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節麵具風波(1 / 1)

我要你活著 四都中學 3766 字 2024-03-17

菩薩走了,我留在了寺廟裡,因為我的帽子能發光,而且還能照見自己身邊20米範圍,已經是合格的向導,而且我是菩薩引導出來的向導,先天級別高,因此受到寺廟的特別關照。我被認定是那種有慧根的向導,將來是主持或者大導師的接班人。   向導級別的晉升不用走後門,隻要修煉到家,向導的身上會多出幾條線段出來,從左右手的肩部,相當於是八爪魚的觸手,這樣的觸手不僅僅是晉升的標識,也是自保的關鍵。想想,多出來的觸手不就可以像八爪魚那樣抵擋外界的攻擊了嗎?甚至它們還可以用於還擊,用甩鞭子的形式,不過,這個是要練的。隻有到小導師那樣級別的向導才會開始長出“觸手”,也才有條件控製意念,學習像使用手那樣指揮鞭子。   阿城是我的第一個小導師,被安排指導我的有關寺院的生活規儀,包括行住坐臥、與別人交往、修習行禪坐禪、細觀呼吸等等。還要教導怎樣穿衲衣、乞食、誦經和清洗缽。有些我已經被菩薩教會了,但流程就是這樣,一項也不能缺,寺廟的教導還是很傳統的,說得直白點就是死板和教條。為此,我連續好些時候,沒能離開過阿城身邊半步。阿城是個好導師,全心全意地教導,知道我對有些日常工作不上心,教導我說:“你要知道自己如要將這一切做得自然自在,非要多年的磨煉不可,不是一次性就能過關,也不是練一次就符合要求的,修行就是修內心而不是修形式。這比如誦經吧,不多誦讀幾遍經文,你能背下來嗎?即使背下來,你懂得裡頭的深意嗎?不要嫌棄這些日常的普通修行。”   阿城雖然是這麼教導的,但考慮到我的積極性,他還是在一個月後,讓我接受藝術培訓。這時候的小導師是六指,他是女王的禦用琴師,特長是三弦琴。他負責的主要方向是王宮的執勤,他的專長是詠誦、樂器演奏。   詠誦主要是誦經用的,畢竟要傳道,誦經必須好聽,不能像烏鴉叫,這也是藝術。向導的詠誦不是學習表演藝術,在向導眼裡,表演藝術屬於娛樂範疇,那是演員的工作,跟修行剛好抵觸。   詠誦必須建立在能背誦經書的基礎上,並配上三弦琴和笛子、木魚、鐘鼓,有音樂美,能讓普羅大眾欣賞並陶醉,從而起到教化的目標,因此詠誦技巧被放在向導修行優先的地位,也是超然的地位,是向導的第一個必修學科。   六指讓我選擇一門樂器,我挑的是笛子,因為碰上了抗議活動,我覺得自己需要一件武器保護自己,笛子最像判官頭上的判官筆,即使沒有那麼大的攻擊力,拿在手上,給對手的威脅意識也不小。我是這麼想的。可見我潛意識裡有不安全感。   麵具製作也是必修課,雖然它跟向導的工作息息相關,這個異世界能通過一場場戲劇,把觀眾或者演員本身的執念或者怨氣排解出去。隻要排解成功,那就叫功德圓滿,魂靈就壽終正寢,心安理得地接受被分解的命運。   別小看麵具的製作,隻有向導能做,其他人做不來,也不允許,因為沒有向導這樣的光芒的照耀,在一片灰蒙蒙的昏暗中,製作這樣一個麵具無疑是亂塗亂畫,很容易變成嚇人的魔鬼麵具,戴這樣嚇人的麵具會被當成偷渡客或者怨靈而被人打死。   這個異世界沒有任何電子產品,人們的娛樂生活跟古代差不多,除了貴族的舞會和一年一度的假麵節之外,戲劇表演幾乎是所有民眾最大娛樂,而且因為劇情往往是某個人執念寫成了,跟某些魂靈的執念類似或者相關,因此有了承擔著排解怨氣的重擔,是個很嚴肅的事。   這個異世界的戲劇類似於跳神,麵具必須得到寺廟的加持,因此,所有的麵具都是寺廟做的,製作者還得在麵具背後刻上編號和自己的名字,以便於回收和監管。   麵具的誕生也伴隨著這樣一個負麵問題,即如何識真的臉和麵具的問題。這個事放在陽間,根本不是問題,在這個灰蒙蒙的世界裡,這個問題就成了大問題了。我先前說過,我們紙片人的視覺並不可靠,聽覺比視覺可靠。可是要是有人能模仿他人聲音呢?那麼造假就比較容易了,一般人在三米之外就很難辨認那人是不是戴麵具,除非看對方的後腦勺。可誰又會注意人家的後腦勺呢?除非那人是警察,而且剛好是在搜捕通緝犯。   當然,還有一種最可靠的辨別方法,那就是讓造假者處在向導的光線下。在光明中,任何偽裝的麵具都會露餡。可是,哪個騙子或者罪犯會選擇在向導的光明裡實施犯罪呢?因此可以說,麵具的誕生在事實上幫了罪犯和投機分子的忙,屬於幫兇,很多投機分子相準了這個缺點,在假麵節鬧事或者作案,這讓每年的假麵節都有一次混亂,也讓女王國持續處在混亂不安之中。   本來這種事是可以避免的,隻要寺廟做好的麵具都上繳,由東門判官負責管製,就像管製槍支彈藥那樣管製。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隻要是人總會有私心,在領取麵具的演員和東門的管製之間的傳遞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漏洞,每年的麵具收繳工作總會丟失一兩個麵具,以各種緣由,比如被盜。每次遺落的麵具都意味著一起案件的破獲和一起善良人被害的事件。因此,麵具的存在成為罪犯的溫床,為他們的作惡提供了庇護。   麵具製作副作用如此大,有人用它來作弊,甚至犯罪,這就讓向導與警察、判官產生了矛盾,因此,警察對向導有些不滿,認為他們那些負擔都是向導製造的,向導是這個世界麻煩的製造者。這種錯誤認知也被人利用,被抗議組織利用,成了反對向導的一大理由。   可是這個異世界的娛樂生活不多,看戲和表演是人們最大的娛樂,如果沒有戲劇,沒有假麵節,這裡的生活就顯得太無趣,並因此產生過一次大的風波。這就是矛盾啊。總之,麵具必須存在,表演不可或缺,同時投機分子也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戲劇不可或缺,專職的演員的地位就提高了,在四等階層中是最高的,明星演員甚至可以跟貴族平起平坐。這是演員的榮譽。   演員戴著麵具,這樣的戲劇跟皮影戲的表演差不多,活動空間有限。盡管如此,配上聲音的戲劇仍然活色生香,再加上各種扁平快的浮誇劇情設計,這樣的表演很受不想思考或者沒多少文化的人們的歡迎,人們就像刷抖音那樣喜歡戲劇。   觀眾喜歡戲劇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可以參與戲劇表演,當群眾演員或者花大價錢買一個配角。當群眾演員,不要錢,劇組提供夥食;配角需要買,因為得請專業的老師做專業的培訓。   很明顯,戲劇生意是這個王國第二大的生意(第一大是香料和藥水),但戲劇的盈利空間是最大的。於是全國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劇團。大劇團不是流動的,小劇團則可以到處走,滿足那些底層民眾的精神需要。當然,娛樂不是沒有成本的,每出戲劇都需要門票,越有錢的人看的都是大劇院的傳統劇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心裡的執念越得不到解脫,小劇團很土,劇情借地氣,很多老百姓看了都比較感受,執念得到化解,也得到解脫。所以,貴族的人總是變動不大,依舊怨念深重,那些沒錢沒勢在一片嬉笑怒罵中紛紛變成光粒子,美了劇場,也感動了大家。   當然,貴族是更貪戀這個異世界的權勢,也許他們喜歡傳統劇目不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而隻是想純粹的娛樂,並不想真正解脫,根本不是怨念的問題,而是他們刻意回避危險劇情或者現實的接地氣的劇目。   無論如何,每次大劇院有新戲出來,基本上都是滿座,剛開始的幾場都是訂不到票。   王城的大劇院隻有一個,其它的大城市也被限定一個,因為麵具副作用的問題,更因為裡頭的財富分配問題。這樣,造成了大劇院裡的演員外流,偷偷到小劇院裡串場,甚至把他演的劇本透露出去,因此,每隔幾年,大劇院的戲劇總出現盜版情況,知識版權得不到保護。為此,女王國隻好限定五年的知識版權,這個限製沒能保護創作者的利益,因此,新劇總是稀缺的。   當然,普通民眾喜歡大劇院的戲,那隻是羨慕心理,雖然沒有感動,但顯得高端,上檔次。   戲劇的市場很大,這樣就催生了民間表演團體,民間團體是沒有麵具的,他們也不靠麵具表演,他們靠肌體表演,被稱為馬戲團。他們的表演形式不多,主要是危險的表演,比如摔跤、雜技、模仿野獸等很強專業性,除此之外也就是鬥鬥嘴、說書等文戲,這樣的表演被稱為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