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從老先生這裡出來,沈先生和楊銘離開後。
老先生坐在那裡,仔細研究楊銘上書成立中官村科技園區的建議書,還有那份厚厚的考察團資料。
他知道,這些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如今,這一份那麼貴重的禮物就擺在老先生麵前,老先生不得不感嘆。
老先生不是這方麵的出身的。
他先是仔細看完,遇到不懂的,畫出來。
這五十萬字,怕是沒有那麼快看完。
當晚他秉燭夜讀,看完後,再次驚訝。
這個楊先生和帝國集團真的不簡單,楊先生居然已經考慮到未來幾十年後的事,如果真的錯失黃金發展時間,真的會錯失很多。
按照現在國內和歐美,東洋的發展,技術相差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那麼自己也就要在這些時間裡麵追上來,可想而知這裡麵的難度。
他最怕就是不知道如何追趕。
現在楊先生的上書建議,以及那厚厚的考察團信息就起到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深夜的時候,老先生覺得雙眼實在疼痛,才停下來。
接下來幾天,他都在認真研究那份考察團資料。
其中,是以梁伯濤和考察團成員的口吻進行詳細記錄的,包括矽穀前世今生,還有斯坦福大學,以及現在矽穀發展的情況。
正如現在矽穀的半導體技術,已經開始深深影響到各方麵,這讓老先生越加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和嚴重性。
。。。
1980年9月30日。
當晚。
沈先生又來了。
沈先生帶著老先生坐車前往瀛臺。
晚上的時候,楊銘開始感覺到一股涼意,應該是燕京晚上開始冷了。
楊銘來到老先生的辦公室。
老先生也披著一件毛衣。
“老先生,楊先生來了。”
“楊先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關於你那份上書建議和考察團的詳細信息,我花了四天時間,終於全部都看完,不得不感嘆你公司的人才濟濟。”
裡麵多次提到的梁伯濤,還有那個李惠敏,老先生覺得都是人才。
“老先生,香江的人才還算是可以,但是,香江人口太少,人才相對較少。相反國內不一樣,國內十億人口,按照百分之一比例出一個人才,那都不簡單。”
現在國內十億人口,特別是現在放開來生後,未來國內人口會更多,相對應產生的人才會是更多。
即使,一百個人才出現一個人才,楊銘覺得都有上千萬人才,甚至更多。
這些也正是國內需要的。
第六章!
求訂閱!!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