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二、三月間,永安集團的股價節節上升,市場間歇性傳出有財團收購永安集團的消息,而永安集團則一再澄清,指稱不知股價上升的原因,並無重要事項需要公布。
然而,3月20日,永安集團第二大股東新佳坡華僑銀行公開宣布,已將所持約4537萬股永安集團股份,全部以每股11.52港元價格售予香江一家華資財團,並已正式知會大股東郭氏家族。
受此消息刺激,當日永安集團股價逆市飆升,升幅達15%,以每股14.1港元收市。
同年3月21日,永安集團股價再逆市飆升超過15%,精於此道者,已料事態不尋常,將有重要事件發生。
果然,當日傍晚,新世界發展從幕後走到臺前,正式宣布已聘請新鴻基國際為財務顧問,準備以每股17港元價格向永安集團提出全麵收購,惟收購須取得51%或以上的控製權才會生效。
新世界並表示,提出收購建議前,已取得27%左右的永安集團股權。由於是項收購事前未征得永安集團管理層的同意,故屬敵意收購。
當日,香江數家報紙都刊登了這條轟動全港的消息:“真正的買家已大白於天下,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當權者為公司董事長鄭玉桐的兒子鄭家春,身份是公司董事總經理。該公司已通過一家名為 Prime Harbour的公司宣布出價17港元收購永安集團股份,涉及資金31億港元。除外,還涉及到多家香江華資家族介入,包括長茳實業集團董事長李加城等人。”
原來,永安集團的表現,早已令身為第二大股東的新佳坡華僑銀行深為不滿,有意將所持25%股權售出。
1990年3月初,新鴻基公司董事長馮永祥向其好友鄭家春透露信息謂,華僑銀行想將所持的永安集團股票出售。
這給正在計劃大肆擴張的鄭家春一個意外驚喜,鄭家春即與華僑銀行洽商有關股權轉讓事宜,結果雙方一拍即合,華僑銀行以低於市價18%的折讓價,即每股11.52港元的價格將所持25%永安股權售予新世界發展,套現資金約5億港元。
新世界發展購入永安集團25%股權後,藉此契機,一方麵繼續在市場吸納永安集團股份,另一方麵數度致電郭氏家族,希望以友善的方式進行收購。
由於未獲任何反應,為免夜長夢多,遂決定先發製人,展開敵意收購。
新世界發展提出的每股17港元的收購價,是永安集團上市以來的最高價。
永安集團 1981年的贏利達1.04億港元,是其業績的高峰,其後因地產市道及永安銀行風潮影響,贏利反復下降,至1987年贏利僅5100萬港元,1988年扣除非經常性贏利亦僅8000萬港元,以每股17港元的收購價計算,市盈率高達35倍以上。
不過,新世界發展的目標其實並不是永安集團,而是其所持有61%股權的永安公司,因為敵意收購永安公司絕無可能,新世界遂將目標轉移到永安集團,希望通過控製永安集團而控製永安公司。
新世界發展垂涎的是永安公司名下龐大的貴重物業。當時永安公司至少擁有上環永安中心、中區永安大廈、油麻地永安百貨現址及毗鄰的富都酒店,另持有尖東永安廣場7.7萬平方英尺商場及南洋中心3.8萬平方英尺商場。
其中,僅上環永安中心樓宇麵積就達60萬平方英尺。
對此,香江資深股評家思聰先生的分析是:“1987年12月,永安(公司)手上物業賬麵值 11.9億港元,其中8億港元是 1981年價格入賬,1億港元是 1981年以後,3億港元是 1972年價格入賬並經減折舊。以商場市值計,1972年至今升值 10倍,1981年至今升幅是一倍,如以上述比率計,永安(公司)手上物業估計47億港元,較賬麵值高出 35億港元,換言之,永安(公司)如把手上物業重估後股東資金是47億港元或每股永安(公司)值16港元。”
思聰感慨地表示:“如此巨大的資產在現任董事局管理下,1987年隻能產生9000萬港元純利,自然引起別人垂涎。”
據市場傳聞,新世界打算在收購永安集團後,安排(中區)永安大廈、永安人壽大廈、萬邦行及德鋪道中兩座永安大廈中間的廖創興大廈一並拆卸改建。
這個麵積達3.73萬平方英尺的地盤如果重建,以地積比率 15倍計算,可興建56萬平方英尺樓麵的商業大廈。
屆時加上永安中心、新世界大廈及其擴展部分,新世界發展在中環就有將近百萬多萬平方英尺的商廈作收租用途,規模可不小了。
至於永安集團旗下的銀行投資、人壽保險公司及其他隻有虧蝕或贏利低的公司,新世界發展則準備賣回給永安郭氏,讓他們“繼承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