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夜間燈明 庸人俗事 1713 字 2024-03-17

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照入枕邊,楊林睡意已無,可又不想第一天回家就早早起來,把自身落魄的模樣大早就展現在父母麵前,徒增她們擔憂罷了。   望著窗外景色,自小以來村莊的變化不可為不多,兒時模樣可能隻剩下一點點殘缺的回憶拚起來了。所幸還有些聲音能喚起少許兒時的那種溫馨的熟悉感,如村口幾株古樹小鳥唧唧,後山養蜂人家蜜蜂嗡嗡,還有每日清晨市場賣菜人時而發出的叫喊聲。   隨著思緒越深,漸漸的,顯得呆滯的楊林遁入一種難於用言語形容的沉思中,過往從未出現過的怪異念頭不斷浮現於腦海。   “現在想想?是兒時模樣的村莊才是真正的村莊,還是現在的村莊是真正的村莊?或許都是?畢竟都是不可否認的存在著!也或許都不是,可能一堆雜草一片荒野才是村莊最真正最原始的模樣呢?”   “同理,那昨夜夢中的兩個我,是不是我呢?若不是我,又算什麼呢?算是我的夢嗎?那我的夢能不能算是我的一部分?”   “那夢中事跡算不算真實?若算真實,那在我們所謂的真實世界裡是不存在的。若不算真實,那夢中事在某個意義上來講不也是真正的發生存在過嗎?”   “誰能說夢中的我不屬於真的我嗎?誰又能確保醒來後所謂的我才屬於真的我?”   “有沒有這種可能?醒來後所謂的我們也隻依舊處於我們無法理解的夢境中,然而隻是我們太淺薄,還不覺而已嗎?”   “或許待到某天,我們回歸到最初的狀態時,是否也會有類似做夢的錯覺?那又會是一種怎麼樣的感受呢?”   “會不會覺得這一生的奔波、爭鬥、貪欲也像個夢境一般可笑呢?而卻忽略了人生原本的東西呢?”   “然而天地間是不是存在一個最真正的我呢?而那個我是不是不死不滅的永恒存在呢?”   “那物體上的我,又應該怎麼去解釋呢?這個我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呢?”   “或說用命運能解釋的了嗎?還是說需要所謂物體上的我去補全天地之間那個真正的我呢?”   “往往朝思暮想之事物,哪怕費勁苦心去努力也難於如願,即便心機手段耗盡去爭奪而來,可隨後也會以各種方式消散離去。”   “而偏偏總有一些不能接受,不願麵對的事情,可不管怎麼去逃避,怎麼去推脫,即便僥幸一時逃脫成功,或是看似逃脫,然而它又會以同樣的方式換不同的事物又出現在身邊呢!”   “這有沒有可能這就是人生的秘密,需要用上一生去探索嗎?”   “還是天地間那個縹緲玄幻的自己留下來給自己的迷題,解開這迷題就能尋找到真正的自己?”   “假如是!該怎麼解開?會有準確答案嗎?假如有?那同一地點,同一件事,同一個方式,然而兩個人的結局會一樣嗎?”   “假如無?那為何可從古今彼此的事跡中得到共鳴?”   “有沒有可能,同一個方法,用於甲先生身上大喜,而用於乙先生身上卻大悲呢?”   “大概誰也未可說的清吧!隻能寄托在人生中能尋找答案吧!”   …   就這般整個上午,楊林腦海不斷浮現出這類怪異思緒,或因內心悲鳴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