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1)

夜間燈明 庸人俗事 1411 字 2024-03-17

片刻後!楊林開口道:“據師門的書籍記載,天地萌生之初,一片混沌,後因法則相隨,無形清盈之氣上升,形成天,堅固渾濁之氣下降,匯集成地。而介於清盈與渾濁的綜合之氣,則化為萬物,不斷在天地之間輪回變化。”   “綜合之氣又有動靜緩急,急則為雷霆,靜則為金石,緩則為草木,動則為動物。動物亦有本性之分也,剛猛則多為虎豹,陰暗則多為蛇鼠,狡詐則多為狐狼,懶散則多為豬羊,多不勝數。總而言之,分則細也,合則一也。”   “然而包羅這綜合之氣,集萬物靈性於一體的,則稱萬物之靈,化而成形則為人,因此稱人為萬物之靈。”   “雖蘊含著萬物之靈,可其中的靈性卻不均也,虎豹之靈性多,則為人也剛猛;蛇鼠之性居多,則為人亦陰森;同理!偏狐狼之性多,則為人亦狡詐;偏草木之性居多,則為人亦木訥。”   “若問做哪種人才是對?恐怕眾說紛紜,各有己見!可不管是何種靈性之人,皆自有方式奪天地之造化以存活己身。然,若剛猛之人,下輪回則化而為虎豹居多,同樣,陰森之人,下輪回大概率化為蛇鼠。反之,若動植物蘊含的萬物之靈充足,經輪回後,則可能修而成人也。無它,今日結因,他日承果罷了!”   “若非得要糾結做哪種靈性人格之人才對,那做人也未免太局限,對此我跟傾向於師門初代祖師爺的觀點,在他心得篇大概記載著這樣的一篇,他說,“道德經記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按此理推論,人既是萬物之靈,固然蘊含萬物靈性,也同時被萬物的靈性所左右著人格。倘若能往上層去感悟,既然人蘊含著萬物之靈,為何一定要陷入哪一種靈性裡去糾結呢?而後還得苦陷於輪回轉化中,永世不能自主!”   “何不效法於天地,人體效法天體,人心效法天心,馴集萬靈為己用,不偏於任何一方。需用時,不局限於自己為虎豹,為蛇鼠,為狐狼或草木。不用時,復歸於根本,人與天道合一,一切運作皆遵循天道,一切所為皆出於維護世間人道有序運轉。切記!莫因貪欲偏私而又重蹈輪回!”   “至於何為天道?很難用言語能描述清楚,其中的奧秘唯有自悟。好比冷天自然懂得添衣,酷暑會去乘涼,雨天會打傘,陰天更好出門。總不會做出冷天還乘涼,酷暑還添衣,雨天更愛出門,陰天反而打傘,這些反常作為吧?”   “又好比,四時有序,春種而秋收,總不能秋種而春收,這種逆時播種行為吧?餓時自然會想吃,乏時會想睡,然而這些並非人力所導致,而是天道本如此!”   “再比如,建一住所!得先築地基,再砌墻壁,接著蓋瓦片等等,不管後世如何提升建造水平,可該有的建造過程還是不可缺也!總不能會憑空從天而降,或突如拔地而起吧?”   “總而言之,天道近也,天道又遠也,其近就在身邊,充盈於世間每一處;其遠,即使就在咫尺,現於眼前,聞之於鼻,聽之於耳,然而人卻不容易發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