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隨遇而安,慢慢想,所以我就想通了!(1 / 1)

最新網址: 陳建林的關係網確實很龐大,他以和老朋友閑聊的名義,連續打了好多個電話,最後從航空研究院的一個老專家挖出了消息。 “常規手段製造的鈦合金,抗拉強度超過1700。” 這是老專家簡單的介紹,再詳細的就不多說了。 但是,一句話足夠讓陳建林了解情況了,鈦合金抗拉強度超過了1700,足以說明彭輝團隊完成的研究,已經完全超越了國際先進水平,也怪不得會列入重大機密行列。 這種級別的研究,足以讓鈦合金的研發技術,加速一般的推進發展。 好多相關的研究都會因此而受益。 陳建林隻感覺不可思議,他所知道的彭輝,絕對沒有這麼高的水平,但對方確實研究出來了。 “難道是運氣好?”陳建林實在是想不通,但他也沒有心情關心這個了。 他放下電話以後,坐在椅子上想了很久。 彭輝的團隊完成如此重大的成果,隻要做項目結算就肯定會牽扯到同類項目。 雖然他們的項目資金來源都不一樣,但不管是航空集團的航空材料院,還是自然科學基金,都可以歸在‘國家資金’範疇內,重大項目審查的時候,數據是會被調去做參照的。 哪怕他們的項目已經終止暫停,但也已經耗費了1500萬的經費,即便是沒有完成的項目,數據也是有參考意義的。 到時候,項目數據問題一定會被發現,剩下的就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陳建林深吸幾口氣冷靜的思考著,他發現實驗室自從爆出數據問題,再到學校解聘了王浩,一切就都不順利了。 王浩去了西海大學以後,憑借自身的能力連續完成大成果,甚至是世界級的成果,名氣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導致事情被爆出來以後,學校迫於輿論不得不進行調查。 他犧牲了一個周曉龍,才把事情壓了下去。 結果現在老對手又完成了重大成果,迫使‘超抗壓合金材料’的研究項目,數據問題肯定會被發現。 現在,怎麼辦? 陳建林知道已經到了危機時刻,必須變得更加的冷靜,他梳理了‘超抗壓合金材料’項目的問題,隨後想到了事情的關鍵之處。 數據! 實驗數據並非全部胡亂編寫,若是全部都胡亂編寫,最開始就被人看出來了。 他們是兩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包括超抗壓合金材料,包括武鋼的項目,隻不過主要做武鋼的項目,超抗壓合金材料是‘共享’武鋼項目的數據。 換句話說,實驗數據很大一部分是武鋼項目的數據,正因為如此表麵才看不出問題。 如果‘超抗壓合金材料’的項目被發現問題,也可以‘實話實話’是弄錯了數據,做研究的過程中把兩個項目的數據弄混了。 這肯定是巨大的科研失誤,會成為帶隊做項目的巨大汙點,但並不牽扯到法律責任。 科研工作者不需要為科研失誤擔負法律責任。 區別就在於是否故意,主觀意誌的判定很重要,隻要不被看出是‘故意’,就隻是工作失誤而已。 丁宗權有句話說對了,他們必須要好好做武鋼的項目,隻有這樣才能夠輔助證明,並非是故意弄混數據,隻不過是因為精力都投入到武鋼的項目,沒有太在意‘超抗壓合金’項目,畢竟後者的研究不一定有成果。 一切,就都能解釋通了。 “武鋼的項目必須要做好,最好年後就有成果!”陳建林從頭到尾的仔細想了一遍,重新打起精神認真研究起項目。 毫無疑問。 陳建林是非常有水平的,否則也不可能做到這一步,他完成過好幾個合金材料的重大項目,個人資歷都足夠支持參加院士增選。 當重新打起精神認真做項目,一個個事情馬上都交代下去,合金實驗室上下也運作起來。 合金實驗室有七個研究員,周曉龍離開以後,也剩下六個研究員,但權利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實驗室的支柱陳建林。 以前的時候,周曉龍和馬文鈞是‘三巨頭之二’,實際上,隻是因為他們被陳建林看重。 現在周曉龍被東港大學解聘,陳建林被牽連‘記過處分’,馬文鈞個人不受影響,但實驗室裡的地位也不是那麼穩固了。 不過馬文鈞是實驗室的數據分析專家,大項目還是必須要用到他。 陳建林還是很倚重馬文鈞。 他找到了馬文鈞,並沒有說起彭輝團隊的成果,而是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重點強調了武鋼項目要做好。 “年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計劃好的實驗。” “年前這段時間,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陳建林拍著馬文鈞的肩膀,滿心誠懇的說道,“馬教授,現在沒了曉龍,你負責所有數據相關的工作,就辛苦一些吧。” 馬文鈞並不知道彭輝團隊研究的消息,但是,他對於陳建林突然認真做項目還是感到很疑惑。 武鋼的項目確實有認真在做,但是項目有一半的經費都是‘虛報’的,剩下的經費也能出一些成果,想出大成果就不容易了。 到時候,經費不夠怎麼辦? 馬文鈞感覺有點不對勁,他對陳建林是有了解的,知道對方可以說已經意誌消沉,早就失去了十年前的銳氣,怎麼就突然這麼積極了? 難道裡麵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他滿心疑惑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放心吧,數據工作上肯定沒問題。” 他又和陳建林說了幾句,隨後臉上帶笑轉身離開。 眼神裡,閃爍出一抹亮光。 …… 周一。 西海大學,綜合樓辦公室。 王浩和羅大勇湊在一起,不斷談著復雜性理論研究問題。 在飯店餐桌上的時候,羅大勇隻是做了針對圖同構問題研究的介紹,他在復雜性理論問題上,已經研究了超過三年時間了,其他方向也有很多的想法。 王浩決定和羅大勇一起完成研究,還很鄭重的問了羅大勇,“我們合作吧!” “這個問題一起研究,我相信應該很快就能有結果。” 他說的非常有信心。 實際上,王浩希望能參與到研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發現大概是因為就相關性,羅大勇的研究,對他的研究有促進作用。 在聽了羅大勇對於研究的講解以後,‘任務三’靈感值就提升了‘2點’。 這可是S級難度的研究。 到現在就連講一堂課,都很難有1點靈感值提升,和羅大勇探討一下問題,就能夠提升靈感值,讓自己對於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羅大勇同意了。 他覺得和王浩一起研究收獲很大,兩人一起努力也許就真的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很長時間沒有進展。 在圖同構問題的研究中,他已經在同一個地方卡了幾個月時間。 在確定和羅大勇一起研究以後,王浩也試著在任務係統裡建立了研發項目-- 【任務一】 【研發項目名稱:復雜性理論圖同構問題(難度:A)。】 【靈感值:74(96)。】 (提示:此項目為共享項目,結算獎勵以靈感差值計算。) “共享項目?” “靈感值‘74(96)’?”王浩仔細研究一下才知道了具體規則。 ‘圖同構問題’是羅大勇的研究,而且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具體進展程度,可以用靈感值括號裡的數字去理解。 96,確實相當了不起。 括號前麵顯示的‘74’,則是他所知道內容對應的靈感值。 換句話說,羅大勇還沒有把所有的‘靈感’都告訴他,或者也可以理解為,羅大勇也不知道很多研究想法就是靈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方向。 “96點啊,羅大勇說的果然沒錯,他隻是差一點就能完成了,真的隻是臨門一腳而已。” 王浩不由得滿心感嘆,他看著陷入沉思中的羅大勇,說道,“要不,我們再討論一下?” “討論什麼?”羅大勇有些不理解。 王浩道,“你在這個問題上就沒有其他想法嗎?比如擴大範圍,多項式問題怎麼解決?” “嗯。” 羅大勇仔細思考了一下,很乾脆點頭道,“你說的也對,我以前有個想法是……” 他仔細說起來。 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羅大勇在講、王浩在聽,偶爾也會開口說上幾句自己的理解。 這一討論就又是很久的時間,討論結束後就開始分別思考、分別做起了研究。 周一的時間,他們是這樣度過的,到了周二還是一樣,他們就是不斷做著研究,偶爾有什麼想法,就一起討論一下。 辦公室裡的人,都覺得兩人像是著了魔。 張誌強就小聲吐槽道,“做這種研究,不用這麼拚吧。這可不是花時間就能做出來的。” “羅大勇發瘋也就算了,王浩也跟著一起發瘋。” 朱萍跟著看過去,滿是不在意的說道,“王浩就算不和羅大勇一起發瘋,也整天在學習、整天在寫論文……” “也對!” 張誌強想了想確實是這樣,不由再次感嘆高校教師的‘內卷’。 他感覺自己已經夠努力了,結果卻發現比自己年紀小、更天才的人,還要比自己更加努力。 這到底是個什麼世道啊! 周三早上。 張誌強發現王浩沒有再繼續研究圖同構問題,而是坐在那裡研究著期末的試卷,他輕嘆了口氣笑說道,“我還以為你又要繼續想羅大勇的那個問題。” “沒有。” 王浩解釋道,“前兩天太累了,我想通了,做這種研究就是要隨遇而安,悶頭的去想也很難有結果。” “這樣就對了。” 張誌強坐下來認可的點頭道,“復雜性理論,NP的研究問題,即便隻是一個小的分支問題,都可以說是世界級的難題。” “這種問題悶頭研究也很難有結果,要我說,羅大勇就是想不開,死擰死擰的……” 話說一半頓時停住了。 羅大勇正從門口走進來,淡淡的看了張誌強一眼,不在意的繼續坐在窗前思考。 “哈哈。” 張誌強尷尬的笑了笑。 王浩似乎是踐行了他所說的,並沒有再去想圖同構問題,也沒有和羅大勇討論,就隻是整理著教案,也順帶整理下學生的平時成績表,看起來真的就是準備‘隨遇而安’。 九點五十,王浩去上了《非線性泛函分析》課,也是學期的最後一節課。 他離開辦公室以後,張誌強再次勸說起羅大勇,“羅大勇,你就別犟了,你那個研究肯定不行。” “圖同構有多難,你也知道,如果對這個感興趣,可以以後再研究啊?” “來實驗室和我一起研究幾何信號傳輸,應用類的研究想有成果很容易……哇啦哇啦~~” 張誌強連續說了一大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他確實是好心想拉羅大勇一起做研究,有成果發表幾篇SCI,羅大勇留校肯定就沒問題了。 可惜,就像是朱萍的評價,羅大勇不是那種聽勸的人,他做研究就是一根筋到底。 “謝謝,不用。” “王浩都說了,隨遇而安,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早上聽見我和他說了吧?做研究,尤其是高難度的研究,就要有這種心態,你總是悶頭去想,很難……” 張誌強又是一通勸,最後也沒有能說通羅大勇,他就感覺好心不被接受,心裡也有點生氣,乾脆坐下來也不說話了。 十二點,王浩回來了。 張誌強馬上湊過去小聲說道,“王浩,你也幫著勸幾句,朱萍也讓我勸一下。你看看,羅大勇,他就是死擰的研究那個復雜性理論問題。” “勸什麼?”王浩有些不理解。 張誌強理所當然的說道,“讓他暫時放棄,和我一起做研究啊?他那個研究肯定完不成。” 那邊朱萍也側耳聽過來。 “啊……” 王浩摸了摸下巴,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這個不用吧?我和羅大勇一起研究了三天,已經知道關鍵了。” “那個關鍵,剛才我想通了。” “研究的問題,應該是已經完成了。” 張誌強頓時有些迷茫,他呆呆的問道,“你早上不是還說隨遇而安,不著急,慢慢的想嗎?” “是啊,隨遇而安,慢慢想,這種放鬆的心態是對的,所以我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忽然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