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看了那麼多閑書,何止聽說過,他還知道,有些人老是喜歡說,皇帝身上有真龍之氣,百邪莫侵……
“就如臣先前說過的,氣數越強,越難對付,能引山川河流之神、引萬民愛戴之意、再引大軍殺伐之氣護身。如此,地盤越大,越是安全……
無論是陣法,還是妖術,有氣數撐著,就落不下來。就算強行為之,也能有還手之力。
隻要頭腦清醒,一靈不昧,以主公的血氣武藝,自然無所畏懼。就算是真正的仙人來了,誰生誰死,還得拚上一拚才知道。”
郭嘉身形雖然文弱,一看就是手無縛雞之力,說起這事來,倒是多了幾分英武殺伐之意。
“當日高祖提三尺劍,斬白蛇,當然並不是斬的真正蛇妖,而是氣運之爭,斬的就是白帝之子,奪其氣數,方得漢室天下。”
“那柄赤霄劍,就是炎漢無邊氣數。”
張坤聽到這,也有些明白了。
“因此,不能打曹操,又得多多打下地盤,收攏人心,壯大氣數……”
“沒錯,北麵已然太擠,袁紹和曹操正磨拳擦掌,必有一戰,此時無論幫誰,都是敗筆。不如安心發展徐州,此南北水陸要地,四方通達……
揚州袁術兵疲,幾經敗戰之後,兵無戰心……遣一良將,由廣陵出兵,即可取得淮南、廬江兩郡,進可經汝南,直攻南陽,內鎮荊襄,北望洛都。
退可進揚州,橫掃江東……
如今孫策根基未穩,與各世家豪門相互攻伐,又與袁術貌合神離,正是用兵時機。
主公以精兵入江東,袁術兵疲,孫策兵少,絕難與我等交鋒……
隻待袁曹大戰開啟,我等收攏江東,橫掃荊豫,再北望中原。
不管袁紹和曹操誰勝誰負,都要麵對咱們數十萬,甚至百萬大軍的攻擊。
到時,兵鋒北指,氣數滔天,又有誰能抵敵得住?”
郭嘉仰首又喝了一口灑,神情略現狂態,哈哈笑道:“袁術塚中枯骨,實乃不堪一擊,揚州膏腴之地,豈能放手不取。如今天下興兵,各依大義,唯袁術不知死活,稱孤道寡……
主公興兵之時,可以漢室忠臣名份,清君側,討不臣,不但可以直接攻打袁術,更能以救援天子的名義,攻打曹孟德,占據大義。”
這話張坤也聽懂了。
袁紹當日起兵之時,名義上也是奉宗室劉虞為皇帝,不承認董卓所立皇帝的正統性,算是從某個方麵,占據了大義名份。
而曹操玩得更狠。
直接搶走了漢獻帝劉協,打出的旗號是“奉天子以討不臣”,皇帝都掌控在他的手裡,他想打誰就打誰,說誰是反賊,那就是反賊,天下才能之士盡往投之,占盡了便宜。
所以,曹操行的是堯舜之道,大功告成那日,直接讓漢獻帝退位讓賢就是,把後路都想好了,端的是如意算盤。
這也是大義。
郭奉孝給張坤獻的計謀,既不能學袁紹那般另立天子,徐州這裡不單沒有劉姓宗室,就算是有,比如劉備,也不能立。
一旦立了天子,張坤又沒有袁紹那般四世三公的威望,隻要敢立宗室,要不了多久,人心全都被宗室搶了,那就很搞笑。
當然也不能學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手裡沒有天子。
那麼,就取第三條路,另辟蹊徑。
直接承認漢獻帝的地位,指責曹操與袁紹等人:天子尚在,就興兵攻伐,這是謀反。
所以,他們都是奸臣,都是賊子,自己可以清君側,直接發兵。
首先第一個打袁術,那更好了。
這位已然稱帝,把漢室天子的臉麵踩在了腳底下,天下諸侯不知多少人想打他,而且,還不擔心百姓說什麼不對。
反正,無論是誰興兵,無論喊的是什麼口號,隻要打袁術,那絕對沒錯。
“以大義之名興兵,且取江東和荊襄之地,北望中原,再與袁紹或曹操一分高下。”這就是郭嘉給張坤定下的戰略。
聽起來,似乎很可行。
地盤擴大之後,人心歸附,兵精糧足,就可一戰功成。
南麵和北麵,就分成兩個戰局。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不相擾。
對張坤來說,是好事。
至少比攻入兗州與曹操死拚,鬧得後院處處起火要好得多。
不過,這條方略,對曹操來說,也是好事啊。
給了這位梟雄一個喘息的機會,讓他得以全力對付袁紹。
勝則兵鋒大盛,勢力大漲。
敗了,自然什麼也不必說了。
‘難不成,這是郭嘉有意為之,就算身處徐州,也為故主盡上一番心力?’
這個念頭隻在張坤的腦海裡轉了一圈,隨即強行抹除。
不管郭嘉是怎麼想的,是為了徐州也好,是為了故主也罷。反正,這個謀略本質上是沒錯的。
如果時間還拖得長點。
張坤甚至可以把江東和荊襄之地拿到手裡之後,分派一支軍馬,把益州劉章也拿下,全取西川。
到時,三分魏蜀吳的國土,就有蜀吳兩國掌控在自己手裡,還占據了魏地一部分重要關卡城池。
曹操怎麼跟自己打?
當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先前郭嘉所說的擔心“仙師”來襲,陣法埋伏的事情,隨著領地急驟擴大,此事也迎刃而解。
他不是說了嗎?
當氣數大漲之後,無論是陣法,還是仙法秘術,想要攻擊到自己,那都是難上加難,基本上就不可能得手。
這也是後來,當三國鼎立之後,劉備、曹操、孫權再沒有生命危險,再不會被人暗算的原因了。
除非生病,或者自己老死。
像孫策這般死得不明不白的情況,再也不可能發生。
……
求月票。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