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又有編曬墊的新目標(1 / 1)

陳輝見陳逸有老篾匠的架式和手藝,也就不準備幫陳逸的忙了,自己手藝不大行,別幫倒忙。   看著滿園的菜,陳輝就用建議的語氣對陳敏說:“小敏,這菜我們吃不蠃,是不是該曬些做醃菜了?”   陳敏點頭,對能幫忙做事的幾人說道:“你們去摘菜,把老些的留下,我們吃嫩的,過幾天,等辣椒、茄子、豆角老了,我就開始做白辣椒、曬茄子皮和碎豆角,這樣做的醃菜放得久。”   陳欣問道:“姐姐,我們去年做的醃菜還多嗎?”   陳敏臉現笑意:“還有不少,醃的脆蘿卜、豆角、白辣椒還多,可惜二道販子收得少,價錢還壓得低。”   陳逸聽著姐妹對話,對照上世記憶,知道二道販子收的醃菜起碼要送到縣城才好賣,更可能是賣給城市和大企業大單位來的采購員,要是上了幾百上千人的工廠,甚至幾千人上萬人的大廠,這些廠裡開辦的食堂,食物的消耗是驚人的,自己是了解這方麵情況的,就說當年自己上大學,吃飯時,食堂窗口隻要有醃菜之類的賣,那是都會要上一份的,去晚了,就沒了。   農村就是這類物質多,自家要是與有關采購員聯係上,自家收購農家的醃菜轉賣,就是條掙錢的好路子,且產品適銷對路,自家想不賺錢都不行,雖是小錢,但數量一大,就成了大錢。   看來自己要上心,與城裡大廠的采購員聯係上,是個有關現在家庭經濟大局的問題,即便到將來也是條門路。   不過,自己就算知道這幫人一般是住在縣委縣政府的招待所裡,自己也不好冒然去找,這就是人在人微言輕時必須注意的事情,怎麼讓自己顯得分量重些呢?辦法是有,那就是先給招待所裡送在外麵絕難買到的東西,比如甲魚。魚對於招待所倒是不難,縣水利局有下屬的水庫,讓庫區打幾網魚就是,招待所的使命就是讓上麵下麵來縣裡辦事的各路人馬有吃有住,上麵來人更要接待,這就需要好食材,自己能賣給招待所甲魚,就一定會受到包括所長在內的招待所人員重視。   這就如戰爭年代,軍火被人重視一樣。   陳逸想,自己一旦讓招待所受到重視,事情就會被傳開,那幫采購員就會知道,自己的身份一定會上升,算得上特殊人才。對了,這些采購員也一定身負采購珍稀食材的重任,按傳統,越是上麵,就越講究食材的珍貴,山珍海味的名頭,是自古傳承的。對了,現在是社會上開始講究吃喝的時候了,上世有文章考究,吃喝風就在這年代發起。   嗬嗬,這樣一來,說不定是這幫采購員要爭著搶著與自己接上頭了,如此這般,自己想賣農家醃菜的計劃就行得通,對於采購員來說,是雙豐收,低端高端的食材都有了,而且,低端的食材也不能說上麵的人不喜歡,脆蘿卜就是個人人喜歡的下飯菜,高低搭配,味道好,才是真正的筵席。   陳逸明白自己想的事情是百分之百的真實,隻要自己源源不斷地從水裡河裡弄上來甲魚和其它好品種的魚,那自己就會大功告成。   所以,關鍵的關鍵是有甲魚,而現在的重中之重是做好蝦籠。   見過二堂兄做的蝦籠,腦海裡也模擬了,陳逸就開始編製起來。   先用幾根細籮條編了個小臉盆大小的圈,陳逸從腦海中浮現一下記憶裡見過的大甲魚,這個圈口,十多斤重的大甲魚都進得了,陳逸不由得好笑,自己是編蝦籠,現在倒好,忘了蝦籠是攏魚蝦的初衷,打起了甲魚的主意。   陳逸在竹圈上均勻地布好肋條,先用已有的細篾條按順序纏繞,快用完時,再接上粗些寬些的篾條,漸漸地,比較密實的紡錘形脖頸形成,有了約二十公分長後,就將肋條逐漸外張,紡錘形開始成形。   陳逸一動手編製蝦籠就發現,自己的手是完全按照模擬的方法動手的,而且,自己的手完全能夠適應大腦的指揮,腦子裡想怎麼樣,手就做得出來,好象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機械手了。陳逸的腦子現在是何等敏銳,一下反應過來,這應當是身體經過靈氣的改造,相當於洗髓伐骨後,肢體肉身進化了,能更好地適應和完成腦子裡下達的指令。   這就有些超人了,比有超強記憶更進一步,估計乾其它事,也會是如此。   陳輝、陳敏幾兄弟姐妹看著,感覺陳逸編蝦籠的動作就是快,熟練得好象可以閉著眼睛做。細看蝦籠,蝦籠不是編得密不透風,有縫隙,從縫隙裡能清晰地看到裡麵,這裡包括小丫頭陳玫都見過小蝦,卻知道即使小蝦也難以從縫隙跑出來。   編到接近中間的部位,陳逸留了個口子,這是放餌料,掏東西出來的地方之一,陳逸也不準備把裝在蝦籠兩頭口子上的倒須固定死,視情況而定,需要取下倒須弄出蝦籠裡的東西時,就取下倒須好了,平時取口子上的蓋板,畢竟方便些。   蝦籠編到一半,坐著觀看的陳輝幾人就知道這蝦籠會很漂亮、挺好看,篾剖得好,編得線形流暢,這手藝沒得說。蝦籠前一半的紡錘形是放,後一半的紡錘形是收,是對稱的,幾人不懷疑陳逸會出差錯。   這時,天上的太陽偏得有些明顯,河邊的樹影開始接近場坪。   知了聲似乎也小了點。   江南省的經典天氣是六月開始熱,七八月到高峰,過了秋老虎,天氣就開始涼快,身上要一件件地開始加衣保溫。   陳輝對陳逸多了信心,心頭開始預期明早的收獲,站起身來道:“太陽沒那麼厲害了,我去田裡看看水,拔下稗子,早的話,就去二伯家看看,國興哥應該又做好了幾床曬墊,我先拿兩床,來個先下手為強。”   陳輝是讀了初中的,陳敏也一樣。   曬墊是用來曬稻穀的,各個生產隊都有幾十床曬墊,可各家各戶一分,每家就隻能分到一兩床曬墊,曬墊嚴重不足,所以,陳國興的生意好得飛起,可以說,所有的篾匠都接到了編製曬墊的多得一時做不完的生意,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每家都想在“雙搶”前讓自家有曬墊用。   自然,這做不到,各家得按“雙搶”開始的先後時間相互借用曬墊曬收回家的濕稻穀。   當然,曬墊是不能用來曬菜的,曬墊用完後一卷,接觸地上的底麵貼正麵,正麵與底麵就一樣臟了。   農家曬菜有專用的竹製大曬盤,陳逸知道自家有三個大的曬菜盤,還有四個小的,基本夠用。   陳逸一聽陳輝的話,有了主意,這幾天白天沒什麼事,自己現在有了能模擬就能做出來的新本事,豈不是可以自己動手,給自家編幾床曬墊出來,至於刮篾的工具,完全可以趁二堂兄不用的時候自己用。   當然,也可以去大表兄那裡,但距離遠了點,算了。   想到了,那就做,陳逸就說:“大哥,你會搓棕繩,你搓幾根曬墊用的棕繩出來,我來編幾床曬墊,眼巴巴等著別人做,還不如自己動手,‘雙搶’還要十來天才開始,時間來得及。嘿嘿,靠國興哥,靠不住,家家都需要。”   陳輝也覺得老弟說得對,國興哥靠不住,有了眼前陳逸會編蝦籠的事實,陳輝即使猶豫,也不反對,何況大家也知道曬墊怎麼編,二伯和四堂兄就常給國興哥打下手幫忙,剖剖篾、編編曬墊也行,老弟說他行,那就是應當真的行,如果不行,空口說白話,是不要臉皮,陳逸可不是這樣的人。   “行,你說做就做,我這當哥的相信你!”陳輝滿口答應。   聽陳逸又要做真的篾匠活,而陳輝也答應得乾脆,一家人就齊齊笑起來,有著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