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和汶川地震中的二千零八年(1 / 1)

這一年太多的時刻,讓經歷的人們記憶猶新,更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   金融危機,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   梳理下金融危機的時間脈絡:   2007年4月,美國的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   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係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麵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問題的根源在於:首先,美國政府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為危機埋下了伏筆。   其次,金融衍生品的濫用,拉長了金融交易鏈條,助長了投機。最後,美國貨幣政策推波助瀾。美國許多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機中難以幸免,其次貸問題的嚴重程度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後來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其過程之快,影響之巨,可謂始料未及。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將全球經濟拖入全麵持續衰退的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   在2008年,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GDP為14.71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的23%。當美國出現了大量的公司破產,員工失業,個人破產,更進一步的加劇了通縮的經濟狀況。   作為世界經濟占比7.2%的中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股市和房價的持續下跌,大量的公司裁員和降薪,讓所有人感受到了經濟危機帶來的後果。   2008年?末?,高層高瞻遠矚,大刀闊斧?祭出 4萬億的強力刺激措施,決策速度?、力度,可以?形容為?快準狠,具體內容包括刺激消費,拉基建?,增加?內需?,農村?的?家電、汽車下鄉,鐵高基(基建項目,高鐵、高速、地鐵),投資?加?內需?的?啟動?,讓?經濟?成功?軟著陸。   美國政府也通過采取以下措施,讓危機逐漸化解,並開始保持恢復和增長。   1、頒布相關立法和政策:美國政府先後頒布了一係列政策和立法以解決次貸危機,包括《金融穩定緊急援助法案》/《緊急貸款授權法案》等,這些法案和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支持了銀行業/房地產業和其他受危機影響較大的產業;   2、放鬆貨幣政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eral Reserve)啟動了大規模資產負債表的“量化寬鬆”政策,以緩解市場流動性下降的情況。該舉措有助於促進市場活躍,利率下降,催生貸款需求,提振美國經濟;   3、實施金融支持措施:美國政府出麵向破產的房地產信貸機構弗萊馬克(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防止信貸市場陷入空前的混亂狀態。美國政府還實施了TARP(資產救助計劃)計劃,通過收購不良資產/注資企業並對銀行進行改革等方式緩解了金融危機;   4、推進金融監管改革:美國政府加強了金融監管力度,通過完善金融監管機製/加強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職責和權力等方式,加強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適應性。   汶川地震   汶川大地震發生在2008年的5月12日14點28分,在中國SC省的ABCZQZ治州的汶川縣發生了建國以來最大的裡氏8.0級大地震。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震動的強度巨大,波及的範圍非常廣,河北、河南等地都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約5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計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不同程度受傷、1993.03萬人失去住所,受災總人口達4625.6萬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5·12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損失最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9年3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當地震發生後,15名空降勇士冒著生命危險,在不具備安全跳傘條件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執行了命令,跳傘到災區,為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和情報支撐。他們以過硬的技術和膽量,在三無條件下成功著陸。   國內各族人民,無論什麼職業,年齡,紛紛捐款,捐物。國內各生產企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西方友人,西方企業,將一份份愛心,匯聚到災區。   大愛無疆。人類在自然麵前渺小,人類的凝聚力,足以讓所有遭受天災的人,獲得重生的勇氣和動力。   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背景特殊而獨特。中國作為一個擁有6000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家,通過奧運會向世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息:21世紀將是中國崛起的時代。作為一個全球化國家,在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國,通過奧運會成功地展示了其全麵發展的成果。   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僅是一項體育盛事,更是一個塑造國家形象和傳播價值觀念的重要機會。通過舉辦奧運會,中國成功地傳達出自豪感、團結感和開放感。全球電視觀眾親眼目睹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保和城市管理等方麵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不僅推動了中國形象的提升,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樣本。使2001年12月加入WTO後最精彩的全方麵世界展示。   此屆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28個大項、302小項,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本屆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北京奧運會閉幕時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代表團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