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商場開始逐步在各個中小城市興起。可能也是促進商品經濟的一種手段,有的路段甚至有幾個商場。 記得有個商場開業,民眾為了獲得開業贈送的雨傘,把商場前的廣場都擠滿了。甚至出現了為了爭搶一把雨傘大大出手的局麵。 商場內電梯上人頭攢動,除了購物的,更多的是看熱鬧的。大商場畢竟比小雜貨店華麗多了。人群中也不少扒手,在萬元戶都是稀缺頭銜的年代,有些人在電梯上擠個三四個來回,就成了眾人羨慕的萬元戶。 多少了解點商業邏輯的我,從那一年開始了預見未來。我預見購物方式進化後的模式,購物不是在商場,也不是在超市,而是在家裡。由於知識,技術的限製,始終想不通結算如何實現。但商品配送的方式完全一致。我預見的是人力三輪車,現實是電動三輪車。10年以後,有個感想敢乾的人,實踐出了我的想象。 看年輕美女工作地點,就知道時代經濟的主流。那些年找個尋呼臺工作的女友,好像是一般青年成功的標誌。別人用幾塊錢一個的電池,而我隻是用五毛一個的,照樣能用,街上偶爾看到有人拿著大哥大。那時候我看到了彩屏的遊戲機,感覺未來的通信工具應該具備電視、收音機、錄音機,通話,觸屏等多功能於一身的。同期,歐美已經在往這方麵努力著了。從想象的智能機到用上,又是10年時間。 接下來的時間,我預見未來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時間被各種生活的煩惱所困擾,被現實打敗了。最接近踏上歷史潮流的兩次機會也被我輕易的錯過了。一次是網購興起前,終於有錢擁有了自己的電腦,別人都在研究如何網賺,而我的注意力卻被動作電影分散了。嚴重到別人到我辦公室找我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看電影。還有一次是,有個知名企業想要詔安我,被我高傲的拒絕了。盡管時代變革,整個行業都完了,它卻依然存在,舉世矚目,甚至還成了景點。 最近一次預測未來,是網購後期。經濟相對繁榮,人們的精神食糧需要改善。短視頻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媒體。當時試圖攛掇著朋友組建團隊開始拍攝,朋友看不懂,我又沒有資源不了了之。5年後大家熟悉的各種視頻平臺開始興起,我再次錯過創造未來的機會。 有些人預見未來,有些人跟隨未來,有些人創造未來。未來什麼樣,來源於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