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句詩,是我從一部名為《達摩祖師傳》的電影裡聽到的。相信聽到的人都會對這句詩產生疑惑吧。終其一生,我們似乎終究得直麵自我,最終為自己的一生做一個注腳,為自己在人世間畫上一個暫時的句號。 這世上真的有輪回的說法嗎?不知道,不可說。問題是有又怎樣,沒有又怎樣?並不耽誤我們這一世,活在人世間。既然好不容易來到人間,我們似乎得思考些什麼、做些什麼、向世人展現些什麼,方不枉來人世間一趟。 以前學過物理化學生物,似乎在告訴我:這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一些基本單元構成,諸如分子、原子、誇克之類的。這些基本物質,是不會消失的,由於某種隨機性偶然地相遇、碰撞而後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新物質。(這種“隨機性偶然結合”,可稱之為“因緣和合”。)就像積木一樣,可以隨機拚成房子、車子等等一切你想的到的東西。 哇,這樣一種“世界由物質構成”的視角,讓我對世界和生命萌生了新的想法。它似乎在告訴我,生命之所以成為生命,是由一些基本物質“因緣和合”而成。我們未出生前,其實就是這世界中一些基本物質,由於某種隨機性,將這些基本物質結合在了一起,最終誕生了一個“我”。 但是你說這種“隨機性”真的隨機嗎?也未必。人與人隨機地相識,然後男女隨機地相戀,而後隨機地相知,而後隨機地結合,而後隨機地形成了“愛的結晶”--受精卵,而後受精卵在子宮隨機地發育形成胎兒,而後在十月之後隨機地脫離母體誕生於世....這一路隨機下來,有多少物質參與了“生命”的構建。所以啊,出生並不易,隨機而成的“緣”堆積起來似乎造就了必然的“果”;又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不經意間推動著出生這整個事件的進展。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待生命,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生命是物質的,從物質中來,在物質間成長。生命的延續,需要物質的灌溉。其次,生命本身是彌足珍貴的。因為生命的形成過程如此不易。 也許,“未曾生我誰是我”,這些基本物質都可能是“我”吧。他們原本就像幽靈一樣在世間飄蕩,因緣相遇最終形成了“我”。 就這樣,小夥子不知所以地誕生了。就叫他成晨吧! 可是,為什麼成晨這小夥不愛說話呢?當然有原因啊!接著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