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破虛妄 ??悠悠碧水花千樹 ??客客青山復兩途 ??日去山青花自在 ??長空明月照長孤 ??悠悠明月常來往 ??客客家山見大烏 ??舊景家山皆兩忘 ??紅塵大世酒三壺 這是一首技術型的律詩,可能大部分詩詞圈的朋友會疑惑,為何有如此多的復字? 同時,對仗手法、辯證手法,都是很少見的,後麵有書會專業地講解格律詩的各種寫作手法。 ?解析: ??悠閑自在的綠水旁邊,漫山遍野都是樹,樹上麵開滿了鮮花,滿山的花,讓青山變得五彩繽紛。 ??遊人們在青山間遊走,有來有去。 ??太陽西下時,遊人們漸漸遠去,隻留下依舊青青的山,自由自在的花朵們,獨自留下。 ??到了夜裡,明月當空。在月光的照耀下,天地間仿佛一片孤寂。孤單,是那麼的長,沒有止境。 ??明月悠悠,常來長去,一直陪伴著孤寂的山,孤寂的花草樹木。 ??曾經流連忘返的客人們,或許正在他們家長的青山間遊玩,那裡,即便沒有屬於這裡的明月,卻也能看到那比明月還要龐大的太陽。 ??不管是過去的景色,還是家鄉的山,終究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被人們漸漸忽略,遺忘。 ??在這滾滾紅塵中,或許一切都隻是一場夢,隻有酒醉的那短暫的時刻,才能忘懷人世間的無情。 ??這首律,寫的是無情。 ??無情的人,無情的世界。 ??無情的遊客。每個人,或許都是這個世界上的遊客。 ??每個人,也許都是那被人遺忘的花,被遺忘的青山,被遺忘的景致。 ??從生到死,沒有任何人能帶走任何東西。 ??財物,名利,美酒佳肴,親人愛人,一切的一切,都不屬於你,他們隻屬於這個世界。 ??你可以享用一切,但是,所有權不屬於你,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所有權屬於誰。 ??山清水秀時,萬千遊客乘興而來,山水有人的陪伴,花草樹木都不再孤單。 ??可是,山還青,水還秀,花還艷,人呢? ??人終究會離開。這裡,隻是遊人們生命中的一個小小的不值一提的景致而已。 ??他們有的來,有的走,正如人生的兩極,生與死,聚與散。 ??青山的存在是孤獨的。花草樹木也是孤獨的。明月的存在,依然是孤獨的。 ??都是因為造物主而存在。 ??沒有了這片景致,遊人們還有家鄉的景致。 ??看不見這裡的月亮,他們還可以看見家鄉的太陽。這世上沒了誰,都可以。 ??到了最後的時刻,一切都將成為過去,一切的人與事,都將被遺忘。 ??茫茫紅塵,不過是一場戲,一局棋,一個夢,一壺酒。 ??真正屬於自己的,或許隻有這一生的心情吧? ??誰也不屬於誰。 ??誰也不擁有誰。 ??沒有誰都可以。 ??一切,都是記憶,都是景致。 ??所以,大世是無情的。 ??人生,也是無情的。 ??這首詩的寫作手法與布局,可能會讓很多人疑惑。 ??其間詞性的轉變,多而繁復。正如人生的善變,命運的善變,人性的善變。 兩個客字,在名詞動詞之中轉換,青山與山青,在狀態轉換之中寫情,最後以家山深化無情。 無情之來處,豈非多情? ??懂者,自懂,希望世人能看破虛妄,不要迷茫,珍惜該珍惜的,善自珍重。? ? ?????????中正一 ?????????二四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