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好像是今天總共花了三萬多經費吧”陳子仁回答道。 “多少???” 周浩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三萬多,不知夠抵得上自己幾年生活費,卻隻是他們課題組一次尋常團建的支出。 陳子仁笑了笑。 “這沒什麼,上個月經費結餘比較多,所以這回預算比較充足” “但相對於課題組經費而言,這點錢也隻是九牛一毛” 他的語氣比較平淡,沒有任何嘲諷的意味。 但周浩然仍然瞬間感到自慚形穢。 自大一入學以來還不到一個學期,二人的專業水平已經拉開了差距,而更大的差距在於認知差距,當自己還在想方設法做兼職賺幾十幾百小錢的時候,陳子仁已經進入課題組,享受大量資源的同時,科研和工程能力都在飛速提升。 不得不說,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候確實比人和狗還大。 而在進入大學後,可供選擇的道路比高中要多得多,即便是同一專業的室友,畢業後的去向也可能天南海北毫無關係,這無疑會將人與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而不論是陳子仁課題組的巨額經費,還是“傑青”王文琛隨口一句話就能讓餐廳的店長放棄索賠,都在告訴周浩然一個道理:埋頭搞錢終究隻能賺到小錢,提高專業水平,提高社會地位,才是長久之計。 或許,是時候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了。 周浩然打開電腦,開始搜索關於學術與科研相關的發展路線,包括視頻和教程。 雖然上大學以來比較懈怠,但周浩然畢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學習能力和信息檢索能力都不弱。 得益於互聯網的高度發達,周浩然可以輕易獲得海量關於“學術與科研”的相關資料。 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此前關於學術的認知過於膚淺。 如今,很多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十多年前“本科學歷不值錢”、“企業隻看第一學歷”的年代。 殊不知,如今的大學、研究所,一直到整個學術圈,早已發展成了另一個樣子。 層次分明,門庭錯綜復雜。 本科學歷固然是早已沒了含金量,而碩士也已經隨著研究生的多次擴招而逐漸“爛大街” 或許有不少本科生和碩士生能夠憑借自身的技術水平找到不錯的工作,但要真談得上“科研”,往往都得博士起步。 碩士強於本科、保研碩士強於考研碩士、博士強於碩士、直博強於普博、洋博強於土博…… 而對於真正層次分明的學術圈而言,博士僅僅是個開始。 若想要在國內高校拿到教職,往往需要有過硬的論文質量,以及海外交流經驗。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在國內博士畢業,即便你的水平高於多數高校教授,也必須得去國外做博士後工作,才能讓身份更提一層。 沒錯,不僅是本碩學歷的含金量在下降,博士學歷的含金量也是每況愈下。 那個碩士畢業,甚至本科、專科畢業就能當大學教授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如果順利拿到國內教職,則可以認為真正開啟了學術之路。 而即便是這些通過了“本碩博、博後”一路過關斬將,有些甚至已經四十多歲的“佼佼者”,仍要分三六九等。 傑青、萬人計劃、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兩院院士……每一個頭銜背後都意味著巨大的資源和極高的社會地位,故而在很多地方,“大老板壓榨小老板,小老板壓榨學生”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實。 即便是王文琛這樣的地位,他的頭銜也僅僅是“傑青” 總結下來,周浩然對“學術圈”隻留下了一個印象: 水太深,我把握不住。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縱然是科研天才,想在學術圈混,也得一步步慢慢熬,熬人際關係,熬論文數量。 而對周浩然而言,他更偏向於簡單粗暴的。 比如拿個諾貝爾獎什麼的。 畢竟已經有外掛了,誰還搞傳統科研。 “老陳,你進組是個什麼流程”周浩然突兀地問道。 “額,我是在圍棋社的學長朋友圈看到他們實驗室招人的,如果沒有這種信息的話可以直接去官網找導師郵箱發郵件。你怎麼,也突然想進組了?” 陳子仁的語氣中帶著點驚訝,在他的印象中,周浩然絕不是那種會在大一就積極聯係老師進組的人。 “沒有沒有,隨便問問……那你每個月補助有多少?”周浩然搪塞道。 “我還沒有正式進組,主要是跟著學習,所以隻有五百” “好家夥”周浩然心裡盤算著,雖說對大一學生而言五百元的補助還算可觀,但隻有盡快展現出超乎大一學生水平的技術,才有可能更快地搞錢。 何況他目前的水平,恐怕跟陳子仁差距不小,更談不上超越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目前,搞錢仍然是他目前第一要務。 此外,最好還得有人脈。 周浩然思索之下,將進入王文琛組視為當下第一目標。基於如下考慮:首先,計算機科學是如今發展最迅猛的學科,顯然是首選。而他身在自動化係,對計算機係的老師知之甚少,隻跟王文琛恰好有一麵之緣;更重要的是,王文琛組顯然不差錢,如果進入王文琛組,最讓他頭疼的經濟問題便迎刃而解。 …… …… 時間來到五天後,考試周。 周浩然在大學時期的第一門考試是線性代數,和孫鵬還有陳子仁一樣。 按理說,他沒有必要在一學期內連選兩門數學基礎課。 但奈何從眾心理作祟,其他人都將課表塞得滿滿的,若是自己的課表太過空曠,總會讓人感到莫名的焦慮不安。 此刻,選了線性代數的這幫大一或大二的學生已經到達考場。 由於不允許攜帶手機和書本進入教室,所以此刻走廊上全是背書的聲音——即便已經準備萬全,這幫人仍然不會放棄這最後幾分鐘的記憶時間。 就連周浩然都不例外,畢竟在自己有任何成果之前,績點是唯一能證明水平的客觀成績。想要進王文琛的組掙補助,就必須有拿得出手的績點,才能有競爭力。 就在他對著手機上的常用定理與結論用心記憶的時候,卻在考試前一分鐘看到了完全令他分神的東西。 牛頓:【物理學不存在了】 “不是吧,偏偏在這個時候?”周浩然心中暗自叫苦。
第6章 誰還搞傳統科研(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