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頒獎儀式,針對NS方程的討論會?我都已經…(1 / 1)

最新網址: 王浩博客上的論文《粗糙取值下NS方程輸出的有界收斂》,很快就被國外媒體轉載報道了。 好多學術媒體都關注王浩的博客。 雖然他是在國內網絡發表的內容,但因為內容很具專業性,偶爾就冒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證明,就會被一些學術媒體關注。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巴克馬斯特的研究是數學界的熱點。 當看到王浩的論文以後,很快就有國外媒體進行了轉載,因為內容和巴克馬斯特的研究有關,也很快被國外的數學圈知道了。 博客的內容還專門被翻譯成英文。 相對於其他領域的論文來說,數學論文的翻譯相對比較容易,隻是把一些標注和介紹那種翻譯成英文就可以了,大部分重要論證內容直接復製粘貼,根本不需要進行特別的翻譯。 看了王浩的論文內容以後,好多數學家頓時興奮起來。 大家都不擔心了。 之前巴克馬斯特的研究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他證明一定程度上,NS方程解集是不光滑的,也就是NS方程可能會不可靠。 這引起了數學界很大的擔憂。 大部分數學家是無法接受這個結論的,但是他們沒有找不出巴克馬斯特研究中的問題。 如果做一個派別的定義,巴克馬斯特的研究就是數學界的‘邪惡’,而王浩的‘波動有界收斂’論證,則是代表正義的鐵拳。 現在是正義的鐵拳打敗了邪惡。 王浩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巴克馬斯特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 這對於數學界就是一個好消息,很多人看來就是邪惡被擊敗的完美結局。 當然了。 巴克馬斯特肯定不是這麼看的,他知道了消息以後,憋悶的一句話都沒說,就悶在辦公室裡審視的王浩的論證。 從頭到尾仔細的研究,卻發現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王浩的論證中引用了他的一些結論,也就表示王浩認可了他的證明,但依照他的結論去繼續進行論證,卻說明曲直粗糙的情況下,NS方程輸出依舊是有界收斂的。 巴克馬斯特比其他人更明白這代表了什麼。 因為他證明的條件是‘允許粗糙取值’,而NS方程輸出的不穩定,或者說輸出偶爾會波動很大,很可能和ns解集是否光滑無關,而是和粗糙取值的條件直接相關。 粗糙取值很難說粗糙到什麼程度。 如果和精確解差異過大,自然會出現波動較大的情況。 還是拿素描來舉例,隻要不是畫一條準確的線,畫在準確線邊緣的線自然有可能靠外一些。 王浩利用他的研究結論,繼續進行推導並證明了他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 巴克馬斯特感覺非常的憤怒、非常的難過,因為他的研究被否定了,而且是百分之百的否定,他的工作被證明沒有任何意義。 數學不會講道理,人卻是有情感的。 巴克馬斯特感覺非常憤怒,但他有沒有任何的辦法,或許他出門以後都會被認為是笑柄。 這時候,還有記者過來火上澆油,想采訪巴克馬斯特對王浩所做證明的看法。 巴克馬斯特推開了辦公室的門,他的眼睛通紅看起來有些嚇人,幾乎是吼出了一句話,“即便我的研究沒有意義,NS方程也依舊是不光滑的!” “王浩,他隻是為了反駁我,而反駁我!” “隻是這樣!” 巴克馬斯特說完就重新進了房間,並狠狠的拍上了房門。 “嘭!” 巨大的響聲填滿整個樓道。 好多人出來看看發生了什麼,知道是巴克馬斯特的辦公室,也就笑談著走了回去。 他們不是完全的嘲諷。 巴克馬斯特是很有水平的數學家,尤其在ns方程的應用領域就更是公認的權威學者。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最新的研究不受數學界歡迎,現在則被證明沒什麼意義。 另外,王浩確實也很有水平。 最近一段時間,數學界都在討論巴克馬斯特的研究,好多數學家不相信他的結論,但是他們無法找出問題,就隻有王浩找出了問題,並且做出了證明,對方甚至不在意成果,隻是把成果發布在了網絡上。 所以說,王浩在ns方程的研究上,肯定已經達到了國際最頂尖的水準,而且他還非常的年輕,隻有二十多歲。 巴克馬斯特敗在這種天才手下,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 輿論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消息。 數學界都在討論著。 作為國際頂級數學期刊《數學新進展》的主編,布魯斯-普利策自然也知道了消息。 他感到有些遺憾。 王浩投稿的論文已經審核結束,他的證明過程是正確的,也已經確定發表在下一期的期刊上。 在普利策最初的理解裡,王浩的論文是正確的,巴克馬斯特的論文就是錯誤的,因為兩個人的結論完全相反。 普利策希望看到的是這個結果。 近幾年時間裡,《基礎數學與應用數學》,頗有一種沖擊四大頂級期刊的勢頭,若是他們能發表一篇錯誤的論文,數學界的權威性自然會大受質疑。 到時候,《數學新進展》再發表一篇結論完全相反的正確論文,兩相對比自然就穩固了權威。 可惜王浩在網絡上發表的內容,隻是說明巴克馬斯特的研究沒有意義,而不是他的研究錯誤。 錯誤的隻有最後一句推導,也可以說是‘聯想’,而不是論文本身的內容。 王浩和巴克馬斯特的論文結論看似完全沖突,可實際上,論文內容都是正確的,隻不過巴克馬斯特的論文最後的推斷不完善,他沒有進行是否‘波動無窮擴張’的論證,就直接表明,一定程度上ns方程可能是不光滑的。 但是他對於允許粗糙取值情況下,NS輸出的不穩定證明是正確的。 這就是遺憾的地方。 《基礎數學與應用數學》並沒有發表錯誤的論文,就隻是論文沒有太大意義而已。 其實就像王浩所說的,他隻是證明自己的研究是正確的,而不是證明巴克馬斯特的研究是錯誤的。 不過想到王浩最新的研究,普利策還是非常期待的。 王浩證明了範圍取值下NS方程的光滑性,而NS方程的問題,是希望能證明ns方程永久光滑,也就是永久適用。 王浩等於是完成了一部分的證明,甚至是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證明,因為他證明了常規取值範圍下,NS方程的可靠性。 換句話說,正常的應用,都不用擔心NS方程不可靠。 至於其他的取值範圍,就是純粹的數學理論研究應用了。 當然了。 數學界是非常重視理論研究,甚至比應用要重視的多。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半個菲爾茲級的成果,甚至可能憑借對ns方程研究的拿到菲爾茲獎。 這似乎對於王浩似乎沒什麼意義,因為他在數論領域的成果也足以拿到菲爾茲獎。 西海大學。 王浩已經收到了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邀請函,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早上,他就和地質係的朱鵬教授一起去了首都。 朱鵬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所做出的探礦技術相關研究,獲得了科學技術進步獎。 雖然隻是獲得了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但也相當了不起了。 朱鵬就是代表團隊去參加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兩人一起直飛首都。 等到了首都的時候是下午四點鐘,他們一起到酒店放了行李以後,到周邊轉一轉,吃了個晚飯就回去休息了。 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前一天,還是要養足精神,防止有任何意外發生。 第二天上午的時候,王浩和朱鵬就一起去了大會堂。 等進入到大會堂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裡麵了,好多人見到王浩都主動過來打招呼,大部分人都是不熟悉的,但還是有好幾個熟人。 比如,彭輝。 比如,吳暉院士。 再比如,航天局的司長劉榮興。 劉榮興見到王浩很高興,他大贊了王浩在博客上發表的證明,“之前見到那個巴克馬斯特的研究,有好多人都開始擔心了,他們都在說,模擬係統到底有沒有問題?會不會出現意外?” “這種是一點錯誤都不能有的,哪怕隻是有可能,都很可怕!” “你的那個證明一出來,大家都不擔心了!” 其他人也順著劉榮興的話頭說了起來。 這是最近一段時間數學與應用數學相關最火爆的話題。 “就隻是做個小論證。”王浩道,“我最開始就不擔心。NS方程肯定是有效的,隻不過證明起來非常復雜,你們擔心NS方程應用上不可靠,完全沒有必要。” 王浩和幾人笑談著,也有其他人過來握手認識。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還沒有正式開始,但獎項已經確定了,大家都知道王浩獲得了自然科學一等獎。 這已經不僅僅是‘可能’。 能在這個年紀,憑借數學研究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前途不可限量,說能超越一些著名的數學家,一點都不奇怪。 好多人都想過來認識一下。 王浩也表現的很熱情,能站在大會堂的最差也是一個大項目的負責人,而且做出的研究成果還非常的突出。 像是彭輝這種,都屬於邊緣的角色。 好多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彭輝的研究之所以突出,和王浩做的分析存在直接關係,而不是彭輝的能力有多麼突出。 這時候,最尷尬的就是朱鵬了。 他最開始和王浩站在一起,還有人過來和他握手,但根本叫不出他的名字。 後來過來的幾個人,連理會都不理會他,也隻有其中兩個認出了他,和他握了下手,就繼續和王浩說話了。 朱鵬就隻感覺到非常尷尬,心裡默默道,“這就是教訓!下次再也不和王浩一起了……” 很快。 會議到了開始的時間。 這一次的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評選出274個項目,11名科技專家以及一個國際組織,前來參加的人還是很多的。 這也是國內最高級別的科學技術頒獎大會。 王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擺正姿態,認真聽著臺上領導的講話,他一點都不感到困倦,甚至還精神奕奕的。 等走完前麵講話的流程以後,就到了集體合影拍照的階段,所有人按照指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隨後領導組進場,和前排的人一一握手。 站在最前排的都是獲得重要獎項或是重大項目的負責人。 王浩也站在了最前排,他的位置處在中間,領導組進場以後,和前排的人一一握手,很快就到了他的位置。 旁邊跟著的記者不斷的拍照。 這時候,王浩都感覺非常的激動,想想父母、親朋、同事、好友,都會通過新聞看到自己站在這個代表榮譽的會場,看到自己和領導握手。 這一刻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和領導握手的感受也沒什麼不同,但領導對於王浩顯然非常重視,握手時間持續了好幾秒鐘。 等握手結束以後,領導還拍了拍王浩的肩膀,說了一句,“還真是年輕啊!” 在這個會場裡,王浩的年輕就是最大的特征。 絕大部分來參加大會的都超過四十歲,甚至超過了五十歲、六十歲,極少能看到四十歲以下的年輕學者,更不用說三十歲以下了。 握手的環節結束以後,就是一起進行合影。 合影結束,各回各位。 科學技術頒獎大會進入到最主要的環節,領導宣讀了大會最重要的、代表最高榮譽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的是兩位老院士。 這個獎項一般代表了終身的肯定。 有一個老院士還是坐著輪椅上臺的,頒獎的時候也坐在輪椅上,但也激動的淚流滿麵。 他們獲得了最高科學技術獎,也代表著獲得了終身的榮譽、最高的肯定。 之後就是自然科學獎。 二十幾年前,自然科學一等獎隻會授予單獨的個人,但後來因為爭議問題就做出過調整。 爭議主要是因為往往一個研究都是團隊合作完成的,隻頒發給團隊中的一個人,對於其他的貢獻人是非常不公平的。 後來就調整為針對項目做評選,最高可以的授予對項目貢獻最多的五位科學家,特殊情況下還可以增加人數。 所以自然科學一等獎公布的人員名單還是比較多的,一共有六個人獲獎。 領導宣讀了名單,“獲得年度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是《尋找無窮列式數學轉換法》。” “獲獎人,西海大學,王浩教授!” 領導繼續宣讀獲獎名單,宣布了一個化學研究項目後,公布了項目對應的獲獎人,“獲獎人,王啟坤院士、秦立新院士、張學明教授、韓前教授以及呂續村教授。” 獲獎名單上的學者馬上站起來,接受了全場的掌聲,在掌聲中一起上臺接受領導的頒獎。 這個時候,好多人就發現了尷尬的情況。 第一個項目獲獎人是王浩,他隻有一個人,而且非常年輕。 第二個項目獲獎人有五個,都是五六十歲的學者,其中還有兩個院士,他們並排站在另一側。 一邊是一個人,還非常年輕;另一邊是一排人,還都是年紀大的學者。 他們是獲得同一個獎項。 針對一個項目的頒獎,肯定就隻有一個證書,頒獎的領導把證書交到了王浩的手裡,和王浩親切的握手,恭喜他的獲獎。 之後又去了另一邊,連續和五個人握手,也隻給了一個證書。 頒獎臺上的情況看似很正常,卻讓臺下的學者們產生一種怪異的感覺,仿佛站在臺上會非常的尷尬。 有些學者甚至慶幸起來,“幸好沒有獲得一等獎,要是一排人上去和一個小年輕站一起,實在太尷尬了。” 當然。 這樣想隻是因為沒有獲獎。 另一邊的幾個人確實感到尷尬,能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接受領導的頒獎,自然心裡都非常的激動,但激動中也免不了那麼一絲的尷尬。 和對麵的小年輕相比,他們似乎什麼也算不上,他們五個人還有身後團隊取得的榮譽,和對方一個年輕人是一樣的。 好在尷尬總會結束。 頒獎儀式結束以後,他們趕緊走下了臺,甚至都不想多停留一秒鐘。 王浩倒是沒感覺到什麼,他隻是回到了座位上,就繼續看著頒獎典禮,剩下的都和他無關了。 在連續不斷的頒獎後,頒獎儀式也很快結束。 中午,學者們被招待用餐。 這時候氣氛就輕鬆多了,沒有頒獎過程中的緊張和嚴肅,大家可以說說笑笑的自由活動。 有個經濟部門的領導,還特別過來和王浩握手認識,贊嘆道,“雖然很多人這麼說,但我還是要感嘆一句,你實在太年輕了。” “而且伱的研究非常出色,談到數學的時候,我總是能聽到有人說起你。” 王浩客套了一下。 領導感興趣的問道,“你剛剛完成那個數學方法的研究,現在有沒有其他方向?打算繼續研究什麼啊?” 王浩道,“數學上,我有兩個主要方向。一個是NS方程,一個是哥德巴赫猜想。” NS方程是大領域的研究,領導聽了一下就過去了,但對哥德巴赫猜想卻很感興趣,“你打算繼續陳景潤先生的研究?” “那倒不是。” 王浩解釋道,“陳景潤先生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篩法。但是我認為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不可能證明‘1+1’。” “我現在有個想法,就是用群論的方法,去對於質數進行分析,利用運算分析的手段,去研究……” “烏拉烏拉~~” 王浩一說起來就是一大套,說的內容還非常的專業。 領導表現出認真聽的樣子,但感覺腦門有點疼。 旁邊有個數學院士,聽的很感興趣,趁著話頭問道,“你這個想法很新穎啊,有沒有什麼進展?” 趁著這個時間節點,領導趕緊說了一句,“你們繼續聊,數學上的事情還是要你們專業的一起來分析,我到那邊去……” 然後,趕緊走了。 王浩伸了一下手感覺有點遺憾,他還想多和領導說上幾句,也許下次再申請項目,經費就能多一點? 現在他不是一個人了,還負責一個數學計算機實驗室,經費還是很重要的。 之後還有好幾個人過來和王浩說話。 其中就包括吳暉院士。 吳暉問起了物理實驗室的項目,“你們準備的怎麼樣?我已經看到提交的申請了,估計最快年後就能撥款。” 他指的是交流重力的後續項目。 王浩道,“我來之前問了一下,應該年前就能開始實驗。” “還沒開始?”吳暉稍稍有些驚訝。 “額~~” 王浩倒是覺得很正常。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物理實驗室的資源不能和大實驗室相比,即便是申請到了經費,有很多設備和材料都是要等的,速度自然就要慢一些。 吳暉點了點頭,沒有在話題上繼續談,他覺得物理實驗室是放棄了競爭。 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競爭對手是兩個大型的研究機構,想要競爭到大項目幾乎不可能。 他說起了另外一件事,“王浩啊,等明天的時候,你不著急回去吧,首都大學有個應用數學的會議,到時候,你也參加一下吧。” “你在NS方程上的近似解研究很有價值,這個應用數學會議就是討論NS方程的。” 王浩疑惑道,“NS方程?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前一段時間,那個巴克馬斯特的研究。”吳暉搖頭道,“現在好多機構都擔心NS方程變得不可靠,我們就針對NS方程的各個應用方向,進行一下研討、論證。” “討論不討論出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增加大家的信心。” “數學的底層邏輯是不能出問題的。” 王浩聽著理解的點點頭,他正準備說什麼的時候,就看到吳暉就已經走開了。 問題是,他已經證明了常規取值之下,NS方程式解集的光滑性,也就代表常規應用情況,NS方程是完全可靠的。 那麼,做應用論證還有什麼意義? 隻是論文還沒有正式發表,自然也沒有獲得國際認可,說出來會被認可嗎? 王浩頓時有些糾結。 要不要告訴吳暉院士? (求月票) (本章完) 最新網址: