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來到鄂工學院已經小半年了,該去的地方也差不多也都去了。沒去的地方始終也沒去,這是個人的愛好使然。 夏亮的鐵子秦怡與夏亮沒有成為人人羨慕的一對,卻成了人人熟知的“好哥們”!這成為了131班的一段“佳話”。他們的事跡告訴大家,一對處不成沒關係,還可以自成“一對好哥們”的。這是一種新的選擇,沒有嘗試過的才子佳人們可以大膽嘗試,屢試不爽。 福建抗把子——黃東,終於給自己的好兄弟——破羅,羅興然。介紹了一個俏佳人,小鳥依人不說,性格還是出奇的好,顏值在線、品行在線、性格都在線,還是同一個係的大二學姐,這配置可以說十分的難得了,這讓破羅心裡那時美滋滋,自己的幸福大業終於開始了,為此破羅沒少請黃東去“重慶小炒”搓一頓。 黃東自己講話了:”哥們說話必須得靠譜,說到做到而已,不必客氣。做為福建老表,說話不算話,那怎麼行?哥主打玩的就是一個真實靠譜!” 對此破羅對黃東的評價是:”還算有良心,沒有真正的做了“有異性沒人性”的“小人”,做為自己的福建老鄉,黃東總算沒有給福建人丟臉。對得起自己向黃東的“苦苦哀求”與“真情求助”! 沒來鄂工學院的時候,李茂以為大學食堂和高中食堂一樣,吃飯是必須有餐盤或者至少是自己用飯盒吃飯的,來到了鄂工學院以後,李茂那真是大開了眼界。因為什麼大開了眼界呢? 請待慢慢道來,記得那會剛來學院,在學校的學習剛剛進入狀態,中午去吃飯吧,好家夥,沒見到有餐盤啊?這可急壞了李茂,隻見大家一個個手拿兩個塑料袋在出餐窗口排隊,李茂見到這幕,心想:”what's' up ?(什麼情況?)竟然沒有一個人在用飯盒或者是餐盤打飯、打菜。這是什麼節奏? 等李茂仔細觀看了1分鐘,終於明白了:原來塑料袋就是進食的工具啊!這真是新媳婦進家門——頭一次見到這樣的新奇的“進食餐具”。 李茂講話了,沒見過沒有關係,有樣學樣就可以了,他也到大部分學生們取袋的地方——餐廳門口側麵的墻上,“噌!噌!”扯下兩個塑料袋,在餐廳門口的一次性筷子處取好筷子,就開始了排隊打飯、打菜。“入鄉隨俗”說的就是這個啊!李茂隻用了不到1分鐘時間就熟悉了這個特殊的進餐工具的使用方法。 等完全熟悉了鄂工學院的“進食文化”後,李茂覺得,這個吃飯方法或者說吃飯工具——塑料袋,確實是十分方便,打好飯菜,可以在食堂直接吃、也可以帶回宿舍裡吃。如果在食堂裡吃,把飯菜全部吃完後,塑料袋、筷子往回收的垃圾筒一扔,到水龍頭那裡把手一洗,再揮一揮衣袖,那真是不帶走一片塵埃。 即使回到了宿舍裡,也是相同的場景,把裝菜的塑料袋往飯盒內一扔,把裝飯的塑料袋往宿舍的寫字桌上一扔,一次性筷子一分,快樂開造,吃完吹泡泡。吃完飯後,把塑料袋打個扣,往門口前的垃圾筒一扔,那真是動連續、瀟灑無比! 唯一讓李茂覺得有點不妥的是,這個塑料它屬於不易降解的物質,這樣一個學樣,有上萬的學生,成年累朋所造成的白色垃圾,如果不能回收,那對環境的汙染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可是學院就是這麼個環境,學校沒有主動去改變這個現實,李茂一介普通學生,也無力去改變這個現實,也許學院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也許是李茂過於敏感了。 不過在當時來說,“塑料袋”這個特殊的餐具,確實讓很多學生,感覺吃飯挺方便或者說讓學生們感覺,多年都在使用的飯盒沒有了用武之地。 說到了當地的食物,李茂剛來時就覺得自己很喜歡這裡的食物,這裡的食物是偏甜、正好適合李茂的口味,而且當地炒菜也是用菜籽油居多,那炒完後的菜是油而不膩,香甜可口。配上魚米之鄉的富產之物稻米所做之蒸米飯,那真是人間絕配。 李茂現在所在的當地,鄂省XG市,也就是李茂大學所在地,還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麻糖,米酒。這可是當地的特色吃食。麻糖是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配以花生,焦鹽,杏仁等,製做而成。甜而不膩,香脆可口。 而米酒也是當地一個特色食物,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特製的酒曲——蜂窩酒曲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製成的。北方西北那邊也有這個食物,隻不過叫法不同而已,北方叫醪糟。不過喜歡它的味道的還真是不錯的一個小吃,入口滑綿甘甜。 不得不說,孝感真是李茂夢想之中的飲食天堂,真是為李茂的口感而量身打造,雖然自己所讀學院和專業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但當地的飲食確實真是恰巧就是李茂的菜。對比如今的特價,李茂入學所在的2003年時的物價可以說真的是非常的良心了。 不在學校裡麵吃飯,出去吃的話,每個人開銷不會超過5元錢,大部小餐館裡的菜基本3-5元,米飯還是免費吃的,還是量大管飽。即使是好一點的魚菜,也不會超過10元錢。吃個千裡香的麵,也就是2.5元的樣子。看如今年代畢竟不同了,對比過去的情況,如今隻能說物是價非了。 大部分的時間裡,李茂還是在學校的食堂裡吃飯的,畢竟對比外麵的小餐館,學校裡的飲食更具有性價比不是。可以省點毛爺爺,還是主要的問題。 學院裡特殊的“進食工具”的使用還在繼續,也許還要持續,起碼現在學生對於“塑料袋”這種工具的使用還很普遍,他們暫時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對,也許以後在哪任校長的努力下,會改掉這個看似方便,但實際不太環保的進食方式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就不是李茂所能左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