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生教授林夕的方法和陳先生截然不同。陳先生是先把書裡的大致內容講解之後。當林夕理解了以後,再讓林夕去背書。 可是魏先生根本就不講解書中的內容。先讓林夕先把整本書背過之後,再一句一句的給他講解書中的內容。 不過,林夕也有人陪同他一起學習了就是魏先生的兒子叫做魏遠。 魏先生把魏遠帶來陪林夕。他對兩個人的教學內容是完全不同的。 魏遠還在學對對子。但是魏先生考校林夕以後,決定先讓林夕背書。至於對對子,那就是順便學。而且魏先生不管林夕還沒有背下四書。便開始教林夕寫八股文。並且要求林夕每五天寫一篇八股文交給他。 而且先不管內容如何,格式必須寫對。林夕現在跟王鐵錘一樣,整天都是被學習內容填的滿滿的。 因為林夕隻有半天的時間學習,下午的半天還要訓練他的400士兵。 魏先生一點不管林夕的忙碌,不斷的給他加任務,最後惹的林夕忍無可忍,在一天魏先生考校林夕對子的時候,林夕便對魏先生說:“我給先生出一個對子,隻要先生對下來。我就老實的學習,如果你對不下來的話。那麼你就要放緩一下我的學習進度。” 魏先生毫不在意的說:“那你說吧。” 林夕露出了一絲壞笑,沖著魏先生說:“我出這個對子很簡單,就是煙鎖池塘柳。” 魏先生開始並沒有在意,隻是輕輕笑了一下,剛準備對對子,突然眉頭思就皺起來沖著林夕說:“今天先放你半天假。” 林夕沖魏先生施了一禮,扭頭走出去了。林夕在心裡默想,魏先生你慢慢想吧。這個對子上聯出來以後,將近10年都沒人對得上。 就是林夕知道那個“炮鎮海城樓”的下聯實際上也跟上聯並不太公整,隻是說勉強對出來而已。 林夕現在主要精力都放到訓練他手下那那群孩兒兵們排兵對陣的本事上。 林夕修改了戚家軍的鴛鴦陣,實在是不改變不行。其中戚家軍中的幾樣武器,這些孩子們根本就玩不轉。 首先便是長槍,這個還是還可以把長槍縮短一些,還能拎得動。對於狼箲。盾牌這個用竹枝、竹排替代,偶爾還可以當做訓練一下。然後是镋鈀、火銃和弓箭這幾樣東西根本不是那幫小孩子能玩的動的。 雖然火銃林夕已經用模型代替了。但是還有好幾種兵器根本就不是給小孩子準備的,就是在戚家軍中使用這些兵器的也是彪形大漢。 所以林夕就隻能選用的簡單的長矛。盾牌、牛尾刀和火銃,連弓箭都拋棄了。弓箭被林夕用投矛替代了。 林夕等想等這些孩子再長大個一兩年之後,把投矛也取消,把他們投矛改成手榴彈。 這個時代已經有手榴彈,不過他們叫萬人敵。是前麵一個圓形的木殼子,裡麵填充的火藥,後麵有一個把柄,拉出一根引線,點著之後從城頭上往下扔。主要是一種守城的防禦式手榴彈。 林夕打算把它改改一下,上麵拴幾根繩子。然後找一些地大腰圓的人掄鏈球一樣把它扔出去。實際上後來在運動會上扔鏈球的比賽運動,開始情況就是西方的那些擲彈兵的訓練手段。 至於單兵的進攻型手榴彈。林夕曾經在煉鋼廠的圖書室裡找到過一本民兵的訓練手冊當中有一種叫做七人背的製造手榴彈的方法。 但是林夕不想把它們拿出來。因為那種手榴彈林夕看著有些不靠譜,現在沒有炸藥。基本上用的都是黑火藥。雖然林夕知道幾種提高黑火藥爆炸威力的方法。 但是林夕總覺得不靠譜。如果手榴彈的彈殼用鐵的話。很可能產生抗日戰爭時期邊區造那種手榴彈扔出去炸出個兩半光起煙炸不死人的情況。 如果采用陶瓷的話裡麵裝上火藥,殺傷威力倒是有一定保障。但是那種手榴彈如果被硬物磕碰,很容易碎掉。 林夕是現在一直猶豫把不把這種手榴彈製造出來。如果像德國手榴站那樣,外麵是一層薄鋼板。裡麵填充火藥的話,倒是可以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製造鋼板的要求比鑄造鐵殼可要高太多了。這個時代能不能造出這種手榴彈,林夕都不敢保證。 不過,這些都不耽誤林夕對他手下那些孩兒兵們的訓練。最讓林夕感到意外的是六伯居然給他送來了那種縮比的火槍50多支。 不過,這個謎底還是林長石給揭開的。林長石對林夕說:“林夕設計那種小火槍製造起來非常容易,火槍製造最困難的就是槍管。其他的零件都可以隨便的打造出來,就是標準不標準的問題。” “而恰恰林夕需要的這種火槍的槍管極短。隻有正常槍管的1/3左右。而船廠裡是能夠製造火銃的。 那裡有許多被鉆廢的槍管,就是那種整條槍管鉆了1/3,甚至一半兒的時候槍管報廢了。還有的是槍管是從兩頭鉆的,結果兩頭的圓心不對稱,整條槍管報廢。但對於林夕這種小火槍來說,這種槍管是可以用。 把那些鉆廢的槍管能用的部分截下來。在切削一個銃床把槍管安上,再安上其它零件兒一把小火銃就完成了。” 而且林夕的這些火銃是訓練用,並不用於實彈射擊,因為林夕仿造的後裝的神機銃。所以每個桶配上五個裝藥的小銅罐。裡麵隻是裝上很少的藥並用紙團或者亂草將其塞上,防止火藥漏出來。 然後裝上火繩進行射擊,隻是體驗一下火銃射擊的感覺。由於裝藥量少,威力也小,不會產生炸膛,所以生產起來要求也不是特別嚴格。隻要注意裝藥量這些小火銃充其量也就能當個炮仗使,沒有任何殺傷力。 因為這個原因船廠那些報廢的槍管,以前都是要回爐的,現在都是改造一下都給造成了小火銃。 到三天前林夕檢驗裝備的時候小火銃現在已經有102隻。基本上等於1/4的士兵都有一把能夠打響的火銃。 所以林夕現在索性200人使用長矛,100人使用刀盾,剩下的100人全部變成了火銃兵。而且每訓練一周這100人就變換一個兵種,基本讓他們做到。每個士兵能熟練使用部隊裝備的所有武器。 有一次林長石來看林夕練兵,觀看一天後。 林長石回到院子裡對林夕說:“戚爺爺《練兵實紀》中最基礎的練手力、練足力、練身力等要求。 比如說讓眾人列隊長跑,以各人一口氣跑一裡,不氣喘,隊列不嚴重分散為合格。此後又讓各人負重奔跑,重量慢慢往上加,這都是練精兵的方法。 但是你手下的孩兒兵體能先天不足。如果按照戚家軍的練精兵的方法,是練不出來的。” 說罷林長石把林夕帶到了院兒裡。林長石從院裡的兵器架子上拿了一把長槍。在院裡的林虎生和石元磊都圍了上來。 林長石手拿長矛擺了個側身起手的姿勢,猛然一聲大喝:“殺!”後腳撐地,前腳向前邁出飛沖上前,擎槍瞬間刺中了前方二十步一個人形木把的目、喉、心、腰、足五處,所有的動作似乎都在一眨眼間完成。 林虎生和石元磊大喊一聲“好,槍法”。 然後林長石轉身向林夕說道:“這樣才是精兵和家丁的水平。你的那些孩兒兵和你一樣身體天先天不足,是根本練不到這個水平的。所以你一輩子按照績效新書的上麵練兵是練不出戚家軍那樣的精兵來的。” 這時,林長石把手中的長矛又放到兵器架上,從兵器架上拿下一隻大棒。 準確來說,林長石手拿是一根夾刀棍,長約八尺,粗約二寸,在大棒基礎上還加一五寸短刃,形如鴨嘴。這種兵器多由騎兵,上馬可刺,下馬可擊。 但是步兵一旦有人使用這種武器,那一定力大無窮。因為這種武器和錘十分相似又有刀刃所以得到一些勇猛之士的喜愛。 然後林長石示意在院子中的林虎生和石元磊各自拿起一套刀盾。 林虎生一手拿刀,一手拿盾,盾牌嚴密地遮護住自己身體,不時移動著腳步。 石元磊用盾牌遮蓋全身。一手握著鋼刀遊走在臨長時的身體的右側。他的對麵是林虎生。兩人是謹慎地看著對麵的林長石。 林長石身體隨著兩人的身體轉動著,他雙手拿著大棒,大棒在林長石的手中輕飄飄的,好像一隻稻草一樣。不時的在身前左右的滑動。 林石兩人也隻是拿盾牌護住全身。拿刀的手也不停的在晃動。不停的窺探林長石的破綻。 猛然林長石一聲大喝,大棒直砸向石元磊的盾牌。石元磊舉牌一擋,林長石這大棒狠狠的砸在石元磊的盾牌上。隻聽見“砰”的一聲巨響,石元磊舉著盾牌身形一停滯並且猛的向後退了好幾步一下子跟林長石拉開了距離。 這是林長石一轉身撲向了在旁邊的林虎生。林夕在旁邊看到林虎生的身形一下滯住,兩隻手死死的舉出盾牌,並把刀橫過來,頂在盾牌的後麵。 林長石又是猛砸幾棒,棒棒都是砸在林虎生盾牌上同一處的位置上,可以看出林虎生的身形己是散亂。 這是石元磊已經調整好身體,又手托著手托著盾牌撲了上去。這時,林長石猛地回身朝石元磊那個盾牌又是狠狠的一擊,又是“砰”的一聲,石元磊又被擊退了幾步。 林長石轉過大棒,磕在了林虎生盾牌的邊緣,頓時把林虎生的盾牌磕開去,林虎生的身形露了,猛地林長石改砸為刺,大棒上的短刃己是停在林虎生的心口。 林長石收回手中的大棒。然後轉身麵對石元磊,還是原來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手段。兩招便製住了石元磊。 林長石抬起了手中的大棒,走到兵器架隨手把手中的大棒放回了原位。 他麵目瞪口呆的三人說道:“十一看到了吧,盾牌不懼刀槍弓箭,卻懼火器和大棒,我的身手在家丁中屬於一般。兩位小兄弟的身手也不錯。他們吃虧在歲數太小,身上的力量沒我大,不然我還真不一定能打敗兩位小兄弟。如果戰場上碰到武藝高強的家丁一定不要客氣,招呼手上有火器的兄弟上。再厲害的武藝也頂不住頂著身體射擊的火銃。” 林長石拽著目瞪口呆的林夕回到了屋裡,對林夕說:“你的那些孩兒兵無論如何也訓練不到我這樣的身手。我最近也考慮了。給你那些孩兒兵如何進行肉搏想了一套方法,他們既然練不了單人肉搏的本領,那索性就練隊列。戚爺爺講話,大兵對陣,從槍戳來,從槍戳去。 像家丁這種單人突破的功夫實際上在戰場上用處也不是特別大。 所以你的那些槍兵就隻練一招,就是刺!而且這一招還分解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側身握槍,第二步,用力突刺。以後每天就讓他們反復練習這兩個動作,直到他們動作練得標準,練得飛快,練到聽到命令,抬手就刺絕不猶豫的程度為止。 至於練刀,也是同樣兩招,分為兩步,第一步抬刀,第二步斜劈。抬刀動作同樣需要標準,刀劈下的動作角度也有嚴格的規定! 第二招便是用肩膀頂住盾牌。右手拿刀用刀尖向前戳刺。這一招是專門對付重甲兵的。也練的跟長矛一樣聽到命令便隨手使出。不用用分心去考慮。 至於火銃兵,那就是練習裝彈射擊。要求他們必須裝彈後扛槍在肩,等待軍官的命令才能開槍。如果是敢擅自開槍。那就是訓練時是一頓軍棍,戰場上斬首。” 在戰場肉搏上林夕是一竅不通,他所會的打架的手段,跟戰場上的搏殺根本是兩回事。所以完全按林長石教授的方式訓練孩兒軍。 林長石在這裡已經駐紮了快一個月了再有20多天,他們就要離開糧城開始到海上去經商了。 林長石兩兄弟正坐在書房裡研究下一步如何進行訓練的時候。林虎生跑得氣喘籲籲,汗濕了整個背心,從院門外麵跑了進來對林長石說:“大少爺。絕林大師讓你立刻集中所有的人帶到城外去。城外的王家村派人來爭田了。” 林長石大吃一驚連忙跑到他的屋子裡拿出了一根牛角號,林長石深吸了一口氣,舉起了手中的牛角號,就在的院內吹響牛角號。 一聲沉悶的牛角號聲從院中響起,在糧城中傳播出去。林夕就聽見外麵不時不停的傳來腳步聲,還有人報名呼喊的聲音。 林長石又連吹了三聲之後。把手中的牛角號掛在身上,準備向外麵走去,但是林夕攔住了林長石。從他的屋子裡拿出了一副竹甲幫著林長石穿在身上。雖然竹甲既怕火防禦力也不怎麼強,但是有甲總比沒甲強。 雖然林長石穿上這副竹甲顯得有些小,很多地方都遮不住。但是林長時還是用力的拍了拍林夕的肩頭,轉身便走了出去。 聽著院外林長石帶人遠去的聲音。林夕轉身對著林虎生和石元磊說:“馬上到真武廟,把孩兒兵全部帶出來。讓他們披上竹甲,拿上武器尤其要把全部的火銃全部拿上。” 林夕的那些火銃兵。雖然一般訓練的時候。他們那些小銅藥筒中隻有火藥和草團並沒有實彈。但實際上,每隻火銃還是有三發實彈的。 林夕馬上回到庫房中把那兩箱子實彈讓林虎生背著向真武廟方向跑去。 等到林夕來到真武廟的時候,那些孩兒兵已經全部披上了竹甲。手中拿著木質的長矛。竹盾牌和木刀已經列成了方陣。 那100名火銃兵也全部背上了真正的小火銃每個人的腰間有三個牛皮盒子裡麵有15根小銅管,裡麵都是裝著火藥和草球的模擬彈。 林夕讓林虎生把那兩箱子子彈放到地上,從火銃兵中點出了50名人,這些人都是歲數比較大的,平時訓練比較認真,能夠服從命令的人。讓他們在箱子中每人拿六顆實彈放到備用的彈盒中。 因為林夕的火銃兵腰上係著一個皮帶,上麵有三個牛皮盒,每個牛皮盒裡可以放十根小銅管。但是平時這些人身上隻有一個盒子是滿的,另一個盒子裝著五根。而且背後那個盒子一直是空的,林夕讓他們把這六顆實彈裝到背後的那身後的那個皮盒子中。 林夕這是模仿的二戰時期日本兵的彈藥攜帶方式。把彈藥裝在牛皮盒中,既防水,而且在行動時還不容易丟失。 林夕整完隊後,便長槍兵在前。刀盾兵在最後。火從兵走在中間。排著四列縱隊向城外走去。 林夕率領這些孩兒兵慢慢的向前走。林夕並不是帶著他們去打架的而是采取一種緩緩向前的姿勢,讓那些人看看糧城還是有援兵的,而且距離遠很遠了,看不清這些人的大小。 就是看到他們的身形比較小,隻是想離得比較遠。不會人會想到他們是一群十來歲的孩子。即使看破也沒有什麼,50名火銃兵每人六發實彈上來個一二百人都會被殺光。 林夕出了城門之後,就把四路縱隊改成了六排的橫隊沿著道路緩緩的向前行軍。每走個五十來米,便停下來整一下隊,使隊列看得嚴整。 林夕還派人派通知後麵的刀盾兵。用竹牌不停的在土路上來回劃著,掀起煙塵,看著好像人多勢眾一樣。 林夕遠遠看見前方田野之間煙塵滾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朦朧中仿佛無數人影在閃動。 林夕把指揮旗胸前平舉隊列的速度頓時慢了下來。林夕指揮著部隊走上了一個小土坡停下腳步。 林夕看在山坡下,大概有七八百人打成了一團。 林夕用手在眉間搭起涼棚遠遠看去,好一陣才看了個清楚,隻見得遠處的田間地頭裡,男女老幼揮舞著木棍、鋤頭、鐵鍬混戰成一團,喊殺聲、慘叫聲、辱罵聲不絕於耳,不時有人被打倒在地哼哼唧唧的呻吟著,偶爾有婦孺哭喊著頭破血流的從人堆裡鉆了出來,順手將倒在地上的傷員拖走。 林夕長長鬆了口氣,雙方還算有些理智,退場的婦孺沒被追殺,倒在地上的傷員也沒人補刀,雙方械鬥得兇狠,但互相都沒有下死手。 林夕舉起了手裡的紅旗,來的時候有約定,舉紅旗就是不使用實彈但是全體準備鳴槍。林夕手裡的紅旗往下一落,整齊的一排火銃的響徹在原野之上。 驚雷一般的銃聲響起,底下正在廝打的民眾立刻手中的家夥都停了下來,並緩慢的後退。兩邊的村民逐漸分開,混亂的局麵漸漸有了平息的跡象。 林夕身子鬆弛下來,差一點坐在地上,生長在新時代的林夕哪見過這種“大場麵”。 這是從那群人的身後也。趕來了一群身穿鴛鴦戰襖手持刀劍的精壯男人越過了村民,站在了隊伍的前麵。 這是林溪這邊的隊伍,也出現了一群人,他們身上有的穿著布衣。有的穿著鴛鴦戰襖,手裡也拿著刀槍也越過了民眾站在了隊伍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