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一直都很低迷,實在讓人難受。 可能跟看的內容有關?不夠現代化?最近看的是歷史、哲學方麵的,有些還是比較古老的,難怪總提不起興致,甚至影響了整體狀態。 今晚剛看完一本書,是關於國學常識。 每次看完一本書,就會去新翻一本一出來看,今晚就找了一本勵誌方麵的書,看著是舒服多了,而且都是些現代語言,非常通俗易懂,不像國學、哲學、還有一些學術方麵的書那樣,有些文縐縐的,有些是字都認識,但連起來,就是一片茫然,還是基礎知識積累不夠吧,不夠道行,有可能是有些書,太過聚合了,需要把裡邊提到的人物和相關書籍,先去閱讀一番,再來看,就類似於影評、書評這樣的,沒對原著了解過,腦子沒印象,然後就直接看點評,那肯定就是雲裡霧裡的,而且這種文章都帶有作者的主觀理解,不一定是原著的意思,說不定還會被帶偏。 今晚翻看這本書,就看著心情舒爽,甚至看了前言,就有想寫作的欲望。寫的也不是多麼重要的東西,就是覺得應該寫下來,主要意思就是,看書需要輪替,尤其是看一些深度嚴肅的書,幾本看完後,一定要一本通俗易懂的帶有勵誌的書,來讓自己轉換心情,不要一直沉浸在嚴肅的氛圍中。 人生匆匆,看嚴肅的書可以加深對人生和世界的理解,是沒錯,但還是得有生活樂趣,而且這些勵誌書寫的通俗易懂,也未必是內容膚淺,甚至可能是因為那些深度的書的作者,故意寫的深奧,裝大師。真的大師,寫的深度內容,一定是通俗易懂的,而不是那麼晦澀難懂,甚至有些偽大師,可能會另造一些稀奇古怪的詞來顯擺自己的獨創性。 當然作為讀者的我,也得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並不是作者寫的難懂,隻是你的自己理解能力差罷了。很多書都還沒真正的讀進去,隻是第一遍過而已,隻是貪多而已,就是想讓自己博學起來,不過先不著急,畢竟開始這麼大規模的看書,也就是最近一年的事情。想起這個就覺得自己太懶惰了,浪費了多少光陰,以前都乾什麼去了。 以前是真的沒有讀書習慣,也沒買書習慣,即使網上有那麼多的電子書,免費的也到處都是,都不去看,就喜歡看一些影視劇,隻是近些年感覺,看完這些後,腦子沒東西,沒吸收到並消化形成自己的內容,別人看一遍,比我看好幾遍都強,是個很大的問題,本來人就笨,還不肯勤奮的話,那麼時間拉長後,差距會越來越大的。 也不是說非要去跟人攀比,一定要比人家強,畢竟有些人的天賦起點,就是我一輩子努力的終點。你想去比,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受到了侮辱,就你這樣的也配? 能不能超越自我,這個是後話,至少態度和行動得先展示出來,很多東西,其實還沒到比天賦的階段,就是比記憶,你能比別人記憶的多,知道的多,其實已經贏了很多。 說來說去還是比,為什麼要比呢?就是因為比,才形成了焦慮,產生了內卷,大家都想比別人強,都去卷,何必呢?其實也不是因為想去卷,而是因為現實殘酷,好的位置有限,一旦人家比你強,位置就是人家的,那麼好日子就是人家的了,不去卷怎麼行呢?沒人想讓自己活得更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