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汪市長真是好人啊!(1 / 1)

最新網址: 《珠城計算機會議,國內學者完成阿廷常數存在性與有界性論證!》 《新華日報》取了個長標題對新人進行了報道,文章內容敘述了事情的經過,並做出了評價,“在數學的解析數論領域,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都沒有國內學者能完成經世界影響力的成果。” “王浩博士完成對阿廷常數的存在性和有界進行論證,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創造了國內學術在數學的解析數論領域的歷史。” “這是世界最頂尖的數學成果,代表了國內在基礎領域科研的進步……” 《青年報》也發布了一篇報道,標題簡單精煉。 《青年學者乃國之重器!》 這一篇報道圍繞王浩完成阿廷常數的存在性與有界性論證展開,說明青年學者在高難度研發領域的重要性。 “歷史上絕大部分推動科技發展的重大學術成果,都是由青年學者完成的。” “牛頓從21歲開始從事力學的研究,22歲到24歲則是發明創造的高峰期,他在25歲之前,完成了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光的分解、流數法,還確立了第一、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 “愛因斯坦在26歲發表了狹義相對論,37歲發表了廣義相對論。” “華羅庚在30歲時,已經完成了二十幾篇論文,並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陳景潤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1+2’證明是在三十九歲,楊鎮寧發表‘宇稱不守恒’論文是在34歲……” “數學界的著名獎項菲爾茲隻會頒發給40歲以下的數學家,而是世界絕大部分重量級學術獎項獲得者,依靠的大多是40歲以下的成果。” “所以我們應該重視40歲以下的青年學者,要給青年學者更多的支持……” 《青年報》用一係列實例來說明,重大成果往往都出現在青年學者身上,通篇讀下來讓人了解到青年人才的重要性。 當然最核心的還完成證明的王浩。 大體瀏覽一下報道,就好像王浩已經能和那些頂尖科學家相提並論,實際上,成果差的還是比較大的。 這並不妨礙輿論對王浩完成數學成果的贊嘆。 “這就真是太厲害了,上次我看到這個名字,好像是完成了十篇論文吧?當時還有一群人罵他刷論文!” “我上次也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月十篇論文,一看就是刷的,結果人家就是個天才,已經超脫我這種凡人的想象力。” “作為一個二十八歲的博士在讀生,我還在為一篇數學小論文煩惱的時候,比我小三歲的人竟然已經完成了素數分布的論證,淚奔,無語凝噎……” “下次我再考高數的時候,一定喊一聲‘王浩大神附體’!高數滿分兒就沒問題了!” “上次不還有個博主批評他嗎?那個博主去哪了?哦,對了,好像是獻祭了,阿門!” “王浩就是男神啊!數學男神!我已經愛上他了,你們看視頻了嗎?我看了整整一個小時,他站在講臺上寫證明的身影可真帥。” “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尤其像是王浩這種天才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才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人才……” 《青年報》發布的報道評論很多,但在微薄上評論最多的卻是《數學網》的報道。 《數學網》是科學院數學所建立的官方微薄,平時隻會發布一些與數學有關的內容,而且還是周更、月更,正因為如此,關注的粉絲寥寥無幾,開通微薄三年多時間,總計也隻有八萬多粉絲。 這個粉絲數量連一個小薄主都比不上。 這次《數學網》又終於更新了。 他們發表了一篇名為《阿廷猜想與阿廷常數》科普文章,並說明了王浩做阿廷常數存在性與有界性證明的意義。 “對於阿廷常數的存在性論證是最有意義的,這說明質數的原根和質數分布存在關係。” “隻要能夠完全破解這種關係,也許就能找到質數整體的分布規律。” “數論領域中,對於素數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方向,而素數的分布研究就是重中之重。”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素數的規律,破解素數的秘密,就可能會破解宇宙運行規律的深層邏輯,人類的科技也會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最後麵就是闡述素數研究的重要性了,也就是這一部分被閱讀的最多,而前麵有很多人看,但多數都隻是掃了一眼,發現理解起來非常有難度,就乾脆直接跳過了。 這篇文章發出來以後,下方出現了一大堆的評論。 “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好像什麼都沒看,我好像明白了很多東西,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明白。” “那個原根到底是什麼?我特別去查了資料,到現在還是沒有搞懂。” “我隻明白了一句話:王浩的證明和素數分布有關,其他很抱歉,水平不夠。” “作為一個專業數學係出身的打工人,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建議: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如果你全部都弄懂了,可能就會變成禿頭。” “我感覺我已經禿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已經殺死了我百分之九十的腦細胞,剩下的百分之十,支持我打完了這行字。” “好厲害,我竟然都看懂了。” “樓上睡著了?” “應該是在做夢吧,在夢遊,據說這是一種病,需要進ICU搶救……” “……” 在媒體不斷的做報道,輿論不斷進行發酵的時候,王浩正和張誌強一起下飛機。 這時已經是晚上八點鐘,機場依舊是忙忙碌碌的。 王浩正跟著人群往前走,看到旁邊有個走路拽拽的小青年,渾身上下是一副潮人的打扮,旁邊還跟著塊頭大的保鏢,還有其他人圍在身邊。 “那是個明星吧?你知道嗎?”王浩指著前麵問一下張誌強。 張誌強搖頭,“不知道,這種很年輕的明星,我從來不關注。” “張程旭啊!”旁邊傳來一個高嗓門,是個西裝打扮的家夥,“連張程旭都不知道,真沒見識,你們不看選秀節目啊,張程旭可是練習生第三,人氣可高了!” “——?” 王浩和張誌強一起帶著疑惑看過去,就發現剛才說話的家夥,走到了張程旭的旁邊,滿是關心的說了幾句什麼,一看就知道是一起的。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王浩和張誌強都有點看愣了。 要說是個路人告訴他們對方是誰,說他們沒有見識還可以接受,隻有對方和張程旭是一起的,臉皮就實在有點太厚了。 兩人也沒有太在意,就跟在張程旭的後麵走著。 出了機場就看到通道外站著一群人。 正對的方向有幾個記者端著攝像機,遠處則是有幾個小女生激動的喊著,“張程旭!張程旭!張程旭!” “這個張程旭還真是有點名氣啊。”王浩和張誌強嘀咕了一句,跟在後麵走了出來。 張程旭走在最前麵,遠遠看到來接機的粉絲,還看拿到幾個端著攝像機的記者,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 當走出了機場通道,就看到端著攝像機的記者們朝著自己走過來,就乾脆等在了原地。 他正要揮手說什麼,走在最前麵的記者忽然錯身繼續走。 “……??” 張程旭下意識扭過頭,就發現幾個記者全都錯開了自己,似乎是朝著身後兩個很普通的家夥走過去。 他再扭過頭朝前看,發現竟然連一個剩下的記者都沒有? 張程旭滿是尷尬的放下手,在放下的過程中注意到遠處的粉絲,乾脆又舉起來揮了揮,仿佛是在給粉絲做回應。 幾個來接機的女粉絲也看到了這一幕,頓時好奇的聊了起來,“那個被圍住的是誰啊?是什麼明星嗎?” “不知道,沒見過啊!” 有個女粉絲看向孤零零站著的張程旭,頓時心疼起來,“看看,旭寶寶好可憐,姐妹們,趕緊喊起來!” “張程旭!張程旭!張程旭!” 又是一通喊。 如果換做是剛才還覺得張程旭的人氣很高,而現在看到孤零零的張程旭,就感覺有點同情憐憫的味道了。 張程旭自己都扭過頭,看向後麵被記者圍住的兩個人,還問向旁邊的助理,“那是誰啊?” “不知道。” 助理回想自己似乎是鄙夷了下對方‘沒見識’,頓時都有種羞愧的感覺,趕忙勸說起張程旭,“太晚了,我們趕緊走吧。” “好、好……” 另一邊,王浩和張誌強一起被記者圍住了。 張誌強很享受這種感覺,隻可惜他站在王浩旁邊隻像個助理,根本沒有一個記者看過來。 所有記者都看著王浩,“王浩博士,能說說你最新的數學研究嗎?” “王浩博士,你有沒有下一步的科研計劃?是否還是素數分布領域?” “你會不會繼續論證阿廷猜想,爭取能破解這個猜想?” “在國際會議完成頂尖的數論研究,你此時的心情如何?” “……” 王浩應付了一個又一個提問,最後忍不住說道,“我現在的心情……就是想回去睡覺!” 這句話還是有點用的。 記者們又問了幾個問題,得到了回答就沒有繼續糾纏了。 王浩得以順利和張誌強一起走出機場,打了個車回去休息,路上的時候,他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記者來,是因為幾個大媒體對他進行了報道,而且還引起了輿論熱議,甚至登上了網絡熱搜,排名還非常的靠前。 他也忍不住看起了手機,刷著看網友對自己的評價。 都是贊嘆! 很好! 這次和上次的輿論熱議完全不同,上次大部分都是質疑,而這次則都變成了贊嘆。 當在網絡上收獲一大堆贊嘆的時候,確實會讓人心情很好。 王浩回到家以後,躺在床上美滋滋的睡了一覺,因為前一天確實很疲憊,第二天七點半才爬起來,到學校食堂吃了個早餐,隨後就去了綜合樓的辦公室。 等進入了綜合樓,又是新一輪的驚嘆不提。 好在老師和記者不一樣,即便是有八卦的心態,也隻是私下裡說說,不會到辦公室特別來打擾。 王浩都有點習慣了,又看了看網絡上的輿論,發現還是有一些評論,但因為熱搜降了下去,新增的評論數量、關注數量也少了許多。 通過這一波的新聞報告,他的微薄賬號粉絲倒是增加了很多,已經超過了四十萬的數量。 這個數字對於網絡大薄主們根本不算什麼,最多隻能算是個零頭而已,但對於一個幾乎不怎麼發微薄的高校教師、學者來說,就已經是很多很多了。 王浩安心下來,就開始認真看起了教案。 對於課程的準備還是不能馬虎的,講的好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理解,更多的學生理解才能帶來更多的靈感。 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作用。 當時間到了九點鐘,外麵樓道裡又是亂哄哄的一團。 一大堆的人簇擁著個穿白襯衫的中年人走過來,他們直接到了辦公室門前,朝著裡麵看了眼,馬上有個熟悉的聲音喊了王浩。 是欒海平。 王浩走出來就被欒海平進行了各種介紹。 中間白襯衫的中年人是西海市的市長汪應華,旁邊戴著眼鏡瘦瘦的老頭則是西海大學校長嚴晉。 “汪市長、嚴校長。” 王浩和被介紹的幾個人紛紛握手,就聽汪應華說道,“我剛才在樓下,他們說要叫你下來,我就說,怎麼能因為我們來就影響到科研工作者呢?” “我們就乾脆上來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是來看看,看看能完成如此重大成果的年輕人是誰,看看屬於西海大學的數學之星,高校就是要這樣,以教育和學術為核心,青年學者們為核心……” “哇啦哇啦~~” 汪市長順著和王浩說話,就接著話題說上了,他發表著長篇大論來說明青年學者的重要性,鼓勵大家以王浩為學習目標,在科研學術上要勇於解決難題、不怕困難,同時強調高校和國家就是高校教師、學者們的後盾。 王浩最開始還站在汪市長的旁邊,後來乾脆後退到了辦公室門口,也是在其他人的前麵,身後則是張誌強、朱萍等幾個人,他們一起聽著汪市長講話。 這一說就是幾分鐘。 王浩忍不住小聲嘀咕了二個字,“神煩!” 張誌強、朱萍等人,深有同感的一起點頭。 本來就是過來看看王浩,對他進行了個表揚之類,結果就變成了汪市長一個人的舞臺,官話一套套的說出來,不聽肯定是不太好,聽吧…… 煩死了! 汪市長也終於說到了最後,又重新談到了王浩,“對於成果突出的青年學者,不管是國家還是西海市,又或者是西海大學,都肯定不吝嗇表彰的。” “市裡開會決定,特別給予王浩教授一百萬的個人科研貢獻獎勵!” “啪啪啪~~” 汪市長喊口號式的說完最後一句,眾人都紛紛的鼓起了掌。 王浩也跟著拍了幾巴掌,不由發自內心的感慨了句,“汪市長,真是好人啊!” “……” “……”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