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大學,政務樓。 宣傳辦公室。 好幾個人都在查看著網上有關‘西海大學’、‘教研員’、‘正高級待遇講師’等的輿情。 年近五十的宣傳主任楊海燕,已經感覺到了緊張張,有些大學因為某些事件上新聞、上熱搜,被網上一通亂噴的時候,她還感覺很有意思,每次都看的津津有味。 現在,輪到了西海大學,心態頓時就不一樣了。 近兩年,宣傳辦公室也做過應對網絡輿情相關的措施研究,還讓底下好多人寫過報告、論文,但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隻是當做一種手段研究,根本沒有得到重視。 不僅僅是楊海燕,所有人都想不到,有一天,西海大學也會成為輿情主角。 西海大學的地理位置太偏僻了,放在國內高校中隻是貼著‘重點’的邊,大學肯定稱不上差,但也肯定稱不上有多好。 平庸,總是容易被忽略。 現在楊海燕則是感覺到了危機,她甚至去搜索了一下,仔細看了一篇《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輿情如何應對》的文章,心裡才稍微安穩了些。 平日裡的果斷也展現出來,迅速交代了一係列的工作,“趕緊,去教務查一下王浩的詳細資料,以及和學校的工作協議。” “聯係曲校長、理學院的欒院長、教務科技處的朱主任、蔡書記,把人事處的也找來……” 楊海燕連續說了一大堆名字、辦公室,隨後說道,“我們要開個會,速度要快!趕緊的,都動動!” “電話沒人接的,直接過去找!” 半小時後。 政務樓會議室召開了一場臨時會議,由副校長曲樹生主持。 楊海燕說起了網上針對西海大學的輿情,總結道,“現在的輿情,主要就是兩點,一個是王浩。” “王浩一個多月發表了七篇SCI,他的這些論文是否有問題,還是說,全都是正常的。” “這個很重要。” 會議室裡的人都看向了欒海平和朱建榮,欒海平是理學院的院長,朱建榮是科技處的主任,就是他們兩人力主簽下王浩,特聘他為理學院教研室研究員的。 朱建榮很認真的開口道,“曲副校長,楊主任,我很確定,王浩的論文沒有任何問題,都是實打實的成果。” “數學、算法的SCI論文,作假、灌水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何況,是核心期刊的SCI,根本不可能。” “更何況,王浩有兩篇算法論文,還得到了國內外互聯網大公司的重視,據說,阿巴雲開出高薪,有意挖王浩過去工作。” “這些都是擺在明麵上的。” 其他人也紛紛發表看法,“我也看過王浩的論文,完全沒有問題。” “數學計算機論文,都是是實打實的成果,網上說什麼刷論文,根本不可能,都是胡編亂造。” “對,別的不敢說,王浩的論文,肯定沒問題,這個可以保證。” 楊海燕輕呼一口氣,隻要論文沒有問題,其他就都不是大問題了。 她看向了副校長曲樹生。 曲樹生點頭示意可以繼續,她就繼續說道,“王浩,隻是其中之一,再有就是學校聘任王浩的過程,是否合規?這個也很重要。哪怕論文都是實打實的成果,學校也會被質疑聘任過程。” 這次欒海平沒等發問,就直接說道,“當然不合規。一個剛進學校的講師,擔任教研員享受正高待遇,一聽就知道不合規,是特殊聘任。” “學校的公告都說了,特殊聘任、特殊聘任。雖然不合規,但是學校本來就有特殊聘任的權利,我們理學院也有這個權利,碰到人才,特殊聘任,有什麼可說的?” 其他人討論了一下都覺得有道理。 王浩的聘任肯定是不合規的,但學校也有針對人才‘特殊聘任’的權利,就像是高校招生一樣,通過正規高考進來的當然沒問題,但高校也有自主招生的權利,可以把競賽生、特長生招進來,甚至針對極為特殊的人才,還有限定的直接特招名額。 如果都是正常走熬資歷、學術評級的路線,青年學者永遠也無法出頭。 其他人討論一下,也覺得欒海平說的有道理,研究員的職位是學校聘任的,就像是公司招聘一樣,想聘任誰就聘任誰,教育廳也沒權利插手。 學校認為王浩是人才,特殊聘任給正高待遇也很合理。 討論後,會議做出兩個決定。 一個是學校正麵回應網絡輿情,說明王浩的論文價值,強調聘任教研員是學校擁有的權利。 第二就是針對《破除唯論文主義大環境下,有高校頂風作案》的文章,決定通過正規法律手段,來維護學校的聲譽,並責令文章作者立刻刪除文章並道歉。 會後。 欒海平和幾個教授聊了幾句,都開始有些擔心王浩了。 西海大學承受了輿論壓力,但大學並不是一個人,他們也隻是其中的個體而已,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王浩,則是個人承受。 他能承受住嗎? 幾個人商量了一下,乾脆就過去找王浩了。 王浩正在辦公室裡研究微薄,他登錄了自己的賬號,才想起他的賬號也是有認證的,也是個‘大V’,但隻有可憐的幾百個粉絲,一些是曾經的同事、同學,還有是上次東港實驗事件關注的黑粉。 微薄認證還停留在東港大學:東港大學講師、數學博士、合金實驗室助理研究員。 看著網絡上的一大堆無腦噴子,王浩也感覺心裡很憋屈,他想發點什麼,又沒有想好具體說什麼。 為自己澄清? 有用嗎? 而且,澄清不就等於是認慫嗎?其他人胡亂的說了幾句,低頭澄清說自己的論文有價值…… 憑什麼啊! 這時候,王浩接到了周清源的電話,讓他到樓下去一趟。 欒海平和幾個教授等在那裡,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談上了幾句輿情的事情,就開始勸王浩不要太在意,尤其是周清源,就更是擔心了。 他上次可是親眼看到王浩要跳樓,又來上一次,還真怕王浩承受不住。 王浩表現的很淡定,“謝謝了,我沒事。網上說的我看的。我一直堅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網上好多人不是說,要查一下,我為什麼能擔任研究員嗎?” “查啊!” “我的論文都是正常的成果,能查到什麼呢?查到我的論文,影響力有多大?查到我去阿巴雲集團做演講了?查到我即將參加STACS?” 他說著自己都笑了。 其他人看到王浩表現很正常,也都安下心來,就像是王浩說的,能查到什麼呢? 如果真的要查,隻能查到王浩有多出色吧? 那可真有意思! 王浩回了辦公室,也乾脆不繼續待了,他收拾了一下回了家,路上卻是越想越憋屈,網絡上那麼多人,無腦跟風對他進行謾罵、詆毀。 發表微薄澄清? 為什麼要澄清呢?就不澄清! 回家,打開電腦。 王浩迅速的打開了郵箱,找到了兩封投稿期刊的稿件通過確認回執,還有一封‘論文狀態’的郵件。 截圖,保存。 然後他登錄了自己的微薄賬戶,轉發了《破除唯論文主義大環境下,有高校頂風作案》的文章,再添加上三張截圖。 附注簡短的一句話—— “七篇?錯,是十篇!”
第41章 7篇?不,是10篇!(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