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何為空(1 / 1)

中正詩詞 中正評詩 1737 字 2024-03-17

何為空   四大皆空未可空,   吃穿住法盡匆匆。   明明滿月杯中見,   可把清光入掌中。   空門講四大皆空,那麼,財侶法地能不能空?財侶法地是什麼?解釋一下,財就是錢財,侶可以說是伴侶道侶,也可以當做是修行途中的同道中人,法是修行的方法,地就是居住的地方。   和尚們不住寺院住在大馬路上,橋洞底下,能不能繼續修行?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沒有人陪伴,一個人孤零零的修行,可以麼?如果可以,為什麼還會有寺院的存在呢?   如果修行可以不要法門,那麼,佛門幾萬十萬的經典,又作何解釋?   能不能不吃不喝?恐怕也是不能的,否則,都成了神仙了。   對於凡人來說,就更加不可能了,不吃不喝幾天就死了,沒有錢花,就沒有吃的喝的穿的,沒有伴侶行不行?可能很多人忍不住會發狂,沒有生存的辦法行不行?沒有居住地行不行?   四大皆空,就是一個笑話。   空門之中有個說法,脫離聲、色、香、味、觸、法、地、水、火、風,就到達最高境界,四大皆空。   地是什麼?大地,人脫離了大地,能夠生存在虛空之中嗎?水,能不喝水嗎?火,沒有了火,吃生的嗎?產生風的基點是空氣,沒有了空氣,能存活麼?   至於空性,空無,空色,空我,就更加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我”是物質存在的基礎,物質不存在了,精神的依托在哪裡?“色”是一切六欲可以感知到的現象,包括虛無,也可以空麼?“無”是不存在,不存在就是沒有,可以無視不存在,空無的具體體現在哪裡?“性”是本性,心靈不可控製的也正是本性,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可是據中正所知,從古到今也沒有人達到這個境界。那麼,空性應該怎麼講?本性要吃要喝要睡覺,可以讓自己不吃不喝不睡覺?天下奇聞。   因此,寫了這首詩。   釋義:   1,無論是地水風火,無論是性我無色,無論是聲色香味觸法,都是不能空的。   2,活著的人,一輩子都在名與利和吃與睡之間徘徊。   3,明亮的月光,杯子中可以看得見。   4,請你把杯子之中的月光拿到手上,讓人看一看。   有說達到了四大皆空的人,請離開土地,居住在空中,先不吃不喝不睡不言,再講其他。   念頭無窮無盡,欲望無窮無盡,會對人產生滋擾,甚至影響神智,所以,修心是必要的。   王陽明提出儒家道家的核心是知行合一,也沒有錯,修身養性,本身就是道家與儒家的一個最核心的理念。應該發揚。   不過,我們也要知道,有些玄乎其玄的理論,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不能深究,否則,就會亂心亂行,失去自我。   人貴自知,心貴明也。   喜歡中正文字的朋友,請關注抖因快收v心視平號:中正一   有機會我們一起討論人生。論心論行,論道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