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等人又是等了一天一夜,期間,李自成派人來報告說,夜間墜城而下的人很多,但他們都當做沒看見,估計是城裡去延安府報信的人。 李定國算了算時間,覺得自己這些人還要再等幾天。 畢竟,清澗到延安有二百多裡路,來來回回怎麼也要五六天的時日。 要是驛卒就厲害了,往返一趟不過才一天一夜罷了。 賊首李定國下令,命李過帶人繼續探查周圍的動靜,特別是延安府方向。 就這樣,李定國這支賊寇隊伍,又在這裡等了三天的時間。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李自成的人,以驅趕走了靠近清澗縣城的賊寇為名,向城裡的人討要錢糧。 賊寇靠近清澗縣城的事情是真的,李自成的人驅趕的人也確實是賊寇。 隻是,這股賊寇人數極少,隻有百十人的樣子。 李定國覺得這也是餓瘋了的賊寇,才敢以百十人就想打清澗縣城。況且,城外還有三百看起來非寇非兵的人正在駐紮。 李自成的人把這百十人驅趕到一處山溝溝裡後,劉國龍的人接手,將這百十人全部拿下。 李定國讓人給他們送去了一點吃的,這些人便跪地乞降,想要跟著李定國這股賊寇混。 果然,糧食就是好東西,有了糧食,不愁沒人。有了人,也不會犯愁沒有糧食。 嗬嗬,這邏輯性很強啊! 第四天上午時分,李過親自來報,說是延安府的官軍出動了,人數在一千人左右,“步騎參半,由一名參將帶領……” 李定國聽完後,心說洪承疇沒來,估計是清澗縣城太小,圍困清澗的人也不多,他覺得不值得來吧。 不過,來了一千人也不少了。畢竟,自己的全部能打仗的人馬,加起來也不到一千人。 算了算距離,和官軍行軍的速度,李定國斷定官軍要到下午時分才會到達這裡。 於是,李定國下令,全軍開飯,務必吃飽喝足。 李定國這支賊寇隊伍,一直是很節省的,隻有要打仗的時候,或者是瘋狂跑路的時候,才會讓全軍吃飽喝足。 沒辦法,人多糧食少,平時隻能節省一點,吃個半飽就行了。 李定國也和大家一樣,每日隻吃半飽,其他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看到李定國也時常喊餓,李傳勛就會打點野味,或者是找一些東西給他吃。 李傳勛也很無語啊! 想著以前他這位小叔,那是有吃的先吃,有喝的先喝,有錢也是他先花。 現在是怎麼了,難道換了一個名字,這人性也變了嗎? 可事實真的是如此,軍糧都在郝搖旗那裡管著,發放的時候大家都盯著,李定國是不是多吃多占了,他們都有數。 這樣一來,李定國帶的這支賊寇隊伍,就從來沒有發生有人離開,或者是不聽軍令的事情。 賊寇也是經常跳槽的,他們若是知道哪位首領待人公道,吃的飽,且有錢分,他們也會逃離原先的隊伍,轉而投向新的首領。 反正都是做賊寇,乾嘛不挑一個能吃飽飯,且待人不錯的首領。 李定國這支賊寇隊伍裡,就有換過三四次主子的人。但他們來到李定國這裡後,就再也沒有離開的打算。 雖然,平時隻能吃半飽,但大家都一樣,包括大首領也一樣,這還有什麼可抱怨的? 他們常年混跡於各股賊寇隊伍裡,心裡有數,知道跟著這樣的首領沒錯。 自古以來,人們患均不患貧,公道就可以得人心。 李定國是懂這個道理的。 吃過飯以後,李定國下令,李自成所部繼續圍困清澗縣城,防止城裡的守軍出來,抄了義軍的後路。 隨後,李定國又下令,軍中可執刀之人,沒刀有打狗棍之人,沒打狗棍有雙拳之人,午後盡數出發,去協助郝搖旗作戰。 最後,李定國就帶著李傳勛,還有五十多人的親兵隊伍出發了。 郝搖旗帶著六七百人,正在通往延安府的官道西北方向的山坡上設伏。 為了保密,在李自成帶人圍城的時候,他們就到了這裡。並且,他們在山坡上吃住了三四天,就是為了不想讓人發現這裡藏著一支隊伍。 李定國帶人上到山坡上後,郝搖旗迎了過來,然後指著官道方向,說道:“已經可以看見官軍的前鋒隊伍。” 李定國看過去,發現在官道很遠的地方,隱隱約約出現一小隊人馬。 “放這隊人馬過去,待官軍大隊到了,特別是馬隊到了以後,你我二人帶人沖出去,攔腰截斷他們。然後,不要管前邊的官軍,你我隻打後麵的尾巴。” 郝搖旗不明白為何這樣,但他也不多問,隻是說道:“遵命。” 李定國又看向山坡下麵,指著一處黃土堆說道:“那幾位火銃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是不是埋伏在那裡。” 郝搖旗笑道:“李公子好眼力,怕官軍起疑,我讓人弄了好幾處這樣的黃土堆。大首領卻一眼就發現了他們。” 李定國說道:“什麼好眼力,從這裡看下去,能看見他們的腦袋。” 郝搖旗略微有點尷尬,嘿嘿一樂,說道:“那也是公子的眼力好。昨日李過來過,他就沒發現他們的腦袋。” 嗯?李過是偵騎頭子,觀察力如此不行,看來要換人才行。 這事不急,先打好眼前這一仗才是。 “搖旗兄,派人去告訴他們,等官軍大隊人馬到了以後,盯著那些官軍將領打。” “是,李公子,我這就派人去告訴他們。” 郝搖旗叫過一名手下來,低聲說著什麼。 李定國看向遠處,隻見丘陵起伏,黃土遍野,一幅蒼茫氣象。 李定國就想不明白了,陜西也是好地方啊!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秦腔唱起來蕩氣回腸。 怎麼遭了災了,大明的皇帝就不想著救災,非要逼的大家都做賊寇呢? 現在好了,連自己也做了賊寇了。 但做賊寇非我本意,無奈隻能為之。 就在賊首李定國看著廣闊的陜北大地感嘆的時候,大明延安府鎮兵一千人馬,在一名參將的帶領下,正朝著清澗進軍。 新任陜西三邊總督洪大帥得到清澗縣令急報,說有陜西邊軍做了賊寇,圍在清澗城下不走,每日還討要軍糧等。 望大帥可憐可憐赤地百裡的清澗,務必出兵將這些叛軍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