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的寫吧。想到什麼寫什麼。 本來想說是寫年終總結,但是發現腦子一片空白。 也想寫接下來的過年聚會了。現在有點怕見到一些人,主要是借錢給我的舅舅和五嬢。 昨晚父親居然給我打電話了,喊提前兩三天過去,說到時去年那些親戚還是要過來耍一下。 看來父親現在一年到頭的念頭就是過年聚會了吧。 不知道他現在跟那個阿姨相處的怎麼樣? 上次他去太平大姨公過生喝醉了,父親說不要管他,妹妹說,我不管你誰管你!就這之後,妹妹就沒跟大姨公聯係過了。 算下來也不久?一個半月以上?兩父女還生氣了?不至於吧? 妹妹那話說出來,我隻能沉默,我這個當兒子的,一年都不怎麼聯係父親,還真的靠妹妹跟父親的聯係給我帶來消息。 上次父親聽說單位的領導說了他的頭發全白了,他怕單位開除他,就去染發,用的劣質染發劑,導致過敏,最後住院了,都不給我們兄妹說,是找的三嬢。怕我們擔心。 三嬢還是通知了妹妹,妹妹去看了後,拍了個照片,也是隔了兩天才給我說的,看到照片的時候,我的心真的嚇死了。 他們不想讓我擔心也是對的,但是擔心有啥用呢?我不能打錢啊,我窮得很。當然錢不是萬能的,可能更需要情感的安慰呢? 所以當時看到這個照片,我也覺得應該把自己的麵子放下,給父親聯係下,還好,看到他狀態比那照片好多了,也讓他別去搞一些無法掌握的事情,免得我這邊在埋頭鉆研打拚的人,免除後顧之憂。 自從我這邊債務暴雷後,被大舅和五嬢知道了,我就感覺不想見到他們,除非把錢都還給他們。雖然他們是說不要著急還,努力好好工作就行。就是見第一麵之前,我的心態很復雜。也怕見到他們在問現在境況怎麼樣了? 隻能說有點惡化,都已經幫了你一大把了,怎麼還更加惡化了呢?到底是哪裡的問題呀? 我也不知道啊,按照往年的,不應該是這樣的。隻能說環境不好。 那怎麼不換個工作呢?要是能換,我還用你的說嗎? 所以現在隻能這麼耗著,要麼等春天到來,要麼再暴雷,要麼就是耗著的時候研究新的技能新的財源。 要是看過我寫的這些隨筆的話,我相信都看厭煩了吧,提了多久了,怎麼還沒養成新的技能和新的財源呢? 其實也是自己貪心吧,也不懂得自覺。本來靠他們的幫襯,是可以放鬆很多的,偏偏還又去弄了點域名,本來以為可以打時間差,可以周轉過來的,那知道,還是敗了。 天天看書或者電影或者電視劇,就是不肯好好的寫觀後感,總擔心寫的內容不好,沒價值。那練筆怎麼會提高呢?可能就是懶吧。要一直還是這樣的狀態,估計十年後,還是這樣的。 還說要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的時候,再來總結,真看了第二遍第三遍,還是不肯動筆,也不去梳理,還覺得沒準備好。 現在坐在沙發邊的小電腦架上,不舒服,不適合寫觀後感嗎?想在loft的二樓再買一臺電腦,然後在床上架著筆記本床上桌來寫?你別說我還真買了床上電腦桌,就差新的電腦了。 怎麼現在家裡兩臺電腦還不夠嗎?還得第三臺?說是專用寫作電腦,不然不肯動筆? 還是自己懶吧,就把樓下的拿上去不就可以了嗎?有那麼難嗎? 而且那個電腦桌,挺大的,還可以做筆記呢? 近期為了節省電費,主要是因為成都的陰天太多了,臨近黃昏的時候,在樓下看的話,光線不太好,而且還有個推拉門在這裡擋著,所以就弄到樓上去。那個買了一年多了床上電腦桌才用起來呢,但也不是很多。 我覺得吧,現在要把電腦桌更好,除了看書,還得把筆記做起來,尤其是把看到有意思的內容,單獨的摘取出來,後麵再找時間復習。 前幾天剛看完的《印度六派哲學》,看完還是沒啥印象,也不是說沒印象,能記下來的就是很多廢話,都是作者的研究歷程,主要觀點,還是沒明白。 說到哲學觀點,我倒現在對哲學的概念的理解還是模模糊糊的。而且越看越覺得對現實生活的價值不大啊。如果不是靠哲學出書掙錢的話,還真的不一定要學的。 所以還是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不夠好,難怪生活不如意。 要真的理解到位了,不久可以寫書了嗎?做一個哲學史的梳理者,不也挺好的嗎?問題就是沒徹底的領悟,等領悟哪天,我一定試試!到時把中外哲學都弄個對比,不就是一本大作了嗎?這還發不了財? 很多大部頭的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比如奧威爾的三部書評、理解媒介啥的,都是非常厚的書,感覺很厲害的。但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他們的內容靈感來源也是通過別的書籍,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吧。 難怪有人說,其實一輩子看透50本書其實也夠了。但是我覺得還是不夠對,要理解50本經典,要看很多注釋本啊,可能需要的注釋本就會高達500本,不然那些經典的理解,會把握的都不夠經典。 好比說什麼老外的很多書都是對柏拉圖的注釋,印度有對什麼奧義書的注釋,國內的很多也是四書五經的注釋一樣。後來的大家都是在這些基礎上做的分析和延展。才形成了至今我們看到的各類思想史。 沒有前人的努力,我們不可能直接到第十個包子。那個例子就是,一個人吃十個包子能吃飽,所以直接吃第十個就可以了,前麵九個不重要嗎?思想史也是這個道理。就跟那個易經差不多吧,人家說了陰陽,後麵生四象,再來八卦,六十四卦。 這些是大道理,我覺得叫方法論吧,方法論都是重復的,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具體的知識體係,要去把握,這個必須得苦功夫,必須要記憶和理解,然後再去實踐、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的時候,還不一定就能產生價值呢,起碼還得有90%的浪費率,最終產生正義價值的那部分,未必有1%。 這就是內卷吧,也是叢林法則。要想過得好,隻能把自己搞成卷王。你不卷,可以做到佛係,問題是有這樣的崗位給你嗎?能穩定一輩子?應該是有的,但是我不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