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1)

榮總編的早餐一向講究。時間,七點鐘——收音機開始新聞聯播的時候,數量和品種,兩個雞蛋和一杯咖啡必不可少——一是保證質量和營養,二是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其他食物酌情配置。一般是離休在家的老伴在他起床前就都擺放在桌子上的。一邊聽著新聞聯播一邊吃著早餐,吃完了,新聞聯播剛好結束,報社的班車正好到樓下。時間大都相差不到五分鐘左右。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嚴謹、準時、高效。一年以前,班車司機由“企業經營時報”的小王換了“信息周報”的小齊以後,他的這一雷打不動的,幾十年如一日的習慣有幾次竟然被動搖了。誰能想到再有幾個月就離休了,又要在事業上作一次拚博?誰能想到文藝部主任一乾就是十幾年,又要擔起總編輯的重任?自己被推到這一步純屬偶然,按“信息周報”的規格,總編輯必須是副局級,按理說,於詩風自己是雖副處,但作為發起人,和“企業經營時報”國際部的劉純是新聞研究班同學,私交密切,是現成的副局級,明擺著的最佳人選,可上邊就是不用。讓榮總補了缺,個中緣由不言而喻。這是約定俗成的套路,下屬忌諱的就是私人關係相濡以沫,最佳配置莫過於勾心鬥角互相牽製。自己作部主任的時候,對下邊不也是這麼編排嗎?   開始的那些日子榮總編總是夜不能寐苦思冥想,幾次早餐因晚間失眠而延誤。以前和上上下下的關係是走鋼絲,現在到了“信息周報”是拳擊衛冕戰。對手年輕氣盛,稍不留意就會敗下陣來。但隻要挺住,保證先不被打倒,最大限度地消耗對手的體力,憑著經驗就會衛冕成功。一年以來“信息周報”總算有了些起色,已經幾次了,在新聞聯播的報刊摘要裡,他聽到了“據‘信息周報’記者報道……”。“信息周報”的沉浮與他息息相關,決定著他畢生事業的句號究竟劃在什麼地方。   新聞聯播節目裡的“報刊摘要”是榮總編每天最關心的,隻要一天沒有“信息周報”的稿件被選播就會使他不安。   這天早上,老伴來收拾桌子的時候,看見兩個荷包雞蛋他隻吃了一個,不用問,今天的廣播裡又沒有“信息周報”。   “你姐那孩子又來找過你啦,要不要再想想辦法……”老伴小心地說。   “想什麼辦法?不行。”   “他就那麼差?我看他畫畫得好可以嘛?”   “再可以也不行。他要不是我外甥,差點都沒關係,讓他死了這條心吧。”榮總編揮揮手示意老伴別再打擾。婦人之見,他看著老伴的背影想,有人正巴不得自己的外甥進報社呢,比如於詩風。然後就彼此彼此、同流合汙、誰也別說誰?沒那麼簡單!   他慢慢地小口呷著咖啡,開始想自己的心事。   看來於詩風有的話也不全是出於私利,有點道理。一年以來,“信息周報”堅持把每期報紙送到廣播電臺待選,但選中的概率卻不高。顯然,和其他大報相比“信息周報”的稿子份量不夠,熱點抓得不準。“信息周報”缺少精尖人才的劣勢是明顯的。可人才難求,近期還不能指望國家分配,自己這方麵的人選不多,而且年齡段相對偏高,除非同意於詩風的作法,把人事權從部裡轉到報社,由他負責去網羅人才。於詩風身邊有一批當今新聞界活躍的少壯人物,沒人會懷疑他戡當此任。可是,經理部已經被於詩風抓在手上了,人事權再讓出去,自己這邊就有失控、被架空的危險,這需要慎重考慮才行。幾十年生活的磨礪、磕碰,榮總編養成了對人對事兒不輕易相信,多問為什麼,有所防範的習慣。   離班車來還有幾分鐘,榮總編點了棵煙抽著。   “信息周報”要立住腳,在競爭中爭取主動,先得想辦法掙錢。計劃外的事業單位,這是三家主辦單位共同給“信息周報”定的調子,說穿了就是自負盈虧自謀生路。這對榮總編來說無疑是個新課題,也是個難題。相對來說於詩風進入情況要快的多,感覺上、觀念上也新銳的多。那麼,放手讓於詩風去乾,承認自己對此力不從心,甘當一個傀儡式的總編嗎?想都不應該這麼想。   榮總編真的在學,在偷偷地學。向一些其他新聞單位當頭兒的老上級、老同事、老朋友谘詢,突擊式地看了有關的書,包括從於詩風那裡,他一年來學到了不少東西。   班車的喇叭在樓下叫起來,榮總編下了樓。   班車駛過華北工業部機關大門的時候,榮總編在想:   “信息周報”應該以廣告效益為首要目標,特別是在現在的初創期。不用過分擔心有些人從中攙雜個人目的,報社還是拿大頭嘛。依靠華北工業部在各地的“腿兒”建立辦事處和記者站,把廣告效益擴展到全國。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用優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專門人才、有誌青年加盟“信息周報”共創大業。國家分配指不上也好,分配來的大學生不一定就能發揮作用,能乾還不行,還得肯乾、愛乾、有事業心。條件不好同樣可以有所造詣,有所成就。自己一個工會小通訊員當年不就是靠了刻苦努力才到了“企業經營時報”的嗎?年輕的那會兒,就是一個心思,要乾這一行,多難也要乾,乾定了。有這麼一股勁頭,不就乾成了?   老梁來反映,新來的時光廣告拉了不少,乾的很有聲色。這讓榮總編頗為得意。   同意時光來試用於詩風曾老大的不滿。理由是,時光沒有學歷,沒有轉乾,沒和報社其他核心成員商量,連招呼也沒打。的確,這裡麵有感情因素,但絕沒有私人關係。隻是看著時光想到了當年的自己,有點猩猩惜猩猩。不管怎麼說,現在時光給自己爭了麵子。不管怎麼說,自己來了以後,在人事上沒循過私情,沒有任人唯親。比如說外甥李根想來自己就是沒有鬆口;和程誌仁的父母那麼多年的老同事,他想來也是組織上安排的,不是自己拉他來的。在這一點上就比你於詩風說話硬氣。   至於報社裡對時光的那些議論,有必要計較嗎?一個年輕人,缺點有,優點也有。關鍵看是不是能乾、是不是肯乾。倒是於詩風態度讓人不放心,變的太快。別是虛晃一招後邊來記重拳吧?於詩風是個聰明人,不會輕易說別人好話,得留神。   初春的BJ,馬路兩邊的樹木隱隱露出了新綠,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天氣不錯,陽光明晃晃的,車水馬龍的市區馬路上,往來著行色匆匆趕著去上班的人們。   又是新的充滿各種較量的一天開始了,從來在班車上不抽煙的榮總編點燃了一棵煙,深深地吸了起來……   有幾件事兒和於詩風僵持不下,今天應該抽時間再談一次,榮總編想。比如在對待試用人員的問題上,於詩風關於以正式辦進報社為誘餌,刺激試用人員多拉廣告的說法別有用心,上次談的時候就不應該讓步。確有才華,有事業心的,就應該及時調入,怎麼能是誘餌?這是火災隱患,燒起來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一把手。還有,既然報社是自負盈虧就要搞活動,搞活動就要依靠部裡,依靠部裡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建立的辦事處和記者站,而且要給甜頭刺激積極性。要說誘餌這才是誘餌。你於詩風說不妥,可事實證明是有效的,西南剛成立的記者站已經打來了電話,當地一家企業有意讓“信息周報”牽頭在BJ組記者團,由企業出資去采訪。這筆帳閉著眼就能算過來,輕輕鬆鬆就能有幾萬元、幾十萬的收益,還能聯係首都新聞界同行。這事兒是不太正規,可眼下都這麼搞,大家心照不宣。隻要不過於張揚,應該不成問題。於詩風卻說這是小打小鬧,非要報社參加他聯係的什麼國際釣魚節。不用說一定又是和他那幾個新聞少壯們捏咕的。   班車開進報社大門,榮總編望著編輯部二樓的窗戶想,今天再談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分寸,不能讓於詩風感覺自己是一種妥協和讓步。這個報社是一個人說了算。這一點決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