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勸世之1(1 / 1)

中正詩詞 中正評詩 2021 字 2024-03-17

勸世   秀蟬知了惹人惱,   數載龜縮羽化嚎。   用藥傳宗天定命,   煎炸燴炙腹中消。      秀蟬知了,可以作為一個成語用。      釋義:蟬叫的時候,有些人會覺得它就是在作秀,總是在叫“知了”。蟬因為聲帶發育不正常,所以,發出的聲音比較難聽,一般人都不大喜歡。   蟬有兩千多個種類,活得最長的蟬,有十幾年的。蟬的幼蟲剛剛孵化出來的時候,就會鉆入地下,棲息在土中,靠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生存。它們羽化後,就會發出求偶叫聲,等到交配完成,生命也就快到盡頭。   蟬殼,可以被用作中藥材,以此來緩解咽喉乾癢、疼痛、乾咳等癥狀,還可以用於蕁麻疹,風疹等病的治療。   另外,蟬也是一種美食,煎炸烹炒都可以。   貌似,這兩種用途,就是它們一生注定的命運。   其實,在古時候文人的筆下,蟬象征愛情長久、腰纏萬貫財源廣進、參禪悟道品性高潔、名利雙收、一鳴驚人,復活,或者永生,總的來說,算是一種吉祥的代表物。   不喜歡蟬的人,可能是不喜歡蟬的叫聲吧,比較刺耳。   雌蟬因為身體構造的原因,不能發聲,被稱之為啞巴蟬,雄蟬發聲的部位在腹部,像一個鼓,因此發聲不是很好聽。   當代格律詩人鄧世廣就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站得高枝噪不休”,駱賓王在監獄之中的時候也寫過蟬“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侵……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不過,鄧老寫的是貶義,駱賓王則寫自己的高潔無人知道。   李商隱也寫過“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這樣的文字。   不過,蟬的結局似乎不外乎兩種,被吃或者被用作藥材,其命運,早就注定了。所以,用蟬去寫歌頌或者言誌一類的詩句,難得其靈。   本人這首詩,其實也是一首勸世詩。   延伸解析:   大衍五十,天道四十九,遁去的其一叫變數。   不過,不是萬物都能得到這個遁去的變數。   萬物都有其固定的發展規律,萬靈都有其固定的命運。   比如豬,就是被喂養出來殺肉吃的。狗,就是拿來看家護院的,當然,現在一部分狗成了寵物,成了玩物,但是本質是沒有改變的。   樹木被砍伐,要麼用來製作各種器物,要麼被拿去當柴燒,也是它的命運。   水裡的魚蝦蟹,不是被拿來喂養在魚缸之中觀賞,就是成為口中之食物,也是其命運。   人為萬靈之首,其實也是非常渺小的,全世界一百多億人口,一個人,放在全世界,算得了什麼?   所以,沒必要太高調,沒必要自以為是,自以為全天下就自己最高,其實,不過是萬靈中的一員而已。   人生一世,找準自己的位置,守住本心,過正常人的生活,有正常人的思想,才是王道。   儒家有句話,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非常有道理。狂妄有災禍,謙和得安穩,萬事以和為貴,才是真理。   中正的詩,大都是講述儒家與道家的一些真理,讀過一些經典的人,基本上都會有所了解。   中正不喜歡亂寫,無病呻吟,希望寫出來的作品,對世人有所啟迪,這是初心。   當然,詩向會者吟,要有悟性,才能明悟。   中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