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先下手為強!(1 / 2)

當日下午。

巴希爾在家人的陪同下,坐車離開那家醫院,抵達莫斯可國際機場,坐上楊銘的私人飛機,從莫斯可直飛香江。

此時,香江那邊一家私人大醫院已經在啟德機場做好準備。

這一切,在莫斯可,甚至蘇連來說,是非常讓人震驚的消息。

帝國集團董事長為什麼會是那樣幫助一個陌生的蘇連老人?

沒有人明白。

但是,布魯克,尤裡.羅加喬夫可能還猜到一些。

即使是那樣,在倆人看來,他們為老朋友巴希爾感到高興,如果沒有楊爵士那樣的幫忙,怕是巴希爾真的死在醫院而沒有人知。

現在因為楊爵士的幫忙,巴希爾很可能會活下來。

楊銘在別墅那裡看著窗外。

霍建檸則是在身後向楊銘詳細匯報這件事。

當時,霍建檸和戈爾提起要送一個蘇連患者去香江治療,戈爾還以為巴希爾是什麼樣的人物,沒想到,讓人調查後,發現隻是一個農場退休老人。

戈爾直接同意了。

“建檸,他是人才,值得我們去重視。即使此時他年紀大了,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人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二十世紀初期世界科技的高地,一開始不在美洲而在歐洲,領頭羊當屬當時的D國。

借著先期工業革命的成果,D國不僅成為當時世界科技發展的強國,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但是科技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反作用”,這在二戰前的D國體現得尤為明顯。

D國的科技水平也直接帶動了軍工業的發展,但也極大地刺激了D國軍事擴張的野心。

D國在二戰期間之所以,能夠“橫掃”大半個歐洲,科技因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D國的古斯塔夫列車炮、Go-229轟炸機以及V9係列遠程導彈,這些當時最為先進的軍工產品,在二戰中曾極大地助力了D國獲取戰略優勢。

要不是1933年愛因斯坦攜全家去往M國,D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出圓子彈的國家。

關於D國的科技水平,從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中,有近60%的獎項都是由D國人獲得。

這在現在看來,當時D國科技水平實力,就等同於現今的M國科技。

對於D國的這批頂尖科技人才,當時M國和蘇連都十分覬覦,二戰結束前的1944年,M國專門製定出了“搶人”計劃,名曰“回形針行動”。

M國還整理出了一個1500人的名單,其中,有D國導彈之父的馮.布勞恩,無疑是M國最想獲得的人。

馮.布勞恩曾為D國設計出了著名的V-2火箭,該火箭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導彈。

1945年5月,M軍第44步兵師在巴伐利亞找到了馮.布勞恩和他的設計團隊。

據稱當M國軍人出現在自己麵前時,馮.布勞恩說:“你們找到了我,就是為了得到這種技術(V-2火箭)?”

M國人並沒有客氣,將他和他的設計團隊一起帶回了M國。

雖然M國隻找了“回形針計劃”名單中的700名,但這些科學家對於M國科技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單就馮.布勞恩來說,他到了M國後很快就加入了NASA,其主持設計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為人類首次登月做出了重要作用,他也成為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之一。

歷史上,當蘇連解體,當初那個與M國同場競技的“龐然大物”轟然倒塌。

但即便如此,蘇連在輝煌時期、在與M國開展太空與軍備競賽之時所積累的大批人才仍分布在15個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