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山自然歷法的第3971年,5月3號(人日)的淩晨,所有國人左手上的軟體電子芯片上的時間統一跳到了5點鐘。 第31座國立人造生育科技園座落於共盟最靠北的六觀市崖洲區一條離大海邊隻有300米的大道旁,背靠著著名的旅遊景點天北山風景區。 園區的主體為3棟30層高的白色建築組成,左右兩棟為子宮培育庫,中間為行政管理中心和孕育機因選擇中心,全部的工作人員936人,配套的智能機器人護理9500組。 從海邊的大道上駛來的兩部無人駕駛汽車轉入了園區的停車場,在頭頂盤旋的兩部警用巡邏飛天機器人發射出的六道強光的照射下,五個身影下車後,快速從容的進入了行政中心的一樓大廳,走過寫有“盟生,盟養,我們與共盟同成長”標語的前壁,與在此等候三名身著白大褂中年男女簡單的握手寒暄後,就在他們的帶領下朝著左側的的1號庫走去。 8人乘電梯直達13樓,先在電梯口的無菌室內,在智能機器護理的操作下完成全身的消毒除菌流程,又依次在機器人的輔助下穿好無菌防護服,再穿過一條25米長的新風走廊,進入了接生大廳左邊的全景控製室中。 控製室的麵積有200平米,正對麵是整副的透明玻璃窗,兩邊的墻壁被全息16K的投影覆蓋,遍布4500平方米接生大廳的數百部全高清16K的攝影鏡頭,把每個角落的情況實時的直播回控製室。 這個接生大廳,現有50名護士和310組智能助理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進行接生工作,一名護士配備3名智能機器護理。 從高科技透明無菌技術製造的人工孕育艙中,把已達到出生標準的嬰兒接出後,會按照共盟的國立標準步驟完成新生處理。男女嬰兒略有不同。 剛出生的嬰兒哭啼洗凈之後,護士就回指揮智能機器護理把他放在一個無菌的不銹鋼托盤上,下麵的顯示屏是馬上就可以看到他的身高與體重。 然後兩個智能機器護理就會互相配合,一個穩定嬰兒的頭顱,機器手指合攏蓋住小朋友的眼睛,另一個就會先在他的左手背上,植入軟體電子芯片,再操作激光封閉儀,掃描男孩子容易有旺盛毛發的部位,,隨後用激光切割人工臍帶和小雞雞的包皮,最後采樣和采血。 完成程序的嬰兒會轉給負責喂養的智能機器護理,穿好小衣服後就可以給他們吸食按喂養標準調製好的,最接近母乳成分的溫乳。 8人在控製室中,一直仔細觀察著左邊投影幕上一名男嬰的處理過程,互相之間有簡短的交談。 20分鐘後,那名男嬰的接生護士帶著智能機器護理推門而入,無菌智能機器手上還有兩個樣本管。 “主任,這就是39710503310526號嬰兒的機因血樣” “馬上上激光質譜儀,國立智擇研究所的專家急用” “好的” “需要多久” “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