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遺跡(1 / 1)

經過一路的跋涉,考察隊終於在傍晚時分抵達了目的地——那個隱藏在雨林深處的洞口。   洞口位於一座山的半山腰上,相對隱蔽,隻有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這裡,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寬度大約隻夠容納兩三個人並肩通過。高度則大約在兩米左右,給人一種壓抑但又充滿神秘的感覺。   洞口周圍長滿了各種茂盛的植物,藤蔓纏繞,綠葉掩映,幾乎將洞口完全遮住。   內部黑漆漆的,看不清裡麵的情況。但可以感受到一股冷颼颼的空氣從洞內吹出,帶著一絲潮濕和泥土的氣息。   大家雖然勞累了一天已然是疲憊不堪,但眼中卻閃爍著興奮和期待的光芒。   他看向曾韜,吩咐道:“曾韜,你先進去探探路,看看裡麵的情況。千萬小心,如有問題,盡快退出來。”曾韜回應道:“沒問題。”說著,他拿起手電筒朝洞口走去。   分完工後,隊伍開始忙碌起來。在季佳平的指導下,迅速在洞口附近搭建起帳篷。帳篷很快搭建好,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臨時的安身之所。疲憊的身體得到了短暫的休息,大家開始準備晚餐。   這時,曾韜從洞內走了出來。季佳平立刻迎上前去,急切地問道:“怎麼樣?”曾韜眼神堅定地回答:“整座山的內部是被挖空的,裡麵的空間很大,有一座類似宮殿的建築。不過,我們現在處在神廟的上方,需要攜帶繩子才能下去。”   季佳平聽後點了點頭,對隊員們說道:“大家準備一下,我們明天要深入洞穴內部。”大家聽後都十分興奮,知道這將是這次探險之旅中最具挑戰的一環。紛紛開始整理裝備,為明天的探險做好充分準備。   夜幕降臨,考察隊在洞口點燃了篝火,照亮了周圍的一片區域。火光跳躍,映照著眾人的臉龐,身影在火光中顯得格外堅定。在這個寧靜的夜晚,雨林的蟲鳴聲和微風拂過樹葉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搖籃曲。疲憊的身體在篝火的溫暖下逐漸放鬆,隊員們的思緒開始飄向遠方。   在洞口度過了一夜的考察隊在朝陽的照耀下醒來。新的一天將帶來新的挑戰和未知的探險之旅。眾人整理好裝備,準備深入洞穴內部。   在洞口前集合完畢後,季佳平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不可大意。”然後他揮了揮手,示意隊伍進入洞穴。曾韜第一個帶頭走了進去,其餘隊員跟在後麵,小辛被安排留下來看守營地。沿著曲折的洞穴深入前行。手電筒的光線在黑暗中晃動不安,洞壁上滲出的水珠滴滴答答地落在石板上。洞內的空氣潮濕而悶熱,讓人呼吸有些不暢。前進了大概十幾米,來到了一個平臺,再往前就是深淵,手電筒的光線不足以看到底部,曾濤從背包裡取出了一把信號槍,朝著上空打了一發,隨著信號彈的發射,整個空間被照的亮如白晝,眾人借著光亮,發現整個空間大概有四個足球場大小。在他們腳下,深淵的底部正坐落著一座巨大的宮殿。那座宮殿雖然被歲月侵蝕,但依然能看出曾經的輝煌和壯麗。眾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這得是多麼龐大的工程!   佘誌清,手顫抖著,緊握著相機,努力記錄下眼前的一切。他的聲音帶著急迫和緊張:“快,我們得趕緊下去看看。”   曾濤聽到佘誌清的話,立刻走到平臺的邊緣。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火折子,熟練地點燃後準確地丟了下去。火折子在黑暗中劃出一道明亮的軌跡,然後消失在下方的深淵中。曾濤看著火折子消失的方向,開始計時:“2.8秒,大約50米的高度。火折子也沒有熄滅,說明下麵的空氣沒什麼問題。”   他們所攜帶的繩子足夠長,足以到達深淵的底部。在平臺上,他們迅速設置好了繩結,確保繩子的安全和穩定。曾濤再次提醒大家:“繩子的載重量有限,出於安全考慮,一次隻能下一個人。我先下去,你們隨後跟上。”   按照曾濤的指示,他們一個接一個地來到深淵底部。一開始,在平臺上的眾人離宮殿的距離較遠,隻能看到其龐大的規模。他們以為這隻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宮殿,並沒有過多的細節和特點。然而,隨著他們逐漸靠近,眾人開始意識到這座宮殿不僅僅是規模大,它的比例也非常驚人。每一樣東西都顯得巨大無比,仿佛是為三米多的巨人所建造的。   殷曉萱好奇地問道:“老師,你說這世界上會不會真的有巨人啊,要不然這宮殿怎麼建的這麼大啊?”   佘誌清耐心地解釋道:“關於巨人族的存在,確實有一些傳說和記載。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中,都有關於巨人的故事,比如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族、北歐神話中的約頓巨人等。這些傳說描述的巨人通常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有些還擁有特殊的能力或智慧。然而,這些傳說大多來源於古代的神話和故事,缺乏科學證據證明其真實性。”   “一些學者和專家認為,巨人族可能隻是一種傳說或神話,而非真實存在的種族。但也有一些證據表明巨人族可能確實存在過。例如,《山海經》中描述的誇父族,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被認為是巨人族的一種。此外,在人類歷史上也有一些記載表明存在巨人骸骨或巨人遺跡,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但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和解釋仍然存在爭議。”   “至於這座宮殿,”佘誌清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從它的格局和建築特點來分析。還記得我們在平臺上看到的這座宮殿格局嗎?宮殿的布局設計呈現長方形,外部以黃色的琉璃瓦作為覆蓋物,以中心大殿為主,周邊圍繞著其他院子和附屬建築,形成一個完整而有序的結構。而且墻體用的是夯土墻,這種墻體的質地堅實,不易受損,而且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溫性能。”   李家生興奮地補充道:“這些都是秦朝的建築特色!這座宮殿充分展現了秦朝建築的高超技藝和獨特風格。”   陳光躍揶揄:“顯得你很懂是吧。”   佘誌清笑著點頭贊同:“沒錯,這座宮殿是典型的秦朝建築。至於你提到的宮殿比例巨大,我認為這可能與當時的審美觀念和技術水平有關。在秦朝,建築技術和藝術已經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工匠們能夠建造出規模龐大、比例協調的建築物。此外,秦朝時期,人們對於皇權和國家的崇拜也達到了高峰,因此建造大型建築物也是一種表達國家實力和威嚴的方式。”   “另外,從歷史記載來看,秦始皇是一個極具野心和擴張欲望的統治者,他希望建造的宮殿能夠彰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因此,在建造這座宮殿時,工匠們可能也受到了秦始皇個人喜好的影響,將宮殿的比例設計得相對較大,以突顯其威嚴和莊重。當然,到底是給巨人族建造的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相信我們進去之後就會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