開始一輪快速發展,沒想到突然遭受如此大的打擊,巨大的債務壓力讓大石氏瞬間瀕臨破產。災難後的人心惶惶讓大石氏高層如驚弓之鳥,他們覺得再堅持下去,債務會讓他們的一切變成負資產。於是,他們選擇了抽身離開。   但是,人走債不回免。為了脫身,大石氏將大量有負債的資產無償轉給木羅氏,然後將在扣除債務後不多的殘餘資產交付給木羅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換取了相對較低的收購價,家族主要成員帶著一大批想要離開第五行星的人去了南界星,算是帶他們走,以後他們自己想辦法在那裡生活。   然後,也有一大批人員加入了木羅氏。這一次,選擇自己單乾的很少,但也不是沒有。自由和生存之間,選擇自由的總有人在,連木羅氏都有離開公司進入荒野的。   之後,木羅氏憑著生存建設的厚度,厚積薄發,越來越強,木羅城和各個基地的建設,就連采集點的,擋災能力都越來越強。對氣候和南32星運行規律的總結,也能有效的降低災難,減少盲目開拓的風險。在之後的幾個大耀斑襲來時,都安然度過了災難。到現在基本已經將自己的債務和收納三家資產帶來的債務消化得差不多了,算是徹底站穩了這個星球。大約在大石氏退出七十多年後,也就是第五行星拓殖兩百年之際,貿易聯盟為了表彰木羅氏的拓殖功績,將第五行星命名為木羅星。此時,木羅星已經事實上和名義上都成了星球霸主。   而在三百多年的拓殖史上,不斷有畸變人走向荒野,特別是安源氏的破滅,讓大量畸變人和非畸變人在脫離了成熟公司建立的地下城體係,在惡劣的星球環境中求生,最終成為了荒野人主體。之後經過兩百多年的演變,和大石氏退出時新加進來的一大波人,再加上陸續出現的畸變人及外界進來的少量探險者。木羅星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荒野和荒野人體係,搶奪、殺戮、欺淩和放縱,是荒野殘酷的一部分。   -------------   歡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