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潛龍勿用 力去無為隱在淵, 萬千劫數化雲煙。 時來運轉騰飛日, 笑馭風雲入九天。 這首詩如果不加上初九,潛龍勿用,可能很多人看不懂是在寫什麼,而係統學習過易經的朋友,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說的是什麼。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無論是空學,道學,儒學,都有相通之處。比如這首詩所講述的道理,其中就有共通之處。 這首詩主要是勸誡世人,在事不可為的時候,要懂得韜光養晦,要懂得儒家用以自保的“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的道理,不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可以躲到鱔穴之中以自保。 韓信受胯下之辱,人所皆知,也是為了自保。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們為什麼要退避,而不是一味往前沖? 雞蛋碰石頭,是不理智的,一味往前沖,結局就是粉身碎骨,每個人都隻有一條命,拚輸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忍耐。等到事有可為的時候,再出山。 釋義: 1.沒有了力量的時候,就無所作為,這個時候,隻有隱藏在別人關注不到的地方,韜光養晦,自省自察。 2,力去與本句的劫,是一個隱字對仗,劫字分開,就是去力,不過顛倒了順序而已。第一句與第二句是一個因果對的關係,有了第一句的隱在淵,有了退步躲避,才有第二句的劫數化雲煙。下雨的時候,你要不要躲雨?打雷的時候你要不要躲避?發洪水的時候要不要躲避?地震要不要躲避?躲避,等事態平息之後,一切就都過去了,轉危為安。 3,人的運勢有起有落,劫數過去之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後麵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運勢會轉好,這個時候,就要抓住機會了,到了騰飛的時候了。 4,精準把握自己的運勢,適時而進,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願望。 這首詩引用的是儒家明哲保身以及周易潛隱化劫、等待時機、飛龍在天的兩個知識點。 人要知進退,拚搏,不是五腦的爭鬥,而是策略化的行為,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諸葛亮六出祁山時,每次最先考慮的就是不成功該如何,看馬謖丟失街亭,就可以看得出來。 謹小慎微,才能成大事,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有一顆謹小慎微的心,他們知道進退,懂得抓住時機,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樣的事。 魯莽之人,隻能靠運氣生存,霸王項羽就是不知進退,該進的時候不進,該退的時候不退,最終落得個自刎的悲慘結局。明朝的萬歷首輔張居正,清朝的一品大員和珅,都是如此,不懂得韜光養晦急流勇退,結果很是淒慘。 這首詩是勸世之文,能不能從中學到什麼,看悟性了。 喜歡中正文字的朋友,請關注v心視平號或者逗因號:中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